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由出国留学网为您整理,欢迎转载。更多信息欢迎访问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本章旨在讨论孔夫子的一贯之道。参是曾参,即曾子,论语中曾 皙(点)的儿子。按照本章语言情境理解,在场的有孔子、曾子以及门人,后人在解释门人时有两种主张,一种认为门人是孔子的门人,另一种主张则认为门人是曾子的学生。笔者认为前一种说法较合情理,因为曾子16岁初为孔子弟子时,孔子已经62岁了,曾子从学于孔子总共也就11年。《韩非子·显学》篇说孔子死,儒分为八。孔子死时,曾子才27岁,按照此说,在孔子去世前曾子还没有开门立教,如果那时他已经开门立教,则与韩非子所言相矛盾。因此,吾道一以贯之章所言之门人应该是孔子的门人。如果按照师傅传道于首座弟子或者先进门弟子,先进门弟子再传于后进门弟子教习模式,先进门弟子与后进门弟子为师兄关系,最多也就是代师授业而已,曾子的父亲曾点就是孔子的学生,可见,曾子不是孔子的首座弟子或者先进弟子。那曾点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时,相对于后进门的弟子而言,他的身份就可能是先进门的弟子,他可以向后进门者解释夫子之道,这是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是曾子刚进孔门不久,夫子对他说夫子有自己的一贯准则,其他的师兄弟问曾子是否懂得夫子的意思呢?曾子说懂得,这个一贯之道就是忠恕吧。
通过以上分析,本章核心意思有两层,一是孔子告诉曾参孔子之道是一贯的;另一层是曾子认为孔子之道就是忠恕之道;由此可以推断孔子之道不一定就是曾子之道,曾子所理解的忠恕之道只是对孔子之道的一种解释,不能完全代表孔子的本意。
综上所述,孔子对曾参说他的道是一贯的、前后一致的,是没有矛盾的。曾子说是的,孔子走出后,同门师兄问曾参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曾子说孔子的道就是忠恕两个字。忠是中心,中在心上,不偏不倚心怀正义就是忠;恕是如心,德者得也,得其本心,一心一意就是恕,也就是不苛求于人,而在于主体自身内在的道德需要,从自己的德行出发宽恕他者即是恕。忠恕合起来说就是心怀正义,宽恕他者。曾子的理解可以解读为此,实际上,心怀正义、宽恕他者也就是仁吧。这可以说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所在。看看古代儒者的解读,是否可以印证我们的认识呢?
小编精心推荐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