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巴里·马歇尔近日在北京大学演讲指出——
宽容的教育环境利于成功
巴里·马歇尔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演讲。
■本报记者 高靓
近日,全球知名生物制药公司阿斯利康与诺贝尔媒体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阿斯利康-诺贝尔医学项目”在中国启动。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西澳大利亚大学教授巴里·马歇尔应邀走进中国高等学府,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的学子们面对面交流,分享他的研究经历和人生感悟,揭示诺贝尔奖的真正内涵。
马歇尔因为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溃疡的主要原因而摘得诺奖桂冠。这一发现被誉为消化病学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革命,而更让他广为人知的是他曾经以身试毒——为了证实自己的设想,不惜喝下一杯幽门螺旋杆菌培养液。这个“疯狂”举动曾经被《绿巨人》的作者画成漫画,登上沙巴体育官网:报刊。
马歇尔解释说,过去人们对胃溃疡的解释是精神压力、刺激性食物和胃酸过多造成的,许多医生不相信会有细菌生活在酸性很强的胃里。所以,幽门螺旋杆菌假说在刚刚提出时曾被科学家和医生们嘲笑,马歇尔的论文也曾遭到学术研讨会的委婉拒绝。
“原有的知识会左右人们的方向”,马歇尔称之为“知识的错觉”。“这个时候必须具有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必须要相信自己。”马歇尔在喝下病菌后大病一场,但最终证明了自己的假说,并且在10年以后找到了胃溃疡的检查及治疗方法。马歇尔说:“卧薪尝胆,这是我来中国刚学会的一个成语,但它现在是我最喜欢的座右铭。”
马歇尔认为,想在科研中获得成功,尤其是在诺贝尔奖这样的奖项中摘取桂冠,从小应该培养自己追求与众不同的心态,不走寻常路,不要随大流。据马歇尔说,在高中时他就有这样一种倾向,“不太愿意永远跟随别人的兴趣爱好。我会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花很多的时间,比如做化学实验”。马歇尔还回忆了自己在西澳大利亚大学读本科的经历。他告诉大家:“当时医学院的教授都很年轻,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也很鼓励学生以一种开放的视野进行科学研究。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一个比较宽容的教育环境,是有利于以后做出学术成果的。”
目前,作为西澳大利亚大学的一名教授,马歇尔也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任。他说:“从我的经验来看,教授学生有两方面特别重要。一是基本素质的培养,比如诚信、勤奋,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别人的科研成果;二是要正视挫折,我们做实验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可能与我们的初衷完全背离,这时需正视挫折,善于从挫折中找寻新的线索,进行思考。”
马歇尔强调,“科学研究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人们不光是看你发表的文章,还要看你这个人。要让学术界人人都知道你这个人踏实肯干、为人诚实、研究结果严谨,这是需要积累的。如果你开始就靠投机取巧、学术欺骗获取名誉,可能10年以后你会变得一文不名了。就像贩卖毒品,可以短时间获得暴利,可以用这些钱去买车、买房,但一旦被发现,就什么都没有了。”
对于当下国人的诺奖情结,马歇尔回应称,自己在开始研究时并没有考虑那么多,比如它的前景、应用价值、可能创造的利润,更别说能否获得诺贝尔奖了。“我认为,只要遵循科学的规则,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有所收获。作为一名科学家,你的发现能对人类知识进步有所贡献,这远比获得什么奖更让人感到兴奋。”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