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场上人与人拉开差距的除了平常的知识点的积累,还有面对考试题型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解答思路,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直接优于间接””,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新沙巴体育投注!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直接优于间接”
小编为大家分享力度比较的一个重要原则:“直接优于间接”。直接和间接怎么判定呢?其实就是看选项和题目中话题的一致性。如果选项的削弱角度能够和题目保持紧密联系,那就是比较直接的削弱项;如果选项的削弱角度需要我们主观补充一些条件才能削弱的话,那就是一个间接的削弱项。小编带大家看一道例题感受一下:
【例题1】
硕鼠通常不患血癌。在一项实验中发现,给300只硕鼠同等量的辐射后,将它们平均分为两组,第一组可以不受限制地吃食物,第二组限量吃食物。结果第一组75只硕鼠患血癌,第二组5只硕鼠患血癌。因此,通过限制硕鼠的进食量,可以控制由实验辐射导致的硕鼠血癌的发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实验结论?
(1)第一组硕鼠的食物易于使其患血癌,而第二组的食物不易使其患血癌
(2)第一组硕鼠体质较弱,第二组硕鼠体质较强
答案:(1)。
解析:题目主要在讨论通过限制硕鼠的进食量能不能控制血癌发生的问题。首先来梳理一下题目的论证主线。题目通过一组对照实验发现不受限吃食物的硕鼠比限量吃食物的硕鼠患血癌的数量多,由此得到结论,进食量的多少是硕鼠是否患血癌的原因。那两组硕鼠之间是不是只有进食量是唯一不同的条件呢?我们来看一下两个选项。
(1)告诉我们两组硕鼠除了进食量的不同吃的食物也是不同的,所以第一组硕鼠得血癌的数量多可能是因为它们本身的食物有问题,而不一定是因为进食量,可以起到削弱作用。(2)是想通过两组硕鼠体质不同证明得血癌可能与体质有关系,同样是想否定结论中提到的原因。但是对比(1),(1)直接建立了食物与是否得血癌之间的关系,(2)仅仅告诉我们体质不同,并没有提到体质不同对于得血癌的影响,所以它的削弱力度相对而言比较弱,优选(1)。
同学们对于今天的比较原则掌握了吗?我们拿一道题目检测一下吧!
【例题2】
某真菌可以在蓝藻包裹下生长,包裹在真菌外面的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为其本身和真菌提供着营养物质,真菌则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以满足自身和藻类的生存需要。由于它们之间这种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采摘真菌外面的蓝藻会导致真菌的死亡。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结论?
A.真菌不仅可以和蓝藻共生,还可以和绿藻共生,绿藻和蓝藻一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真菌必须要和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共生,因为真菌本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蓝藻可以和真菌共生也可以自己生存,因为它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吸收土壤中的营养
D.真菌必须依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藻才能正常生存
答案:D。解析:题目讨论的是采集真菌外面的蓝藻到底会不会导致真菌死亡的问题。题中首先告诉我们真菌和蓝藻彼此是互惠互利、互相帮助的,于是得到结论“采集蓝藻会导致真菌死亡”。我们看一下哪个选项最能支持这一结论。
A项说明真菌离开蓝藻也可以和其他藻类共生,所以采集蓝藻并不会导致真菌死亡,是对题目结论的削弱。B项说明藻类对于真菌生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蓝藻也是藻类的一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持结论,保留。C项说的是“蓝藻的生存方式”,而我们讨论的是“真菌离开蓝藻能不能存活”,C项与题目讨论的话题无关。D证明了蓝藻对于真菌生存的必要性,有力地支持了题干结论。
对比B、D,B项是从“藻类”的角度说明它对真菌很重要,而藻类的范围很大,指的不一定是蓝藻;D项则是从“蓝藻”的角度进行支持,与题干讨论的话题更紧密。根据“直接>间接”的比较原则,正确答案为D。
行测备考:行程问题中的“异类”牛吃草问题
很多考生对于行测考试比较头疼的是数量关系,今天就带着大家用固定的解题模型解决一类比较特殊的题型—牛吃草问题。
一、【问题描述】
牛吃草问题又称为消长问题或牛顿问题,草在不断生长且生长速度固定不变,牛在不断吃草且每头牛每天吃的草量相同,供不同数量的牛吃,需要用不同的时间,给出牛的数量,求时间。
二、【题型特征】
1.有一个初始的量,该量受两个条件的影响。
2.题干存在类排比句式。
三、【解题方法】
牛吃草问题转化为相遇或追及模型来考虑。
四、【常见考法】
1.标准牛吃草问题
同一草场问题是在同一个草场上的不同牛数的几种不同吃法,其中原有草量、每头牛每天吃草量和草每天的生长量,这三个量是不变的。这种题型相对较为简单,直接套用牛吃草问题公式即可进行解答。
(1)追及——一个条件使原有草量变大,一个条件使原有草量变小
原有草量=(每头牛每天吃掉的草-草每天生长的量)×天数
例.牧场上一片青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这片牧草可供10头牛吃20天,或者可供15头牛吃10天。问:可供25头牛吃几天?
解析:牛在吃草,草在均匀生长,所以是牛吃草问题中的追及问题。设每头牛每天吃的草量为“1”,每天生长的草量为X,可供25头牛吃T天,所以:
(10-X)×20=(15-X)×10=(25-X)×T,先求出X=5,再求得T=5。
(2)相遇——两个条件都使原有草量变小
原有草量=(每头牛每天吃掉的草+其他原因每天减少的草量)×天数
例.由于天气逐渐冷了起来,牧场上的草不仅不长大,反而以固定速度在减少。已知某块草地上的草可供20头牛吃5天,或可供15头牛吃6天。照此计算,可供多少头牛吃10天?
【解析】牛在吃草,草在均匀减少,所以是牛吃草问题中的相遇问题。设每头牛每天吃的草量为“1”,每天减少的草量为X,可供N头牛吃10天,所以:
(20+X)×5=(15+X)×6=(N+X)×10,先求出X=10,再求得N=5。
2.极值型牛吃草问题
题目与标准牛吃草中的追及问题相同,只是题目的问法发生了变化,问为了保持草永远吃不完,那么最多能放多少头牛吃。
例.牧草上一片青草,每天牧草都均匀生长。这片牧草可供10头牛吃20天,或者可供15头牛吃10天。问为了保持草永远吃不完,那么最多能放多少头牛?
【解析】牛在吃草,草在均匀生长,所以是牛吃草问题中的追及问题。设每头牛每天吃的草量为“1”,每天生长的草量为X,(10-X)×20=(15-X)×10,求得X=5,即每天生长的草量为5,要保证永远吃不完,那就要让每天吃掉的草量等于每天生长的草量,所以最多能放5头牛。
通过这几道题,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了这类题型的特点,也学会了运用相遇、追及模型应对这类问题,只要分辨准确,答案必定跃然纸面。
2020公务员行测技巧:看穿语句衔接
在行测考试中,语句衔接是语句表达中的一种考察题型。这类题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也是考试中不能丢分的。对于语句衔接,我们遵循的原则就是两个一致:话题一致和思路一致。我们在做题过程中,就可以重点关注空缺处所在的位置,从而做出判断。此外,还可以利用空缺处前后给我们的提示信息,掌握技巧选出答案。接下来带大家通过两个例题来感受一下技巧的魔力。
【例题】端粒是出现在染色体尾部的一段DNA,由于它不担任编码职责,所以经常被认为是无用的。但是科学家发现, 。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变短。一般来说,细胞在端粒用完之前,大约复制50次左右。一旦端粒用完,细胞无法分裂,就会凋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端粒确实无法担任编码职责
B.端粒与细胞的寿命密切相关
C.端粒长短是影响人寿命的关键
D.端粒出现在染色体尾部是有原因的
【解析】答案B。空缺处的句子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要和“但是”后面的内容连接更紧密。文段开始说端粒在染色体尾部经常会被认为是无用的,接着由“但是”转折这里要填的应该是与无用相反的,也就是端粒是有用的。后文表达的意思就是具体介绍端粒如何有用即和细胞的生命有关。那我们可以确定空缺处这句话的大体意思是:端粒是有用的,其用处是和细胞的生命有关,则B选项端粒与细胞的寿命密切相关最符合。A选项说的是无用,我们要填的是有用,不能构成转折的意思,排除,C选项端粒长短是影响人寿命的关键,文段说的是细胞的寿命而不是人,排除,D选项强调端粒出现在尾部的原因,第一句话提到尾部其实是为了说明它被认为无用,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它是否有用,和文段话题不一致,排除。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B。
【例题】冬日饮茶,自带几分禅意。窗外寒风呼啸,窗前水沸炉暖,茶香因为寒冷的映衬,愈发清冽,直抵心源。有人说,若要体会冬天的妙处,必经时间的淘洗与打磨,如同体会茶气一般,必要走过高山与峡谷,看尽湖泊与激流,从盼望“ ”到“快日明窗闲试墨,寒泉古鼎自煎茶”,酒茶之间,岁月酿出了酒香,日子氤氲着茶气。平淡天真里,是静穆,是微笑,是禅意在吹拂。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B.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C.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D.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解析】答案B。空缺处与后句的“酒茶之间,岁月酿出了酒香,日子氤氲着茶气”对应,前面已提到“茶”,故空缺处填写的诗句应该含有“酒”这一话题。A项“寒夜客来茶当酒”以茶当酒,本质上饮的还是茶,排除,保留BCD。由空缺处前的“有人说,若要体会冬天的妙处……”可知,诗句描写的应该是冬日饮酒,C项出自晏殊的《浣溪沙》,描写的是春天,D项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描写的是秋天,均可排除。B项的“天欲雪”符合冬天的语境,并且包含“酒”这一话题。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B。
推荐阅读: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