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作者 叶华峰
记得有句俗语: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谓的梦想就是期望与现实的结合。我们生活的时代亦属于一个梦想成真的年代,也许十年、五年前的期望,用不着十年、五年就会慢慢的转化为现实,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我们的身边。我们属于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有幸见证了祖国和个人双重梦想融合成真的时代步伐。
我是属于80年代后的人,出生在苏北大地的一普通农家。那时候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经济开始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所以在我的脑海里还是留存着计划经济的烙印,什么粮票、油票、火柴票等具有浓郁计划经济特征的产物我们还是有幸见识过。那时候流行即便有钱也未必能保证买到商品,但老百姓手里也确实没有钱,一亩三分地,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也没有别的收入。但在父母的心里总是盼望着一天能见到市场放开的情景,购买物品不再受票据的束缚。
我算是一个不幸者,出生不久,家人就发现我的脚有问题,这下可急坏了父母,生活在农村,一旦残废,将来上学、工作乃至婚姻都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直至一辈子。刹时间,悲伤的情绪笼罩着整个家庭。最后父亲提出送我去上海看病,可怜天下父母心,只要有一丝希望,他们也不愿意放弃,梦想着我的身体能创造一个奇迹。在我的记忆里,那天是下着大雨,我们穿着雨衣坐着叔叔开的拖拉机,来到渡口码头,坐船远赴上海。那时候的道路远不如现在,坑坑洼洼是很正常,一路的颠簸,坐船又得需要一天一夜的行程,父亲抱着我,母亲又晕船,就在这样的风雨飘渺的颠簸中我们来到了上海。
初到上海的我们犹如《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相对于农村的落后,上海的繁华与紧凑让人有些摸不着北的感觉。那时候的上海已经算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计划经济的影子已经有些模糊,商品也相对放开,当时父亲还开玩笑说如果有一天农村也能如同城市这么繁华与开放就好了。我在上海总共经历了四次大的手术,住院将近四年,也就是在那四年里,中国的经济改革有城市转向了农村,在中国的南部沿海,伴随着经济特区的建立,中国市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而我最终还是以手术失败而告终,落下了一个终身残疾的状况,从此以后我过上了依靠单拐走路的日子,在这件事上,我是不幸的!
从上海回到苏北老家,已经是80年代中后期了,此时的家庭状况用一贫如洗来形容并不为过,为了给我治病,家徒四壁不说,还背负了一些沉重的债务。父母没有怨言,只是默默的承受,日子总还是要过。好在父亲是个比较乐观之人,即便如此,他还是勇敢的面对,面对儿女,还是笑容镇定。此时的农村也比以前有所改观,计划经济的影子已经消失,市场经济的氛围逐渐盛行,商店里的商品也算丰盛,而农民依然是凭“票”购物,只不过此时的“票”不再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粮票、油票之类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钞票。但农村总体来说还是相对落后,记得那时候如果谁家有了电视,那这户人家就如同了天天在放免费电影,全村几十人围着个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看的不亦乐乎,“凤凰”牌自行车也成了当时炫耀的一种象征。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面对同龄孩子能去上学,我流露出了羡慕的神情,当时想着有朝一日能去上学多好啊!父亲也有些犯愁,我这样能去上学吗?“上学”成了考验我人生的一道坎。当时有些人劝父亲别送我去上学了,等大点学个手艺如裁缝、修鞋,混口饭吃就不错了。毕竟农村不同于城市,特别象我这种状况的,也许好多人也就这样过了一生。出于某些传统保守的思维,上学也就变得有些渺茫,主要是社会与家庭的双重因素。我庆幸的是父亲是有点文化的,眼光有些长远,懂得文化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他不甘心我就这样渡过一生,只要有希望,就不放弃。从文化上寻求我人生的出路成了父亲对我的又一个现实的梦想。父亲依然将我送进了学校,每天负责接送,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霜雪连天,父亲那高大的背影成了我坚强的依靠。此时的父亲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我的学业上,在他看来,我要想真的能“站”起来,只能靠文化。因此在学业方面父亲对我甚是严格,不允许有半点懈怠。为了学业,父亲第一次打了我;为了学业,父亲第一次让我下跪写保证书等等,当初我还有些不解与不满,但现在想想,我还是很感谢父亲,是他给我重新寻找了一条出路,是他让我有了追求梦想的权利与资本?
就这样,我获得了与同龄人同等的求学机会,庆幸的是我天资还算不笨,所谓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也算懂事,懂得去珍惜和勤奋,一直以来也没有让父亲失望,从小学、初中乃至一个人寄宿到城里读高中,一步一个脚印,我当时就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象姐姐一样能读大学,因为我知道自己要想读大学,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汗水。而此时的中国已经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在这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不知不觉经历了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改革的春风再次唱响了全国的号角;经历了97年,香港成功回归祖国怀抱的中华盛世;经历了99年,澳门回归,祖国在统一大业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乃至迎来了新世纪,成为跨世纪的青年,还经历了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祖国大地欢庆鼓舞的激动场面等等。而此时的农村,亦随着时代的发生而改变,家家户户在固守家园的同时,想法设法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打工潮、经商潮也在农村涌动着,并形成了一种趋势,小洋房、电视、电话已不再是新鲜事物。此时的家境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不但偿还了全部债务,父亲还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当年父亲梦想的市场全面放开的局面已经在农村呈现,城乡的差距已经不是那么的明显,正是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之下,我读书、学习更加有了可能!
眨眼之间,高考即将临近,父亲有些着急,他对我说,如果有这个天赋而不能上大学,那是他和我一辈子的遗憾。为此父亲四处奔波,咨询、打探消息,甚至一个一个打电话给有意向报考的高校招生部门,其中有些坎坷,但也有些开明。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当时县里的一位老教委主任,当父亲带着我去咨询政策时,他和蔼而坚定的说了一句:“现在都什么年代了,是一个开放、开明的时代,只要分数可以,就一定能上大学。”也正是这句话,给了父亲和我一颗定心丸,同时也鼓舞了我继续求学的勇气。
黄天不负有心人,高考分数出来了,我如愿录取到了江南一所高校,也许此时考上大学已不象以前那样稀罕与珍贵,但相对于一个身体残疾的我来说,已经很难得,这其中包含了父母多年的梦想以及为此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同时也包含了我个人多年的勤奋与追求。此时的我又迎来了人生的又一转折。在我离开故乡时,父亲深情的说:“我们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只希望你好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求上进,毕业后能有个好的工作,我和你母亲这几十年的心血也就没有白费了!”从此我远离了故乡与亲人,只身一人来到了这个繁华、富庶但又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江南水乡。在求学的日子里,我借助图书馆,对祖国的变化与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通过自身的勤奋,爱好上了文学与写作,并接触和认识了一些名师,也尝试着发表了数篇拙作,同时在自身的精神世界里多了一份依靠——文学与写作,也算没有浪费这几年的大学生涯!
毕业后的求职虽颇挫折,但我始终牢记老教委主任那句“开放、开明的时代”以及父亲的嘱托。不管遇到什么挫折,我始终以坚强、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因为我知道自己走到今天已经很不容易,我没有理由也不应该轻言放弃。庆幸的是现在真的是一个开明的时代,德才兼备是主流,以貌取人是支流,社会的宽容使得我又多了一份机会。现在在外工作将近三年了,一个人在外虽很苦,但我很欣慰,我总算自己能够“站”起来,小时候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现在回家的时间少了,但对家乡的依恋依旧。家境几经变迁,离开了原来的村落,现已搬迁至镇上居住,父亲经常用“想不到”来形容,是的,想不到成了现在村民嘴里常说的一个词,在20年前,谁也想不到现在的日子有这么红火,人民有这么安居乐业。城乡差距已经不是差距,城里有的,农村也有,但农村比城里多了一份新鲜空气与绿色世界。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生在了这个追梦的年代,并能将梦很快的转化为了现实,同时我有幸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我的不幸是自身的身体,但时代的幸运融入到了自身的不幸时,形成了相互抵消同时并形成了一股动力,让我变得更加的坚强与自信。人人都会有梦想,但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成真,但身在这个时代,我感觉很自豪,是时代的发展给了我梦想成真的机会,是梦想推动了时代的发展。人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梦想,现在我依然有个梦,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去台湾工作,去观赏日月潭,来去自如,如同现在去上海、深圳工作、观光一样的自由,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化作一座桥梁,将两岸的天堑变通途。现在社会在提倡和谐,城乡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和谐凸显出了社会的发展,和谐总结了中国前20多年的发展成果,和谐更表明了时代的特性,开放与开明。我坚信,和谐社会的建立和祖国的完全统一这个宏大的梦想在这个时代也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实现!
中考优秀作文 | 中考零分作文 | 中考满分作文 | 中考作文题目 | 中考英语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