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给了文很大的冲击
遇见文是在牛津中国论坛,一个文弱清秀的女孩子,她眼里的?留学观?让我很受启发,希望对你也是。
初次出国
?如果我的生活只是想要一个北京户口,一份体面的工作,那我根本不必出来留学。因为这些我都可以获得。?她说。
今年22岁的文,父母均在银行工作,谈不上大富但中产绰绰有余。文自小在南方城市长大,父母工作调到北京,她也终于考上北京的大学,和父母在一起。家庭给她的,不是物质,更多是自主观念,让她一直按自己的想法去调整人生的方向。
转折点发生在学校和英国一所大学的交换项目,父母一直鼓励她?有机会就多出国去看看?,于是21岁的她,一个人来到了英国,参加为期4个月的交换学习。
那是成年后的她第一次真正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因为一个人在国外。
?假如有一天饭后和同学一起走回宿舍,我突然说夜色很好,我想一个人走走,同学们肯定觉得很诧异,要么就会觉得我有什么事瞒着她们。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很多次,我就会被认为不合群。但是在国外,我可以想做什么做什么,我很享受一个人的清静和思考,我可以有很多时间留给自己。?文这么说。
在英国的4个月,她从从前那个熟悉以久的生活圈子抽身出来,回头看自己;而英国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给了她很大的冲击。她觉得很自在,因为可以?做自己?。而对接下来的人生之路,她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英国体验
?其实英国之行给我开了扇窗户,让我发现自己的潜力,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她说。这个信心不仅仅独立在国外生活的能力,而是在学业上。
自小学外语的她,小学3年级就被送往外语学校读书,大学也学的是文学翻译专业,英语对她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她也从来没觉得有多难。也因为习惯和按步就班,她也没想过要去学点其它的。英国交换学习她修的是传媒专业,第一次作业是2000字的essay,老师给了她69分(英国的essay通常是50分及格,60分中等,70分优秀)。她自己也相当吃惊,因为她并非传媒专业学生。她第一次认识到,原来自己可以凭借英文这个工具,拓展很多的领域。老师的高分认可,让她意识到自己的潜力。
和文同期出国交换的有好多同学,有趣的是,回国后每个人的想法都变了。有的决定再也不出国了,在国内考研。有的决定不继续读了,去工作。有的则坚决选择了出国,文是后者。
?你知道国内的大学生是很压抑的,读书就是为了工作和就业,从一开始就被功利化了。而社会竞争又那么大,所以迷茫的人很多。? 文走了出来,她想走出那个固定的路:读书,就业,买房,成家。
?其实读书哪里都一样,不都是读书,啃书本吗?网络这么发达,足不出户也可以接受好的教育。但是经历就不一样了,在英国读书,我不准备天天啃书本,我要多看看这个国家。? 她把大学选在了伦敦,因为这里有足够的机会可以让她好好的?看看这个国家?。
仍在路上
?你读完之后会回国吗?? 我问她,毕竟国内或亚洲的就业机会会多许多。
?我不想这么早把自己绑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我还小,毕业后我想多在外面看看。也许会在英国呆一呆,也许去沙巴体育官网:,或者其他国家。我现在还不想考虑那么多现实的问题,如果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份好的工作和收入,那我根本不必出国。?她笑着说。
一个比我整整小一代的青年人,她眼里的?留学观?是如此的多样,不同,和有深度,让我颇有感触,我们整整聊了3个小时,意仍未尽。
我曾经问过我大学一位教欧美影视文化的老师,为什么她可以这么多年过的有点和别人不一样,不功利,但求丰富自我人生。而且虽然经历诸多波折,依然不改姿态往下走。她说,?也许是学习欧美文学的缘故,西方文化中的self(自我)对我影响很大。?
我不知道文是否是因为?self (自我)? 的影响,年纪轻轻就开始了一段塑造自我,追逐自我的过程。但希望,有很多这样的?文?在路上。
(责编:董乐)
感谢您阅读《一个90后的留学观》,文章来源于BBC,由出国留学网收集、整理、转载。更多内容请访问:/k_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