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灿烂光华。作为记录古代文明的文言文,蕴涵大量的古代礼仪,中学语文教材上也涉及许多。了解它,不仅欣赏到古代礼仪文化,而且帮助读者,特别是中学生扫除阅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古代礼仪,包括“吉”、“嘉”、“军”、“宾”、“凶”五个方面,下面结合中学教材,历历介绍给中学生朋友。
一、吉礼 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
?祭宗庙? 《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其中“牺牲玉帛”是祭宗庙的祭品,祭者将之列于神案之上,祈求祖先之灵的护佑。
?拜先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我”入塾之初,便被领着拜匾和鹿,“算是拜孔子”,这也是吉礼的一种。
?腊祭? 古人在岁末祭社(即祭土地神),祈求生命之本――农业的丰收,是为腊祭。如《祝福》中写道“天地众神歆享了牲醴和香烟”,这便是祭者所期望的结果;又如《社戏》中所描述的“社戏”,也是为祭土地神而举办的大型民间活动。现今民间所谓“送灶”,则是“腊祭”的遗留。
二、嘉礼 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宴礼? 古礼规定,在宴饮之时,配以乐舞,是为宴礼。如《醉翁亭记》中写道,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丝竹”(即管弦乐曲)便是宴礼的一部分。
?投壶之礼? 这种礼节是从古人宴时骑马射箭取乐演化而来的,“投壶”即把箭投入壶中,壶束颈鼓腹,其中盛以小豆,使箭投入后不至于弹出,一般距投者三箭半,投中者罚不中者饮酒,以此活跃宴饮气氛。如《醉翁亭记》中所说的“射者中”,其中“射”即投壶。
?尊老之礼? 《陈涉世家》中写陈涉入陈之后,“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议事”,“三老”指三种老人,一是贵族中的老者,称为“阁老”;二是平民中的老者,称为“庶老”;三是为国捐躯者的老人,称为“死政者之老”。这三种老人国家给以优待,声望极高。课文中的“三老”显然不指“阁老”,而陈涉召之的目的,无非是看中其声望。
三、宾礼 接待宾客之礼。
?朝觐之礼? 古时候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或霸主,是为“朝觐之礼”,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燕魏韩赵“皆朝于齐”闶钦庵掷窠凇?BR>?会同之礼? 古时候诸侯四方会齐,共聚一堂,规模宏大,是为“会同之礼”。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公西华的志向:“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其中“会同”即指“会同之礼”。
?相见礼? 古人等级制度森严,相见时,按长幼之序和官职大小行礼。《范进中举》中写范进进学回家,其丈人来访,范进“向他作揖”,胡屠夫教训他不要与“平头百姓”“拱手作揖,平起平坐”,及后来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来访,“同范进让了进来,到堂屋内平磕了头”,都是古时的相见之礼。现今相见握手,也是相见之礼,不过却完全没有了等级之分。
?九宾?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九宾:由九名迎宾人员立于殿廷,依次传呼接引使者上殿。这是当时外交上最隆重的仪式。
四、军礼 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师不功? 古时军队获胜而归,帝王会出城至郊外迎接,而军队打了败仗,有进帝王也会如此。军队吃了败仗,叫“师不功”或“军有忧”,军队回国,则以丧礼迎接,国君身穿丧服,头戴丧冠,失声痛哭,并吊死问伤,慰劳将士。《殽之战》中秦军战败,“秦王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便是“师不功”之礼。
五、凶礼 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殽之战》中,晋文公去世,其子晋襄公“墨衰絰”,穿上黑色的丧服以示哀痛。
陶渊明《挽歌》“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中“他人亦已歌”亦为凶礼。
现今人死了,他人举哀乐,则是凶礼的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