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首次参与伦敦西区戏剧的制作
有20年历史的著名戏剧《美好事物》(Beautiful Things)正在伦敦西区一家剧院上演。
《美好事物》讲述上个世纪90年代伦敦东区两个男孩的爱情故事。
这部戏的助理制作人是来自中国的牛津大学毕业生王欢。
王欢曾经在伦敦的投资银行工作6年,目前供职于一家世界知名的对冲基金。
子川专访王欢,他谈到在投行和基金工作的经历,也憧憬自己的戏剧理想。
子川:你在中国大学毕业后为什么要来英国深造?
王欢:当时我拿到了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的奖学金,是一个认识外面世界的非常好的机会。奖学金是?中国牛津奖学金? (China Oxford Scholarship Fund, COSF),赞助人是前不久逝世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以及沙巴体育官网:总统克林顿。
我那一年只有4位中国学生拿到这个奖学金。除此之外,我还拿到了我所在的牛津大学圣安学院(St Anne’s College)学院的奖学金,这样我才能够来英国读书。
《留学英国》音频第17周收听07:04
子川:申请的时候想必竞争非常激烈?
王欢:对,竞争很激烈,我当时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感觉,就去申请奖学金。我把大学期间的成绩单、GRE成绩、发表过的学术文章递交上去,同时我还一直做戏剧、唱歌等艺术方面的事情,他们就对我的背景挺感兴趣。经过面试,我拿到了两个奖学金。
子川:你在牛津大学学的专业是管理学范围内的心理学?
王欢:对,主要是研究人的身份认同(Identity),研究企业并购之后,两个企业之间应该如何整合组织上的认同和职业上的认同。我当时做了一些个案研究,毕业论文就是写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倒闭之后,其在华业务分别被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两家并购。一年之后,两家的结果完全不同,一家的员工纷纷罢工,另一家却融合得很好。
当时我总结出很多经验,并购之后的工资及各方面待遇最好跟以前相似,并不要把前公司的员工安排到同一个组,因为这样也等于孤立了他们。知识型的企业整合的话一定要努力不要把人当作机器来看。
子川:你从牛津大学毕业之后,有没有从事跟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王欢:没有。我在牛津读书时期的氛围是,大家毕业后都想进投资银行工作,尤其2005年、2006年左右金融市场特别火。我从来都没有系统学过金融,甚至当时牛津大学都没有金融专业。我就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旁听一些金融方面的课程,并且借书看,自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开始申请、面试,结果被投资银行录用。
子川:对你这样半路出家的申请者会很难吗?
王欢:是的,投资银行的面试技术性会很强,就是为了确认你懂这些东西,才会招你去工作。我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背景确实很不利,但是通过自学,面试下来结果还不错。我第一份工作是在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做投资银行分析师,做了3年左右。
子川:刚工作的时候会不会也很难?
王欢:是挺难的,但是一开始有3个月的培训期,学金融模型、上机操作等等。由于英国大学的金融本科总体来说不是特别强势,所以其实大家多少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只有拼命去学习—毕竟中国人比较勤奋,当别人去聚会、玩的时候,能够静下心来学习。
其实当时一起的同事中有很多人来自欧洲大陆,其中很多是学金融背景的,但是他们相对来说没那么勤奋。3个月培训期结束要考试,我的成绩还不错。我们是拿着这个成绩去选进哪个小组工作的。
子川:你进的是哪个组?
王欢:我进的是能源组,做跟矿产相关的投资。各个的小组除了看成绩,还要看你的语言能力,有的小组会要求员工会讲法语、德语、俄语等等。当时中国还不是很大的矿产进口国,但是几年之后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对我来说是很幸运的事情,因为中国在我的领域越来越重要。
子川:在工作中会真正用到中文?
王欢:第一份工作的时候还没那么多,后来我跳槽到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做到协理(associate)级别的时候,中文的用途就越来越明显。因为买方都是中国企业,而我们代表卖方,即海外资产与这些买价接触。而在这个过程中,我比较容易揣测中国买家的想法,因为对方嘴上所说的往往与心里所想的不同。因此,我越来越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子川:跳槽之后做的事情变化大吗?
王欢:变化不大,只是升级了。做分析师的时候,要做模型、估值,要做很多图表。而到了协理一级,这些事情就由你的分析师来做,你要考虑应该如何说服客户来买这些资产,要做一个大的结构从而吸引客户来交易。
子川:在德意志银行做了多久?
王欢:两年半左右。那之后我加入保尔森对冲基金(Paulson Europe)做股票分析师至今。我现在的工作就是站在买方的角度看哪些资产或者上市公司被高估或者低估,低估就买,高估就卖。我现在不需要向投行咨询,自己就可以决定交易哪些股票、交易多少股票。
子川:你在投行、基金做得不错,现在怎么会参与到戏剧领域,成为正在伦敦西区上演的一部戏的助理制作人(Co-producer)?
王欢:戏剧一直是我的兴趣,我从小就会做一些相关的东西。我在投行工作的时候有时候一天需要工作16个小时,平均每天14、15个小时,完全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而现在转到基金工作,业余时间多了一些,就开始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
我目前在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旗下的中央演讲与戏剧学院(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 Drama)兼职上表演课,还跟皇家音乐学院(Royal School of Music)的一位老师学美声唱法。我就是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到《美好事物》(Beautiful Things)这部戏在招募。
子川:你在这部戏中具体做些什么?
王欢:首先,跟我的本职工作挺像的事情,就是做项目的模型,告诉投资者在不同情况下能够有多少收益。这是我参与这部戏最大的一种附加值。其实伦敦西区(West End)很多的投资者不像投资银行那样精准地看数字,很多时候感觉对了就投资了。其次,就是安排一些采访,也就是媒体联系人。
我同时还在筹备两部新戏。从下一步戏开始,我要参与到选演员的工作中。我会先看剧本,跟同仁一起讨论剧本,选导演和演员。《美丽事物》是我在戏剧界的处女作,我能贡献的就这么多,但以后的戏我要能参与多少就参与多少。
我的最终目的是做一台完全属于自己的戏,把我本人和周围朋友的成长故事写出来,以戏剧的形式传达出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承担从编剧、制作人的角色,然后找一位我喜欢的导演,自己选演员,把这部戏呈现给西区的观众。
子川:是讲留英生活的半自传戏?
王欢:包括留学经历、工作经历,涉及到亲情、友情、爱情,我想囊括很多东西。毕竟来英国这些年来经历了不少事情,我想用一个男主人公来体现这些经历。这可能是所有的留英中国人走过的路,通过一个人把它表现出来。可以说有自传体的性质,但更多地是新一代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