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招生特别关注(五)
2013年高考填报志愿即将拉开帷幕。面对复杂变化的新情况,怎样才能理清头绪,避免失误?本刊邀请专家为你支招。
填报志愿:高考前的“大考”
亦萌 作
如何看待往年录取分、专业录取分、“调剂”志愿、平行志愿的“冲”与“不冲”
2013填报志愿五项基本原则
郭小川 《高校招生》杂志执行总编辑。高考志愿填报研究专家。其专著《看透录取规则》在业内产生较大影响,撰写《破译黄冈神话》、《图解高考志愿》等系列文章。
■郭小川
估计高校录取分不能直接用往年录取分做参考
填报志愿时,对所选高校录取分的估计,只能依据往年的录取分,但又不能直接用录取分作参考。
假设某考生高考成绩为550分,所选高校上一年录取分为530分,能说该考生的高考成绩超过了所选高校上一年的录取分吗?没有这么简单。假设该考生高考当年本一批次线为530分,则该考生的高考成绩超出本一批次线20分;假设上一年本一批次线为500分, 则该考生所选高校录取分超出本一批次线30分。
虽然该考生的高考成绩高于所选高校上一年的录取分20分,但该考生高考成绩超出本一批次线的分数却比所选高校录取分超出本一批次线的分数低10分。
可见,直接用“绝对分”进行比较,会导致错误判断。而用“相对分”进行比较,不同年份的分数才具有可比性。所谓“相对分”,是指考生高考成绩、高校或专业录取最低分高出当年“批次线”的分数。
当然,对所选高校录取分的估计,仅参考某一年的录取“相对分”是不够的,因为高校某一年的录取“相对分”或高或低,可能具有偶然性。建议参考高校近3至5年的录取“相对分”。
比如,某考生所选高校近3年录取最低分分别为540分、553分、545分,近3年“批次线”分别为534分、543分、540分,则所选高校近年录取“相对分”分别为6分、10分、5分,最高时为10分,最低时为5分,近3年录取“相对分”平均分为7分;该考生高考成绩为535分,当年批次线415分,则高考“相对分”为20分,超过所选高校近年录取“相对分”平均分13分。考生通过这样的分析,便可大致判断所选高校把握度的大小了。
选择院校时莫忽略专业录取分
考生高考“相对分”超过所选高校录取“相对分”,仅表明有被所选高校录取的可能,能否被录取到所填报的专业,则要看所选专业的录取“相对分”,因为高校的专业录取分,往往要高于学校录取分,高出几十分的情况并不鲜见。而对所选专业录取分的估计,也需参考近年3至5年的录取“相对分”。
至于什么情况下参考学校录取“相对分”,什么情况下参考专业录取“相对分”,则要看考生更看重学校还是更偏爱专业。如首选学校,只要被录取就读,即使被调剂到没有填报的专业(当然填报“服从专业调剂”是前提),也能接受,可以学校录取“相对分”为参照;如首选专业,尤其是目标比较明确的专业,最好以专业录取“相对分”为参照。
平行志愿“冲”的院校莫忽略“调剂”志愿
假设平行志愿设A、B、C三个院校志愿,按照平行志愿的检索、投档流程,首先会检索考生A志愿所填高校,如达到投档线则投出,未达到投档线则检索考生B志愿所填高校,如达到投档线则投出,未达到投档线则检索考生C志愿所填高校,如达到投档线则投出。也就是说,只要考生的高考分数达到A、B、C志愿所填任何一所高校录取分,都有可能被投出。但考生的分数一旦达到首先被检索到的高校的投档线,档案投出后检索便告结束。即使被高校退档,即使考生的分数超过后续志愿所填高校投档线许多分,也不会再检索和投档。
由于学校录取“相对分”每年有可能发生或高或低的变化,因而考生可以在学校录取“相对分”高于和低于自己高考“相对分”适当范围内,对院校进行筛选。如考生所选院校的录取“相对分”,既有高于高考“相对分”的,也有低于高考“相对分”的,且考生对这些院校的“喜好”程度与这些院校的录取“相对分”高低排序“一致”,可采取“一冲”、“二稳”、“三保”的方式排序。即A院校志愿可以“冲击”一下自己心目中较好的高校,填报录取“相对分”高于高考“相对分”的高校;B院校志愿则应以稳为重,可填报录取“相对分”适当低于高考“相对分”的高校,力争被录取;C院校志愿因是最后的机会,应填报录取“相对分”低于高考“相对分”一定分数的高校,录取“相对分”低于高考“相对分”越多,保险系数越大。
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如“冲”进A志愿高校,自己的高考分数往往不占优势,被录取到自己所填专业中最希望读的专业的机会较小,甚至有被退档的可能。因此最好填报服从专业调剂,以降低退档风险。不过,如服从专业调剂,有可能被调剂到自己不满意的专业。考生对此要有充分认识。
A院校志愿“冲”与“不冲”要理性
高校录取分的高低波动或不同高校间录取分的“此消彼长”,往往反应出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复杂心态和对所选院校的认知变化。如同一省会城市的某“211”财经类高校和既是“211”又是“985”的某综合性高校,去年招生时的最低录取分,前者低于后者许多分,而在这之前的几年中,最低录取分前者却常常高出后者许多分。可见,高校录取分的高与低,并非意味着高校的好与不好。
但许多考生会用A院校志愿去“冲”所谓好学校。在这些考生看来,录取分数高的就是好学校,录取分数低的就是一般的学校,因而用自己的高考“相对分”去“对号入座”学校录取“相对分”,认为这样才不浪费分数,这是一个很大误区。
平行志愿“冲、稳、保”非固定模式不能照搬
考生在选择与自己的高考“相对分”大致匹配的院校时,也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选院校的录取“相对分”的高低排序,并非与自己对这些院校的“喜好”程度的排序完全一致。录取“相对分”较高的院校,不一定是自己最喜欢的院校,录取“相对分”较低甚至在所选院校中最低的高校,恰恰是自己心目中比较喜欢的高校。如果是这种情况,平行志愿的A、B、C院校志愿则应以对院校的“喜好”程度排序,即最喜欢的高校放在A院校志愿,其次B院校志愿,再次C院校志愿。如果考生所填A志愿高校录取“相对分”比自己高考“相对分”低很多,表面上“浪费”了不少分数,但考生高考“相对分”高出学校录取“相对分”越多,被录取到自己所填专业中较满意的专业的可能性越大。“一冲”、“二稳”、“三保”仅仅是平行志愿的填报方式之一,也非固定模式,不能照搬。
2013年05月07日01时 感谢您阅读由高考频道(/gaokao/)编辑、收集、整理的《填报志愿乃是高考前的“大考”》新沙巴体育投注,高考吧新沙巴体育投注来源于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不同档次的学校以选择学校为重,同档次学校优先考虑专业
选学校和选专业应该统筹考虑
王化深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招生栏目专访;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考试报发表20多篇招考文章。
■王化深
有许多家长和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常为填报学校和专业纠结。我的建议是:不同档次的学校以选择学校为首要考虑问题,同档次学校应首先考虑专业。所谓不同档次如果按高考分数区分应在50分左右。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清华、北大、师大和人大是同一个档次,、北航、北理工、北交大及北科大是同一个档次。
各校高考录取分数线有其办学历史、综合实力等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社会认可度。有些学校虽然分数高一点,但就其某些专业而言社会并不认可,而某些学校综合实力弱一点,但其若干个专业却被社会追捧。若为满足某些家长以及社会的虚荣心,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一个高档次的学校可以理解,比如能上清华不上北交大。但是在一个档次内,去选择高几分的学校而无法选择其优势专业则是得不偿失,万不可取。道理很简单,虽然按高考录取分数线确实能看出综合实力的差距,但在就业及深造问题上则没有人去查你的高考分数,而只是看你是哪个学校的哪个专业。国内外高校及社会人士对比都会有相同认识。而大学毕业后就业深造则是考生首要考虑的问题。
选择学校要重点关注学校的办学历史、优势特色学科、师资队伍、实验及教学平台和环境。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不要只凭感觉来定位。某些学校具有很好的历史、传统、校风、教风和学风,在某些行业具有独领风骚的作用,在国内外都得到认可。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学生只根据校名就判断这个学校如何如何,却不知这些学校还有一些具有相当优势的学科和专业及其他专业,要认真阅读学校招生简章,上网了解该校全部真实情况。
京沪内外高校应统筹考虑,不要过分追求在京沪就读,更不必降档在京沪选择学校。在京沪上一个层次较差的学校和专业,不如报考外地一个层次较好的学校和专业。交通、通讯如此发达,走出去只有4年又上一个好大学何乐而不为呢?
选择学校时稍“保守”一点儿,以“把握比较大”为宜,不要仅凭自己曾经一两次考过能“搭上”某较高层次学校的分数,就要“冲一冲”。实际上冒这样的风险毫无意义,大学毕业后还可以继续深造,考研花费的精力比考名牌大学容易得多。相反,一味无把握地追求名牌大学可能会导致一般大学都难进的后果。建议选择“还算满意”的大学。这样,填报第一志愿学校会很轻松,自己也不会有太大压力。如果考试发挥好,还可以进这所大学的较好专业。
选择专业重要的依据应该是兴趣、能力和就业。
要把自己喜欢的专业认真考虑一下,不要只是感觉好就盲目填报。要弄清自己是真心喜欢且立志从事这个专业,还是听说这个专业不错;是自己喜欢还是家长喜欢。家长在选择专业问题上只起到引导作用,切不可干涉孩子选择专业。道理很简单,是孩子学习,并非自己学习。许多学生因为家长选定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入学后闹情绪,影响整个大学学习,甚至难以毕业。
自己喜欢固然重要,但要考虑自己的能力。比如自己在某些理科方面较弱,就不应选择理学学科,有的文笔很差,则不应选择偏文的学科专业;有的动手能力较差,则不应选择工学学科专业。需要提醒的是,许多家长为孩子选择专业时总考虑女孩适合与否的问题,其实除了个别学科不太适合女生学习和就业外,绝大部分学科都适合女生学习。当然,如果怕累着便选择轻松的专业就更不应该了,上大学轻松意味着找工作不轻松或工作起来不轻松。
选择专业要预测未来,着眼长远。
不要仅凭目前某些专业受当时特殊经济社会环境影响而放弃填报,更不要赶时髦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因为今天的热门专业可能是4年后的冷门专业。以考虑就业而选择专业的重要标准是:国家在重视发展什么行业。尽管有些学生会考虑毕业后到国外深造,但仍然有未来就业问题,并且国内外的发展领域已无本质区别。也就是说,中国的发展和世界是接轨的。国家正在或未来发展什么?这些信息在网络、文件、新闻上都可以得到,尤其是各个行业的各种规划都是公开的。建议家长认真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帮助孩子选择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选择学校和专业要统筹考虑。以选择“还算满意的大学,比较满意的专业”为目标,给自己一点选择空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要过分“赌博”,一定要上某学校的某个专业。要把自己喜欢且有把握的学校的专业先列出来,根据其历史情况排队,切不可不顾学校该专业历史招生情况盲目填报专业。在填报学校的专业志愿时,要填报“服从调剂”。如果根据自己的分数无法满足喜欢的专业,则选择接近或同类专业,以备入学后方便转入自己青睐的专业。各个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入学后都有转专业的机会,有的学校转专业成功率高达70%左右。所以选择专业时不要盯得太死,要留有回旋余地。
2013年05月07日01时 感谢您阅读由高考频道(/gaokao/)编辑、收集、整理的《填报志愿乃是高考前的“大考”》新沙巴体育投注,高考吧新沙巴体育投注来源于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密切关注各批次专业分布、不同省份不同热门专业、省内外高校招生比例
报志愿,知己更要知彼
洪傲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编审。多年从事高等学校专业研究,主编《高考专业介绍与报考指导》、《高考专业详细介绍与选择指导》等专著,开设“洪傲讲专业的博客”。
■洪傲
了解各省各批次专业分布特点
部分省市招生计划显示,文理科1批招生计划中,法学专业门类招生人数比重明显高于2批次。这说明,法学专业门类对人才的院校背景要求较高,有志于报考法学类专业的考生,要优先选择院校背景,尽量选报办学条件好、法学学科优势明显的院校。
部分省市招生计划中,文学、经济学两个专业门类各批次招生计划比重差异不大,这说明这两个专业门类对学生院校背景要求不高,这两个专业门类较适合各批次考生选报。
文科、理科各批次中,管理学专业门类招生人数比重呈逐批次上升态势。这表明,管理学专业门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就业范围广,各层次院校背景的毕业生均可找到满意的岗位,是各批次考生可以放心选报的专业门类。
部分省市招生计划显示,理学专业门类在1批次、2批次投放的招生计划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中,理科1批次,数学类是理学专业门类中的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类。在2批次中,基础数学类专业招生人数比重下降,数学(师范)专业、统计学等应用型数学类专业招生比重上升明显。有志于学习基础数学的考生,要重视院校背景的选择,要重视考查院校数学学科的学科建设、研究能力、师资水平。
在各省市招生计划中,电气信息类、土建类、机械类是工学专业门类中招生人数最多专业类。这说明,选报这类专业的考生,可以较少受院校背景和地域的限制,毕业时留在当地就业,或去外省市就业,都有较大专业优势。
注意不同省份有不同的热门专业
受各省经济发展特点影响,不同省份的热门专业又有较大差异。
如浙江省文科1批次日语专业招生人数较多,2批次护理学专业招生人数多。北京市文科1批次中,社会学类专业招生人数多,2批次中,历史学专业招生人数多。吉林省1批次专业中,教育学、师范类专业比重高,而经济学、管理学专业招生人数较少。英语(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人数比重明显高于其他省市。
再如北京市工学专业招生集中在电气信息类、土建类、机械类,专业分布不均衡。2012年,理科1、2、3批电气信息类、机械类、土建类专业招生人数占工学专业总招生人数的73%。这几类专业的学习内容涉高中物理、数学知识的延续,给高中期间擅长学习这些科目的学生提供了专业选择空间。但是,从总体上看,北京市工学招生计划中与生物、化学相关的专业规模较小,擅长学习化学、生物的学生选择空间较小。
广东省理科专业招生计划学科分布均衡,电气信息类、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机械类、化学类、生物类、土建类等专业招生人数均衡,招生专业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各个学科,为擅长学习这类科目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专业选择空间和就业空间。
根据省内外招生比例确定目标高校
从全国范围看,各高校向不同省份考生投放的招生计划数量不等,因此,不同省份考生就读大学的地点差异很大。家长考生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分析,客观选择高校。
在北京、浙江、广东等省市的招生计划中,省市内高校招生人数比重明显高于省市外高校招生人数比重。如北京市2012年文理本科1、2、3批招生计划中,约70%的招生计划数量来自市内高校。浙江省2012年招生计划中,文科、理科1、2、3批次省内高校招生计划数量逐批次递增,文科由56%增至75%,理科由52%增至81%。广东省2011年招生计划中,文科本科1批次、2批次A段、2批次B段省内高校招生计划比重分别为85%、90.8%、92%。理科本科1批次、2批次A段、2批次B段省内高校招生计划比重分别为78%、85%、89%。以上数据显示,这些省市的高校向本省市考生投放的招生计划数量多,校均招生人数多,考生选择就读这些省市的“211”、“985”院校的录取概率高。因此,在填报院校志愿时,这些省市的家长、考生要把握几个基本点:一是,1批次的多数考生要优先考虑本省市的“985”、“211”工程高校及省内重点高校。在本省市挑选院校,院校志愿满足率、专业志愿满足率均高于选择外省市高校。二是,2批次、3批次的考生,挑选目标院校时,应以就业为导向,需要在省外高校与省内高校之间作出选择时,建议加大省内高校的权重,优先选择省内高校。
山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区的情况与上述省市差异很大。山西省本科文科1批次省内高校招生人数比重约35%,理科1批次省内高校招生人数比重约23%。吉林理科本科1、2批省内招生人数比重分别为42%、53%。内蒙古招生计划中,省内高校招生人数占总招生人数的49%。以上数据显示,这些省区的大多数考生最好选择外省市高校。
《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6日第7版
(www.liuxu86.com/gaokao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www.liuxu86.com/gaokao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 大学排名 | 专业排名 | 高考热门专业 |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 高考志愿填报系统 | 征集志愿 | 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