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交流成本和回报
欧美之间差异是很大的,但跟中国这个东方文明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中国留学生总是很多,大家即使不大量接触其他圈子也会有自己的小圈子,这样出圈的动力也就不足,反正大家有三五好友了也就不那么迫切去接触不必要的外部世界了。
中国人内部,交流成本低,因为大家有很多共同点,交往门槛就低,跟外国人或者当地人交流门槛很高,但是迈过去了可能就是另一个世界,所以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如果不需要冒险就可以维系那就没有那个必要了。
这里跟语言有个恶性循环,就是语言不好导致不愿意主动接触,交流减少,结果圈子更加固化,这样等需要收回投资的时候,你发现国人圈子多投入就有多回报,但是跟当地人可能是高投入低回报的也就被果断弃了。这个说法好像有点很邪恶,我想过这个问题,就坦承下吧,如果大家也做过类似算法的话。
2.业余活动
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大家喜欢的活动不一样,一起出去玩也就没有个话题。而且我们来到留学目的国的文化,一般是西方文化吧,或者说当地文化相对于我们往往是强势的,也就是说为了融入当地社会或者社交圈子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认知成本,是我们去迁就他们,因为我们是弱势方,所以上了游戏桌需要我们学习他们的规则先,这个从某种意义看是一种“不公平的竞赛”,当然了没人强迫你参赛,所以敬而远之吧。
3.语言隔阂
就像前面大家提过的,语言确实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举个例子,中国留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比当地人以及其他外国留学生低不少,不要说我们专业里的那些英语国家的同学了,就是同是第二语言英语水平差距都不小。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桥梁,如果语言不通畅那自然更多的上层建筑也就搭不起来,上课是迫不得已,下课各自回家也就不难理解了吧。
4.历史地理·流行文化
聊天的时候往往需要点历史文化语境,我们可能谈中国历史侃侃而谈,但在当地语境里就不是语言问题,而是积累问题了。这种历史不局限于古代历史,往往近代历史更重要,因为可能会更常提及,不要说欧美历史,我们有多少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一知半解呢?这种情况下即使人家问到了自己也说不上,更不用提他们的历史。所以谈话进行不下去跟这个也有关,虽然多数情况下聊不到这么远。
地理主要就是当地的地理,比如沙巴体育官网:地理欧洲地理。这也是会提及的一些关键词,如果没有这个概念,那即使每一句都听得懂自己也表达清楚也是说不出来,因为聊天时候也容易涉及去过的地方,这时候如果没有这些概念就完全不知所云了。就像你跟一个没什么地理概念的中国人聊天,你大侃特侃你去过这个名山大川,那个古朴小镇,他虽然能听懂你的每一个词但完全是在听你天方夜谭的状态,因为他听都没听说过,这对话也就进行不下去了吧?他也没兴趣听下去,你也没兴趣讲下去了。
至于流行文化,留学生里这算特长了吧,特别喜欢追剧的人,这个我倒是不太了解,因为看的少也没追过什么。不过如果对当地本土或者流行音乐,文学有研究这肯定是加分项。你会更容易找到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
一个人不管在什么地方,有一个朋友圈是很重要的,这会帮助你排解很多的烦恼,希望上述所讲的方式对您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