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近日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被认为是继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国家在考试招生制度方面最为全面、系统的一次改革。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虽然人们一再重复和强调,一场高考远不足以决定命运,但高考,已经主导着这个国家大多数年轻人的梦想。
统考和学业水平如何加总?
◇此次改革,取消文理分科是被反复提及的最大变化。
按照实施意见的规定,“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以下简称3+3),所谓的“两依据一参考”,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解读称,记录高校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
◇新的3+3模式也引发了热议。
有学者提出,这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技术问题,即作为竞争性考试的语数外考试,和后面3科作为达标性合格性的考试,两者的意义和目标都不一样,如何加总?
杨东平认为,这是本次改革最难的问题,学业水平考试加入高考成绩中,从科学性、专业性都问题较多。只好等作为试点的上海和浙江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来再评价讨论。
“我们把高中学业水平跟高考成绩挂钩,这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到底在现实当中有没有生命力,能走多远?谁也不知道。”
文东茅透露,北大内部也就此讨论过好几次,3+3到底如何操作。后三科是达标性的等级考试,对于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来说,没有意义,因为两校的招生对象必然拿到的都是A,那么总成绩就只能靠语数外3科来拉开距离了。
“如果这样的话,整个考试的区分度下降了,分数的作用下降了,那么是不是会使自主招生权进一步扩大?高校自己的选拔方式要进一步加强?这样的改革对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也有不少人质疑,改革方案的初衷是好的,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学生有凭兴趣选择科目的自由,但在分分必争的总分评价模式下,学生会不会哪个科目容易拿分就选哪个科目,而并非根据自己的兴趣作出选择呢?
还有,提供两次考试机会的外语,基于同样的原因,会不会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为追求更高的分数而进行重复考试呢?怎样避免学生多次参加考试带来的负担呢?
高考政策 | 高考改革 | 自主招生 | 异地高考 | 招生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