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底志愿不能忽视
家长和学生都应该先了解清楚填报志愿的政策及有关录取顺序,有针对性地填报志愿。录取了就一定要去,不想去的学校一定不要填。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填报志愿,既要考虑通过一定努力后能够去的学校,也要有一两个保底志愿。
今年,推荐生和自荐生在5月14号至16号要进行网上填报志愿,然后到相关学校去面试,面试通过后,和学校签好预录取协议,中考分数出来以后,上了分数线直接录取。如果被预先录取,那统一填报的志愿就不予考虑。但之前还是应该先按一般规则填好。
志愿表上有零志愿、名额分配法等栏,中职校、航空类和艺术类的学校都是提前录取。之后有统一的十五个志愿,这十五个志愿可以全部填满,也可以少填几个。
进行自我定位时,要结合学生平时的成绩,主要是初三以来期中考、期末考的成绩,考量自己在年级里是怎样一个水平,而自己的学校中百分之几的学生可以上市重点,百分之几可以上区重点。比如,这次我们学校进行了模拟考试,在整个浦东区有一个统计,我们学校10%的学生,分数高于522,这些学生有希望上市重点,30%的学生分数高于490分,有希望上区重点,60%的学生分数高于443,能够上高中。学生可以根据这样的情况来自我评价和定位,报考时不要有太大差距。而且,家长和老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鼓励学生向前冲刺,往更高的目标努力。
建议参考去年的中考录取分数线来填报。要报几个比自己现在水平稍高一些的学校。在选择学校前,要注意考察几点:所报学校的学习风气是否适合自己,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喜欢宽松自由的风气,有的希望学校抓得紧一些;所报学校和自己家的距离多远,是否方便;所报学校是否要求住校,有的学生不愿意住校;重点学校有择校生,自己是否愿意花两三万元来弥补这两三分,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来衡量,如果不想付费,就不要填择校。
报考时,应该从高到低依次填报。因为十五个志愿都是平行的,按照分数高低来录取,所以不会出现梯度小而影响后面志愿录取的情况。只要注意,不喜欢的学校不要填就好了。
有的同学成绩很好,认为自己肯定能上市重点,所以只填了三四到市重点学校,而不考虑区重点。但是考试时也有可能出意外,分数到达不到市重点学校。在填报志愿中有一栏“是否愿意征求志愿”,也就是说,如果所填报的学校都没录取,有的学校还没招满学生,招生办会组织学生再次填报志愿。但是这样肯定会离自己的理想学校比较远。保险起见,多填几个院校,而且选择“愿意征求志愿”,否则如果没有保底志愿,会导致完全无法被录取。
填报志愿时,因为用电脑统一处理志愿,所以一定要认真仔细,尤其是代码要对。一般学校会将志愿表输入电脑,打印出来,交给家长核对,有错误再修改,没错误就让家长签字。有的家长则过于信任孩子,没有仔细检查,录取时才发现填错了。比如有学生上职校,而专业代码填错了,被没有填报的专业所录取。所以,建议家长、考生一定要认真核对志愿表格。
量力而行选择志愿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慎重,不能盲目跟风,应该实事求是地填报志愿。胡老师指出,往年,有些区县的考生一口气把15个志愿栏全部填写各类普通高中,即使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收的“择校生”须作为一个独立的志愿填报,考生也有8个就读普通中学的机会。“三校”和普通高中通过一张志愿表招生,考生不要盲目地全部填报普通高中,还应该考虑适当填报一些比较好的“三校”或者重点中职专业。
每个志愿都有一个相应的代码,每个代码都代表一个学校,而一些跨区县招生的学校会有两个不同的代码。考生、家长一定要注意。中考志愿录取的原则是:分数优先原则。考生在填报统一录取栏的15个志愿时,可以按顺序从高到低填报。比如说,如果第一志愿是市示范高中,第二志愿是区重点中学,第三志愿是一个普通高中,在招生录取时,如果他的考分没有达到市示范高中、区示范高中的分数线,他的档案仍在电脑库里面,继续参加普通中学的投档、录取工作。
在招生录取时,一般高中、民办高中、转制高中、综合高中都是平等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考学校往年的招生分数线、教学特色进行自主填报。学生在填报15个志愿时,一般先填报高中、中专志愿,然后再填报职业学校、技术学校的志愿,如果前14个志愿没有被录取,仍然参加第15个志愿录取。
不要轻易放弃“零志愿”
填报零志愿时,其实外区有很多很好的学校,放弃了非常可惜,而且本区的学生报外区往往比较少,“命中率”会比较高。如果路途还算方便的话,填报外区学校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名额分配法,要看有哪些名额,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填报,往年也有分数略低但还是被录取的情况。
后面十五个志愿的填报,原则就是分数优先,拉开一点档次。参照往年的成绩来填报。填报择校时要注意,代码千万不能填错。比如建平中学和建平中学(择校)是不同的代码,电脑扫描时只看代码。如果填的是建平中学(择校),而代码误写成建平中学。即使达到择校分数,也不会被录取。
是否选择择校,要看家庭的经济状况以及这所学校是否适合自己。考试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考得很好的情况有,发挥失常的情况也有。既要相信奇迹会发生,不把自己看死,也要报一些稳妥的学校,以防落空,否则补填会很麻烦。报一些相对高些的志愿,对考生有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
了解高中的信息,上相关网站,向他人咨询,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家长和孩子先去参观一下这个学校,也许会被学校的风气,文化底蕴所吸引,有力量的牵引。有学生零志愿报了延安中学,被录取后,到学校一看,傻眼了,离自己家非常远。想反悔也已经不可能了。所以应该提前去学校参观一下。
志愿要关注学生兴趣
考生选择的志愿和决定志愿顺序,是初中生报考高中阶段学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考生在选择志愿学校时,应根据自己的志趣、理想和冲击能量,先选取一批,再从这一批里“精选”,不喜欢的删除,最后将各个学校进行排序。志愿排列顺序是,最喜欢的排在最前面,录取要求高的排在前面,依此类推,因为招生学校录取时是以考生的成绩为依据,按各人的志愿顺序逐个对照录取的。
填报志愿前,一些家长拿到区县招生任务书后,就花很多精力研究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关注普高历年录取分数线、高考升学率,对中专、职校、技校一概不予考虑,甚至还有家长提出:非读重点高中不可。其实,中考填报志愿是初中生面临第一次人生选择,而面对这样的选择,孩子年龄尚小,家长又往往缺乏经验。因此,报哪所学校,填哪个专业,成为近期所有初三考生和家长极为关注的问题。考生只有全面权衡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各方面条件,恰如其分地确定自己所能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首先,家长选择志愿必须从考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包括考生的学业水平、职业理想、兴趣爱好、优势特长、职业能力倾向及气质性格和心理特质的类型等,并弄清本市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的性质、学制、办学目标、招生要求、进一步深造的余地,以及学校的收费情况、学校离自己居住地的远近和交通路线是否方便、是否住宿等;第二,如果要报考普通高中,要先了解目前自己就读区县所处的位置或自己就读的初中,近年来的录取普通高中的情况,如考进市重点、区重点的人数等;最后,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学校所处的位置,对照往年像自己这样情况的考生,可以考进什么样的学校,大致确定自己要报考哪一类学校或专业。
填报志愿不可忽视三个要点
首先,选择志愿最忌的是把这件事看作是技巧问题,误以为掌握了某种技巧,就能够如愿以偿地升学。选择志愿的原本含义应该是选择通向理想境界的通道,考生理想的终端不在高中阶段学校,而在社会的某一事业、某一领域、某一职业,高中阶段学校只是通往理想的道路。当然,往往只有先选对了道路,才能到达理想目标,选择志愿必须先明确这一点。至于有些家长和考生在选择志愿的时候,常常不免盘算哪些专业领域薪金高、待遇好、省力舒服、名利双高,虽属人之常情,但却往往造成失误。选择志愿首先要从有利于考生本人的发展着眼,着眼点绝不能错。社会有千百种职业,诱人的工作岗位多得很,但是人是千差万别的,有各种个性各种特点的人,从本人的个性特点出发,通向最适合自己的目标,这才是最好的升学道路。
其次,如果说选择志愿要从有利于考生本人的发展着眼的话,那么,在具体步骤上则要进行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衡量,尽量达到主观愿望与实际可能的接近,从“审时度势”入手。主观条件不要狭义地理解成学业水平的高低,要全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估,包括考生本人到底有没有明确的职业理想,怎样的兴趣爱好,有什么优势特长,属于什么类型的气质性格、心理特质,学业水平处于怎样的位置,职业能力倾向如何等等。据了解,为数不少的考生其实并不真正了解自己,为数不少的家长也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子女,所了解的只有他的学习成绩,况且除了宏观的背景,成绩单也反映不了多少初中毕业生分流的大势,弄清本市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的性质、学制、办学目标、招生要求、进一步深造的余地。只有在充分了解客观两个方面后,才能开始选择志愿。
最后,在志愿填报时,“择校生”是作为一个单独志愿填报的,投档时与其他志愿一样,也是按录取总分与志愿顺序依次进行录取。在这里要提醒考生及家长的是,在填报该类志愿时,要根据家庭经济的实际承受情况慎重填报,一旦被录取后,除了一般的学费、书簿费等费用以外,毕竟需要另外一次性付出一笔上万元的择校费。再者,考试填报的“择校生”志愿在招生录取过程中一旦被招生学校录取后,也不可以放弃该志愿而要求顺延至其后的公费高中或其他志愿,这也是为了维持招生的严肃性和保障其他考生的利益。所以,在填报“择校生”志愿时,考生和家长一定要三思而。
? ?更多中考相关内容,欢迎您访问中考频道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