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新闻与宣传:宣传的定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决动宣传效应的因素
?
◎ 3、新闻与舆论:舆论的定义、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的关系
?
一、释义:
?
1、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
?
2、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
3、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
【注意:媒介现实、媒介拟态环境、拟态公众,P53 主流意见(优势意见)】
?
二、简答
?
1、信息的基本特点和一般特点是什么。
?
第一、信息最基本的特点:信息必须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
?
第二、信息的一般特点:1)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正是信息的共享性才使得信息得以传播。
?
2)扩展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
3)组合性。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新信息来。
?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这也是信息和物质的又一显著区别。
?
5)相对性。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注意到的信息又和接受者的内在需求相关。
?
2、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
第一、观念上必须明确:1)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媒介以向社会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成为其生存的前提,一切宣传都只能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2)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
第二、在新闻工作业务上也体现出新的要求和特色:1)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事前有预测报道,发生时有动态追踪报道,事后有总结反映报道”
?
2)加强深度报道。即根据信息扩缩性特点,对信息展开深加工。
?
3)加强新闻综合评述。这是信息的组合性特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
?
4)加强全方位报道。这是运用信息使用的多角度特点,对新闻做多角度、多侧面 “全息”报道。
?
3、宣传与新闻的区别与联系。
?
第一、新闻与宣传的基本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
第二、具体区别:1)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处于宣传者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去追逐受众;
?
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出于自身的需要去追逐信息。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
2)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观念的目的是要受众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按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
?
新闻发布者除了以新闻谋利以外,对新闻本身无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受众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
3)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再称为新闻(信息)。
?
宣传却需要经常重复,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利于人们的了解和理解,并往往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形式反复宣传同一种观念。
?
4)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
?
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真实典型。
?
第三、二者的复杂联系:尽管二者从动议、特点、只能上均有原则性的区别,但又出现一定的特殊复合现象。媒介的所有者(私人、集团、政党、阶级)或新闻工作者自身处于某种目的,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新闻报道宣传一定的思想、观念,表达自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和评价。
?
? 4、决定宣传效应的因素:
?
第一、宣传的目标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宣传目的,即争取良好的宣传效应,宣传作为一个传播过程,其影响因素为:WHO(宣传者)、WHOM(被宣传者)、WHAT(内容)、WHERE(场合)、WHEN(时机)、WHY(动机)、HOW(宣传方法)。
?
第二、1)宣传者:其不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切宣传的信源,而且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是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信任度和宣传效应成正比。
?
2)宣传对象:其既是宣传效果的承担者,也是宣传效果的最后鉴定者。(“魔弹论”)
?
3)宣传内容:起最后宣传作用的是宣传内容。(真理与谬误、真话与假话、有利与损害)
?
4)宣传场合:分封闭环境和开放环境。封闭环境下信息渠道单一,外界干扰小,宣传容易取得预期效果。开放环境下,信息渠道多样,各种竞争性或敌对性势力都设法争取受众,预期效果就困难。善于组织和选择场合是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一环。
?
5)宣传时机:宣传需要针对各个个体在不同时机的不同心理状态,才取得预期效益。
?
6)宣传动机:动机不同,内容的选择也就不同,宣传的目的要十分明确。
?
7)宣传方法:宣传者要达到效果必须得当地运用一定的宣传手段、技巧和媒介途径。
?
5、舆论的本质和特点:
?
第一、本质:舆论作为公共意见(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向。
?
第二、特点:1)公共性。具体体现为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
2)公开性。舆论对社会生活现实直接或间接干预,都是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作用。
?
3)急迫性。其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指向与目标的现实迫切感决定了舆论的社会急迫性。
?
4)评价性。它是一种意见,是对事物做出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
6、舆论的社会功能和主要目的。
?
第一、社会功能: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共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显示”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
第二、目的: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
第三、主要功能: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于即定的公共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控制”形式之一。
?
7、舆论控制作用的表现:
?
第一、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舆论针对公共事务,作为最大公共权利的国家权利成为监督和制约的最主要对象,其体现在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决策实施结果、相关执行人物上。
?
第二、对于公众行为的鼓励和制约。鼓励公众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鼓励公众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舆论还在社会改革和革命中担当思想启蒙、争取群众的先导作用。
?
8、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
?
第一、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
?
第二、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其作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存在高下之分,好坏之别。
?
第三、衡量舆论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短期与长期的结果等。
?
9、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
?
第一、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媒介因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它与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
?
第二、反映并代表舆论。1)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
?
2)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
?
3)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
第二、引发舆论。1)舆论形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
?
2)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媒体长期潜在地影响、作用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
第三、引导舆论: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信息是舆论及公众意识形成的基础,公众形成意见态度过程中实际已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这种信息钳制式地作着引导。
?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媒介通过隐含的意见倾向性报道,或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立场、观点,引导舆论。而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很容易使自己的观点立场成为“主流意见”(优势意见),从而使公众视其为多住意见而遵从和符合,往往这也是媒体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过程。(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这是其强大影响力最明显的表现。
?
总之、新闻媒介与舆论密切相关。它反映舆论代表、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
考研大纲 | 考研经验 | 考研真题 | 考研答案 | 考研院校 | 考研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