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唯物论
高考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的客观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人们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 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方足点 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考点阐释: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归纳 (1)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2)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字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方法论意义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 错误倾向
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主要表现是主观主义。主观主义又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教条主义或本本主义,其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另一种是经验主义,其出发点是狭隘的局部经验。两者的共同错误就是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因而是做不好工作的。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如以某种愿望作为立足点来想问题、办事情,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以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实等。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归纳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一经产生就反作用于物质,加速或延缓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从而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意义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注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意识的定义: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3)正确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要想正确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首先必须准确掌握物质概念。哲学上物质概念的含义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其二,能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其次,要全面把握意识的本质。意识虽然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但这并不等于说有人脑,有了客观事物就能自行产生意识,还必须有社会实践这一客观条件,离开这一客观条件,就不会有任何意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误之分,但不管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最后,要正确区分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作用,前者是基础,是前提,后者受前者的制约。
(4)运用这一原理应注意下列问题:
要坚持辩证的观点。该原理既包括物质的决定作用,又包括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从整体上运用,还可以分别运用。如果所分析的问题既包括物质的决定作用,又包括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应从整体上把握,如分析两个文明建设。如果所分析的问题只体现物质的决定作用或意识的能动作用,那就只需用所涉及到的部分去分析,无需面面俱到。
(5)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统一的。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力作用是不可分割的,承认前者必须承认后者,否则,就会导入形而上学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观点都是唯物主义,反之,则是唯心主义。对意识能不能正确反映物质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事物的变化发展,陷入了不可知论。
(6)“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不是一回事?
①通常说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它的内容是,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另一方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物质世界)。这是对实际存在物质和意识辩论关系的正确理解。 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二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③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它认为:特点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前者是前提、基础,后者受前者的制约。割裂二者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或唯心主义。 ⑤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注2: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
(1)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
(2)从实际出发的原因和意义。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总之。无论是从具体的工作来看,还是从党的工作大局来看,以及从一般的哲学道理来看,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要认识要符合当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的实际。不同的国家、单位、事物是有差别的,人们的主观认识要着眼于这些“不同”之处,从具有“不同”之处的实际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
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要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或者叫变化了的实际)。同一个国家、单位、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况,只有从随时变化着的情况出发,主观才能准确的符合客观,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 总之,事物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运动着的事物,运动着事物的存在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因而,任何客观实际都是当时当地的实际,是具体的历史变化着的实际。因而,从实际发现就只能从具体的历史变化着的实际出发。】
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就要深人实际展开调查研究;要全面把握客观实际;要把握多个事实组成的客观实际的总和;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即:把握客观实际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变动性。
中国最大的实际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主观,最重要的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走自己道路。
3.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地反映事物客观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既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注:理解意识反作用的两个误区
(1)认为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消极的、被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映象。这种由客观转化为主观的过程,表现为一系列积极的、能动和抽象化的过程。
(2)认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只有正确效应。 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获得了丰富感性材料之后,还要执行一系列复杂的加工、制作。在这当中就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抽象思维能力。然而,由于加工过程如此精细复杂,它就不能受到每个人的立场观点和思维方法的影响,以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如果人们把抽象化过程中的某一步、某一侧面或某一环节绝对化或片面地加以夸大时,就有可能使抽象化的途径走偏、走错,难以得出完全正确的甚至错误的结论来。 由此可见: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不仅有正效应,还有负效应。我们必须努力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使其反作用发挥正效应功能,从而造福于人类。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
原理归纳: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意义: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错误倾向:我们既要反对否定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原理
原理归纳: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方法论意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2013全国各省市高考文综试题汇总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