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文言文阅读(一)
(时间:50分钟 分值:57分)
(对应学生用书P375)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丁酉丙午,武帝殂。时皇子昌在长安,内无嫡嗣,外有强敌,宿将皆将兵在外,朝无重臣,唯中领军杜棱典宿卫兵在建康。章皇后召棱及中书侍郎蔡景历入禁中定议,秘不发.
丧,急召临川王于南皖。
侯安都军还,适至南皖,与临川王俱还朝。安都与群臣定议,奉王嗣位,王谦让不敢当。皇后以昌故,未肯下令,群臣犹豫不能决。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大功于天下,须共立之。今日之事,后应者斩!”即按剑上殿,白皇后出玺,又手解蒨发,推就丧次,迁殡大行于太极西阶。皇后乃下令,以蒨纂承大统。是日,即皇帝位,大赦。
侯安都恃功骄横,数聚文武之士骑射赋诗,斋中宾客,动至千人。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检问收摄,辄奔归安都。上性严整,内衔之,安都弗之觉。每有表启,封讫,有事.
未尽,开封自书之云:“又启某事。”及侍宴,酒酣,或箕踞倾倚。尝陪乐游园禊饮,谓上曰:“何如作临川王时?”上不应。安都再三言之。上曰:“此虽天命,抑亦明公之力。”宴讫、启借供帐水饰,欲载妻妾于御堂宴饮。上虽许之,意甚不怿。明日,安都坐于御座,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会重云殿灾,安都帅将士带甲入殿,上甚恶之,阴为之备。 .
及周迪反,朝议谓当使安都讨之,而上更使吴明彻。又数遣台使按问安都部下,检括亡叛。安都遣其别驾周弘实自托于舍人蔡景历,并问省中事。景历录其状,具奏之,因希旨称安都谋反。上虑其不受召,故用为江州。
五月,安都自京口还建康,部伍入于石头。六月,帝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囚于嘉德西省,又收其将帅,尽夺马仗而释之。因出蔡景历表,以示于朝,乃下诏暴其罪恶,明日,赐死,宥其妻子,资给其丧。
(《资治通鉴·陈纪》,有删节)
【注】 ①临川王:陈蒨,武帝侄子,武帝死后继承大统,史称文帝。②希旨:符合尊长的旨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中领军杜棱典宿卫兵在建康 典:掌管。 .
B.安都与群臣定议,奉王嗣位 嗣:继承。 .
C.检问收摄,辄奔归安都 摄:管理。 .
D.上甚恶之,阴为之备 备:准备。 .
解析 C项,摄:捉拿。
答案 C ( )(3分) ②①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侯安都“恃功骄横”的一组是
( ) (3分)
①今日之事,后应者斩 ②数聚文武之士骑射赋诗 ③尝陪乐游园禊饮,谓上曰:“何如作临川王时?” ④安都坐于御座,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 ⑤上虽许之,意甚不怿 ⑥因希旨称安都谋反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解析 ①是侯安都拥立临川王时恐吓群臣之言;⑤是说皇帝对侯安都的过分要求非常生气;⑥是蔡景历所为。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陈武帝驾崩,国家内忧外患,章皇后召集杜陵、蔡景历等人商议,秘不发丧并急召临川王陈蒨回朝继承皇位,以抵御外侮。
B.侯安都与临川王一块回朝,侯安都与章皇后商议由临川王继承大统但被临川王陈蒨严词拒绝,侯安都逼迫群臣拥立临川王即位。
C.侯安都骄横狂妄,其部下将领也有很多人不遵守法令制度,并曾向皇帝借帷帐和彩船,载妻妾去皇帝的宫室摆宴饮酒。
D.文帝多次派御史台的官员审讯侯安都的部下,清查他们逃亡叛乱的事情,而蔡景历将其举动记录下并向文帝告发。
解析 B项,“侯安都与章皇后商议由临川王继承大统但被临川王陈蒨严词拒绝”错,原文为“安都与群臣定议,奉王嗣位,王谦让不敢当”。
答案 B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即按剑上殿,白皇后出玺,又手解蒨发,推就丧次。(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周迪反,朝议谓当使安都讨之,而上更使吴明彻。(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于是手握剑柄走上宫殿,要求皇后拿出玉玺,又亲手解开陈蒨的头发,推他站到了丧事中(皇位继承人应该站)的位置上。
(2)到了周迪造反时,朝中议论说应该派侯安都去讨伐,但文帝却另派了吴明彻这个人。
【参考译文】
丁酉丙午,陈武帝病逝。当时皇子陈昌被俘在长安,陈朝国内没有嫡亲的皇位继承人;国外又有强大的敌人,有经验的老将都带兵在外头;朝廷里也没有重臣,只有中领军杜棱掌管宫廷宿卫军还在建康。章皇后召集杜棱和中书侍郎蔡景历进入宫禁之中商量主意,决定秘不发丧,紧急从南皖召回临川王陈蒨。
侯安都的军队回朝,正好到达南皖,听到消息,就和临川王陈蒨一起回到朝廷。侯安都与各位大臣商量,决定拥戴临川王继承皇帝位,临川王表示谦让不敢接受。皇后因为皇子陈昌的缘故,也不肯下这个命令,大臣们犹豫着不能做出决定。侯安都说:“现在四方都不安定,哪有工夫想那么远!临川王为国家立有大功,我们必须共同拥立他为国主。今天之事,迟疑而不立即答应的人一律斩首!”于是手握剑柄走上宫殿,要求皇后拿出玉玺,又亲手解开陈蒨的头发,推他站到了丧事中(皇位继承人应该站)的位置上,并把棺材迁到太极殿西阶,隆重地为陈武帝发丧。皇后这才下了命令,让陈蒨继承皇帝位;当天陈蒨就即位,颁布了大赦天下令。
侯安都自恃有功骄傲蛮横,屡次纠集文人武士骑射赋诗,家里的宾客,往往多到上千人。部下将帅,大都不遵纪守法,遇到被检举搜捕捉拿,常常投奔侯安都。陈文帝性格严厉,对他含恨在心,而侯安都却毫无觉察。每逢向皇帝上表启事,信已经封好,想到有些事还没有写完,又拆开封口补写:“又启奏某某事。”在侍候皇帝宴会时,酒喝得痛快时,有时就伸腿而坐歪斜着身子。他常陪文帝到乐游园举行修禊宴饮,饮酒时对文帝说:“现在比做临川王时如何?”文帝不理他。侯安都却再三提这件事。文帝说:“这虽然是天命,却也是靠您的力量。”宴饮结束,侯安都向文帝借帷帐和彩船,要载上妻妾去皇帝的宫室摆宴饮酒。文帝虽然允准了他的要求,心里却很不高兴。第二天,侯安都坐在皇帝的座位上,宾客们坐在大臣的位子上,举杯向他敬酒。恰巧重云殿发生火灾,侯安都率领将士携带兵器来到重云殿,文帝非常恨他,私下做了准备。
到了周迪造反时,朝中议论说应该派侯安都去讨伐,但文帝另派了吴明彻。文帝还屡次派御史台的官员审讯侯安都的部下,清查他们逃亡叛乱的事情。侯安都派别驾周弘实投身到中书舍人蔡景历那里,探听中书省的机密。蔡景历把他的行动一一记录下来,报告了文帝,迎合文帝的旨意说侯安都要谋反。文帝考虑到侯安都不会接受召命,所以任命他去江州当刺史。
五月,侯安都从京口回建康,部下的军队开进石头城。六月,文帝招侯安都到嘉德殿宴饮,又召集侯安都部下的将帅到尚书省的大厅见面,在座上逮捕了侯安都,把他囚禁在嘉德西省,又逮捕了侯安都的将帅,没收了他们的马匹兵器后又予以释放。还拿出蔡景历所上的奏报,向朝中的官员们出示,随即下诏公布了侯安都的罪恶;第二天赐他自尽,宽恕了他的妻儿,并资助他们办丧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卜辞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②①
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阻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
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节选自《资治通鉴》一百三十八卷,有删节)
【注】 ①魏主:即北魏孝文帝。②奕叶重光:继承先祖基业。③稽颡:磕头。④混壹:统一天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久之乃解 .
B.逆谓之曰 .
C.因屏人 屏: . ( )(3分) ④③解:消除,平息。 逆:迎接。 使„„退下。
殷勤:巴结讨好。 D.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 ..
解析 D项,殷勤:情意恳切。
答案 D
6.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魏主迁都策略的一组是 ( )(3分)
①使太常卿王谌筮之 ②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 ③今当更与卿论之 ④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 ⑤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 ⑥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 ①是利用占卜造舆论,为下文提议南征做准备;③是笼络人心,先说服关键人物;⑥是以进为退,迫使群臣两害相权取其轻,同意迁都。
答案 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都城迁到洛阳。
B.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认为孝文帝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革卦”,这不算是全吉。
C.孝文帝知道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一旦知道要迁都洛阳,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于是向任城王拓跋澄询问对策。
D.尚书李冲等人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天下人都不愿意,此举只是孝文帝独断专行,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只有以死相劝。
解析 D项错在“迁都洛阳”;李冲等人以死相劝的是大军南征之事,此时他们并不知道迁都的事。
答案 D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阻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朝堂上我发怒,是担心大家争着发言,阻挠我的大计,所以我用严厉的声色吓唬那些文武官员罢了。
(2)陛下想迁都中原,来经营治理天下,这就是周、汉两朝能够兴盛的原因。
【参考译文】
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京都迁到洛阳。他担心文武百官不听从,于是提议大规模进攻南齐,打算以这种名义胁迫大家。让太常卿王谌占卜,得出“革”卦,孝文帝说:“‘商汤王和周武王进行变革,是适应上天之命,顺应百姓之心的。’没有比这更吉祥的了!”群臣不敢说话。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陛下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表示汤、武革命的卦,这不算是全吉。”皇帝厉声说:“卜辞说:‘王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就如同虎身上的花纹一样。’怎么不吉利啦?”拓跋澄答道:“陛下作为飞龙兴起已经很久了,怎么现在又出来虎变呢?”孝文帝怒道:“社稷是我的社稷,任城王是想阻止我发兵吗?”拓跋澄说:“社稷虽为陛下所有,但臣作为社稷之臣,怎么能明知危险却不说话呢。”过了很久,皇帝才平息怒气,说:“不过是各自表明心意而已,也没什么关系。”
孝文帝回宫后召拓跋澄入见,迎上前去对他说:“先前说的‘革卦’,我现在和你再重新讨论一下。朝堂上我发怒,是担心大家争着发言,阻挠我的大计,所以我用严厉的声色吓唬那些文武官员罢了。想必你能了解我的心意。”于是就让随从退下,对拓跋澄说:“今天我所要做的这件事,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但我们国家是在北方疆土上建立起来的,后来又迁都到平城;而平城只是用武力开疆拓土的地方,而不宜进行治理教化。现在,我打算进行改变风俗习惯的重大变革,这条路走起来确实困难,我只是想趁机利用大军南下征伐的声势,将京都迁到中原,你认为怎么样?”拓跋澄说:“陛下想迁都中原,来经营治理天下,这就是周、汉两朝能够兴盛的原因。”孝文帝说:“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那时,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怎么办?”拓跋澄回答说:“不平凡的事,本来就不是平凡的人所能做得了的。陛下的决断,是出自您圣明的内心,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孝文帝说:“任城王真是我的张子房呀!”
六月丙戌,魏孝文帝下令在黄河上修筑大桥,准备让南下大军由桥上渡过黄河。 孝文帝自平城出发到洛阳,雨一直连绵不止。丙子,下诏命令诸军出发。丁丑,孝文帝穿着战袍,执鞭乘马出来。群臣聚集在他的马前磕头拦阻。皇帝说:“朝廷(南征)的大计已定,大军就要出发,诸公还想说什么?”尚书李冲等人说:“陛下现在的征伐,天下人都不愿意,只合陛下自己的心意。臣不知陛下如此独断专行,究竟要走向哪里!臣等不愿陛下出征,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陛下,只有以死相劝。”孝文帝大怒说:“我正在治理天下,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完成统一大业,而你们这些儒生,屡屡怀疑我的大计;斧钺不饶人,你们就不必再说了。”策马将行,这时安定王拓跋休等都恳切地哭谏皇帝放弃出征。孝文帝于是对群臣说:“现在兴兵出发,(场面)不小,最后如果出兵了却没有什么结果,拿什么给后人看呢(做后人的榜样呢)?我世代居住在遥远的北方,想要南迁到中原;如果不南征,就迁都于此,各位王公认为怎样呢?同意迁都的站在左面,不愿意的站到右面。”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一起站到了右面。南安王拓跋桢上奏说:“‘建立大功勋的人不征求大家的意见。’如今陛下如果能停止南征,迁都洛阳,这是臣等的心愿,也是百姓之幸啊。”群臣高呼万岁。当时虽然老一辈人都不愿迁都,但相比之下更害怕南征,所以没有敢出来反对的;于是孝文帝就定下迁都之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①
岂能立乎!吾今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敕..
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纂位,孙秀重殷名,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
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竟以寿终。
《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注】 ①颓然:恭顺的样子。②王母:曾祖母王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而不介 介:孤高。 .
B.骏于是表之 .
C.优诏遂其高志 .
D.明刑旌善 .
答案 C
10.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刘殷至孝”的一组是
A.①服丧三年,未曾见齿
②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
B.①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
②事王母以孝闻
C.①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
D.①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②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
解析 A项②说的是刘殷的性情;B项②说的是刘殷妻子;D项②不是直接说明。 答案 C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3分) 表:上表举荐。 遂:于是。 旌:表扬。 ( )(3分) ②解析 C项,遂:成全。
A.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期间悲哀超于常人,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从不露齿而笑。为奉养
曾祖母王氏,放弃了多次做官的机会,他的孝顺也为当时人所赞赏。
B.刘殷刚成年,就广泛地学习。阅读文诗赋,精通经史;他性情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
C.征南将军羊祜征召刘殷任参军事,他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但竟佩服刘殷的孝心和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D.适逢乱世,刘殷多次放弃为官,但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入刘殷任大司马军谘祭酒,刘殷应召到任,后又调任新兴太守,政绩突出。
解析 C项,“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错。原文“岂庸人所识哉”意思是:哪里是庸人所能听得懂的?
答案 C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刘殷都接受而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
(2)如此姿色见识,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
【参考译文】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高祖刘陵,是汉光禄大夫。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悲哀超于礼制,服丧三年,从不露齿而笑。当时的人赞赏他天性孝顺,竞相赠给他谷米丝帛。刘殷都接受而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
刚成年,就博学精通经史,综合归纳考查各家的学说,文章诗赋无不备览。性情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清约而不孤高,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乡人亲族无不称赞他。郡中任命他为主簿,州中征召他为从事,都以家中无人供养为由,推辞不就任。司空、齐王司马攸征召刘殷担任掾,征南将军羊祜征召他任参军事,都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是个有见识、能洞达事理之人,劝刘殷接受征召就任。刘殷说:“当今这二公,是晋的栋梁。我正希望成为架屋承瓦的榱椽,不依靠他们,哪能成事呢!现在我家有曾祖母王氏在堂,一旦接受了别的使命,不由我不竭尽为臣之礼,就不能再亲自供养。”张宣子说:“您所说的话,哪里是庸人所能懂得的呢!从今以后,您将成为我的老师。”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张宣子是并州的豪门大姓,家中富有财产。他妻子生气说:“我女儿年方十四,姿色见识如此,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张宣子说:“这不是你能考虑得到的事。”告诫他女儿说:“刘殷极尽孝道,再加上才识超世,这人终将大大地发达,成为当世名公,你应当好好地伺候他。”张氏性情也很婉顺,事奉婆母王氏以孝顺闻名,伺候刘殷如君父一般。到王氏去世时,刘殷夫妇悲哀损伤身体,几乎丧命。
太傅杨骏辅政时,备礼聘请刘殷,刘殷以母老为由坚辞。杨骏于是上表,皇帝下褒奖嘉美的诏书成全他的高志,允许他完成奉养母亲的孝道。敕令地方上供给他衣食,免除他的赋役,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司马伦篡位,孙秀向来看重刘殷的名望,以散骑常侍之职征召他,刘殷逃奔到雁门。到齐王司马囧辅政时,征入任大司马军谘祭酒。到任后,对刘殷说:“先王虚心地召君,君不来。现在孤征召君,君何故能屈就呢?”刘殷说:“现在殿下凭着神武聪慧,除暴复帝位,所以不敢不来。”司马囧认为他很奇特,改任他为新兴太守,刑罚明察表彰善美,很有政绩。
适逢永嘉之乱,落到刘聪手中。刘聪欣赏他的才能而提拔他,历任侍中、太保、录尚书事。最后高寿而终。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