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德国之后我才知道,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德国人真的就这么守时守点。只不过蛋糕也许不是刚从烤箱里端出来,但茶或者咖啡的确是刚刚泡好的。
【闹钟响了,鸡蛋一定要出锅】
德国人做什么事都看表,都按照时间的长度来完成。德国人自己说,“我们虽然没有发明钟表,但是我们却像钟表一样准时地做事。”是的,德国人煮鸡蛋要看表,厨房里摆个小闹钟,定好时间,3分钟响,5分钟响,7分钟响。闹钟响了,鸡蛋一定要出锅,不然就不是3分钟或者7分钟的口感了。
听到这套理论,电影《食神》中用心来做菜,一切凭感觉的史提芬周会疯吗?德国的公共汽车、火车相当准点。我还记得刚刚来德国的时候,站在公共汽车站前看不懂时刻表。后来经中国同学点拨才明白,时刻表的左侧一列表示的是几点,小格子里的数字表示的是几分。也就是说,你来到这个车站,看看手表上显示的时间,然后根据时刻表就可以知道下一趟车还需要等多久才会来。
当时给我讲解公共汽车时刻表的同学还特意提醒,车次都很准时,如果时刻表上标注出下一趟车是9点37分到,那么这辆车会在37分到38分这60秒内的某一秒到达。可是如果你9点38分才赶到车站,那时候车已经开走了。我当时觉得很神奇,后来果然体验过,只晚了一分钟就眼看着大公共在夕阳下绝尘而去的悲壮情景。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每天早上准时5点起床。7点去大学。9点到下午1点在书桌前写作。下午3点半又准时出门散步,在菩提树大道来回走8圈。晚上10点再准时上床睡觉。如果“守时”这个词具有人形,康德就是它的化身。当然,康德的例子可能有些极端。不过,有调查显示,85%的德国人都认为,如果赴约就一定要遵守时间,他们同时也希望身边的人同样遵守时间。
德语中说“Fuenf Minuten vor der Zeit ist des Deutschen Puenktlichkeit”,翻译过来就是“提前5分钟是德意志的守时标准”。这也就是说,遵守时间不仅要准时准点,甚至还要提前一点点。例如,如果去德国人家做客,比约定好的时间提前2分钟按响门铃是被允许的,但是千万不要比约定的时间晚。
当然,也不要比约定的时间提前10分钟就敲门,那样会让正在补妆的女主人惊慌失措的。
德语里还有一种说法叫“Puenktlich wie die Maurer”,直译过来就是“准时得像泥瓦匠一样”。据说德国的泥瓦匠到下班的点儿就把手里的泥铲一扔,拍拍身上的土回家了,多一秒都不干。这句俗语现在被用来形容极其准时,不过德国人的准时下班也是出了名的。我有个朋友有一次去邮局寄包裹,紧赶慢赶,等他扛着大包裹呼哧带喘地赶到邮局门口时,刚好赶上邮局下班。
他隔着玻璃门看见邮局柜台后面还有工作人员在忙活,就敲门想进去。邮局的工作人员抬眼看了看他,然后指了指胳膊上戴的手表,低下头接着该干嘛干嘛。我朋友最终也没寄成包裹。他很生气,觉得这种做法太不近情理,除了在熟人圈子里抱怨,还洋洋洒洒地写了封5000字的骈文投诉信,不过邮局方面最终也没给他个他想要的说法。
【守时原则带来的文化冲突】
沙巴体育官网:心理学者劳伯·勒范恩(Robert Levine)曾写过一本书,名叫《时间的地图》(AGeography of Time)。在书中他指出,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对时间的观念也大不相同,时间观念不同的人碰撞在一起也会形成文化冲突。例如16世纪时,欧洲基督教传教士跑去非洲传教。这些非常具有时间观念的传教士遇到“有的是时间”的非洲人,几乎快疯了。而在德国或者瑞士,如果现在火车晚点几分钟,站台上候车的乘客也快疯了。
曾经有德国人问我中国人守不守时。我觉得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凭我自己的理解,守时在中国实在是太因人而异了,这甚至不能说是不是南北方之间存在差别,或者东西部之间有着不同。在国内每个个体的时间观念都不一样。例如国内如果听到有人抱怨说“怎么说好了不来呢?”这未必是约定好的一方晚了10分钟还没来,而是可能都过去几个钟头了,而对方还没出现。
国内有些人也许会想,大家那么熟,彼此都是朋友,晚来会又算得了什么呢?咱们谁跟谁呀,还见什么外呢。可是我个人觉得,守时不仅是效率的保证,同时也意味着对他人的尊重。退一万步说,和朋友约定却不守时的人,如果是去求职面试,他会同样不守时吗?前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曾说过一句名言:“谁来得太晚,生活就会惩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