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地制作一张抗日战争胜利的手抄报,能表达自己对抗战胜利的情绪,小编收集了一些相关的很有意思的手抄报内容,你应该会感兴趣,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整理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抗日战场上的新华军】
“ 卖报卖报, 新华日报。 ”看到这句话,耳边是否会响起报童清脆的卖报声?在众多抗战电影里,这往往代表着一种希望。
事实也是如此。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长期出版的日报,《新华日报》宣传全国团结抗日的重要性,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指引许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当时,有读者给《新华日报》报馆写信说,“饭可以少吃一顿,新华日报可不能少看一张。”
今天,再读《新华日报》的发刊词,一字一句,仍然令人动容:本报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的斗争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为完成这个神圣的使命,本报愿为前方将士在浴血的苦斗中,一切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史迹之忠实的报道者记载者;本报愿为一切受残暴的寇贼蹂躏的同胞之痛苦的呼吁者描述者,本报愿为后方民众支持抗战参加抗战之鼓动者倡导者。
武汉失守后迁至重庆,两处旧址诉说过去的故事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新华日报》随后迁至重庆。
《新华日报》总馆旧址,在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街道天地湖旁。不久前,在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田正超的带领下,记者通过“重庆天地”附近一处工地入口,走过一段曲折破损的水泥路,在一座废弃的铁路桥下见到了它。
小院儿不大,低矮的院墙里只有5栋简陋的楼房,砖柱土墙小青瓦,石灰抹泥木楼板。“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曾经作为工厂的宿舍使用,前几年收回以后,进行了翻新改造。”田正超说,“因为被两个工地环绕,参观者很难找到这里,目前没法对外开放。”
院子里,有个已经封闭的防空洞,它曾是印刷机的“避难所”。“当年日本鬼子的空袭很疯狂,为了保证每天按时出报,我们把印刷机搬进了防空洞。”当年的《新华日报》报童,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王清佑告诉记者,报纸在防空洞里印好后,就从防空洞后面的小路,用脚踏车运进城。
“报馆门前是嘉陵江,屋后有一条小溪。小溪在报馆门前的化龙桥下拐了一道弯。”王清佑回忆。据说,这个原本叫“镰刀弯”的地方,后来因为《新华日报》名气大,当地人就叫它“报馆弯”了。
“《新华日报》旧址有两处,报社编辑和印刷部门是在化龙桥,营业部旧址在重庆市渝中区民生路240号。”田正超介绍,营业部的旧址仍在对外开放,这里陈列着众多极有纪念意义的《新华日报》报样,还展出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及历史文献。
“当初年纪小,到《新华日报》当报童只是为了吃饭。但就是在这里,我懂得了什么是革命,为什么要参加革命。”王清佑说。
报道鼓舞人心,读者说,“我的热泪簌簌而下”
1940年8月19日,190架敌机空袭重庆。第二天,又有170架敌机来袭。大量的燃烧弹让山城变成了火海。饥饿和死亡威胁着重庆。
这期间,《新华日报》连续发表多篇呼吁战胜困难的社论,极大地鼓舞了人心。8月25日,《新华日报》刊登八路军司令员朱德、副司令员彭德怀发来的电报,八路军组织百团大战。此后一个月,百团大战连续取胜的消息不断登出。许多人写信并寄来专款,请报馆转交八路军。
重庆一家汽车公司的修理工人集体向八路军捐献了107元钱,他们在来信中说,“八路军的光荣战绩使我们确信,最后胜利一定操在我们手中。过去我们对抗战前途悲观失望是非常错误的。”
一名叫于霖泽的读者寄来3元钱。他写道,看了朱、彭两将军的电报,“我的热泪簌簌而下。我沉然凝思许久,这个捷报对全国同胞坚持抗战不啻一兴奋剂,而对那些对抗战前途抱悲观的人,却是当头棒喝。”
敌后战场的真实情况,《新华日报》也展现给了全国人民。1942年春季,日军调集大军在华北地区疯狂扫荡。对这场扫荡和反扫荡的激烈战斗,大后方的报纸只有《新华日报》作了翔实报道。
6月23日,《新华日报》报道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不幸遇难的消息。而就在左权牺牲前数日,《新华日报》华北版报社也遭到敌人袭击,数十人牺牲和被俘。从当年3月到年底,《新华日报》发表了《太行血战记》《在血泊斗争中的冀中人民》等数十篇消息和战地通讯。
《新华日报》描述日军扫荡后的情景“兽蹄所至,庐舍为墟,人烟绝灭”。通过对大扫荡的报道,《新华日报》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烧杀掳掠的罪行,也告诉了全国人民,华北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万重艰难坚持与敌作战。
重重审查下,“江南一叶”如何上版见报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的爆发震惊中外。
1月18日,周恩来在《新华日报》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和抗议国民党顽固派的暴行。
然而,当天的这张报纸能够出现,却几经波折,来之不易。
之前,《新华日报》写的揭露皖南事变的消息和社论,全都被新闻检查所扣押。1月17日夜晚,周恩来亲笔书写了题词和挽诗,准备在报上刊登。
这天的《新华日报》版面作了特殊安排。报社发了两篇同样大小的稿子,供新闻检查官和报馆内外的军警特务们审查。在他们离开后,报社换上木刻,开始印刷。
18日,报馆为了能将这张报纸发行出去,提前做了周密准备。天蒙蒙亮,工作人员便分头把报纸发送出去。清晨6点多钟,刊登着周恩来题词的《新华日报》就到达了读者的手中,并出现在重庆大街小巷的阅报墙上。这一天,报纸销量是平时的5倍。
在此之后,报馆面对的限制和迫害愈发增多。重庆市新闻邮电检查所扣押和删节《新华日报》稿件的事情也增加了。报馆一直做着顽强斗争,坚持出报。直到1947年2月28日,《新华日报》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封闭。从创刊至此,《新华日报》前后工作9年1个月18天,共出报纸3231期。
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高度评价《新华日报》:我们不仅有一支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支“新华军”!
推荐阅读:
抗日战争资料 | 抗日故事 | 抗日英雄事迹 | 纪念九一八手抄报 | 129运动手抄报 | 爱国手抄报 |
抗日战争资料 | 抗日故事 | 抗日英雄事迹 | 纪念九一八手抄报 | 129运动手抄报 | 爱国手抄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