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学生联合会调查表明,在过去的十年中,英国大学的住宿费翻了一倍,使得非伦敦市的学生每年的住宿费超过了12000英镑(约合113757人民币)。
目前学生的最高补助(5740英镑,约合54413人民币)不足住宿费用的一半,维修补助又遭冻结,而且学费很可能还会上涨,这些都使得离家乡去上学变得越来越奢侈。
这必然的导致了本地学生在大学中的比例显著增长。
高等教育统计局表明,去年,英国至少有322000个全日制学校的学生选择了走读;与之相比,五年前只有278500个学生。
但走读学生占总学生数的比例却在近十年中一直都维持在20%左右。
在上个月发布的一份关于本地学生的报告中,全国学生联合会专员大卫?马尔科姆说,离开家乡去上大学是英国文化发展的必然,与住宿费用无关,是学生们迫切希望的事情。
他说:“我认为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如果你不做这件事情,你人生的经历中会缺少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2011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欧洲的24个国家中,英国等五个国家只有很少的学生选择走读,这与欧洲其他大部分的国家情况很不一样。
另外一点不同是,在欧洲的其他国家,经济背景较好的学生更愿意住在家里,然而在英国则恰恰相反。
高等教育就业服务部业务部去年的另一份研究中发现,当家长的职业较为常规或是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时,孩子更倾向于住在家里;女生比男生更愿意住在家里;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学生更愿意住在家里。
马尔科姆说:“对于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学生,他们有可能会对某些学校抱有这样的看法:‘我希望得到大学的毕业证,但这些大学的文化氛围并不是那么令人舒服也不够多元化,所以我更愿意待在家乡,上当地的大学,和家人和朋友们在一起。’经济背景较差的学生常常认为大学里的其他人都是中产阶级,而自己不是。”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人本来已处在劣势,这样的想法可能会让他们的劣势更加明显。
伦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学讲师吉尔?温妮思说:“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公平的,因为如果他们选择了最近的学校,就无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从学校的角度来讲也是一样的,它们可能因此而失去最好的学生。”
高等教育就业服务部业务部的这份调查还发现,相比于那些愿意离开家乡去上大学的同龄人,留在家里走读的学生更有可能找一份不需要大学文凭的工作,且年薪很可能会在15000英镑一下。
更明显的是,走读的学生更难以拿到一等或中上等水平类学位。
此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华威大学就业研究所的荣誉教授凯特?普塞尔说,由于大部分的走读学生从家里到学校至少要30分钟,所以他们大多都不会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由此而对他们的就业前景产生影响。
“毫无疑问,那些在学生社团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可以成为负责人的学生,更容易在毕业之后找到好的工作。”
但是,凯特还说,走读并不是一定会限制学生的选择,有些学生可以参加他们社区的一些课外活动。
对于那些由于经济原因不得不住在家里的学生而言,这或许并不完全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可以让他们和当地的朋友保持联系,还能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或是寻找一份兼职。
研究还表明,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精神上的支持。
马尔科姆说,尽管很多研究机构都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很少有机构采取具体措施来帮助这些走读的大学生。
曼彻斯特大学学生会主任艾伦?麦克劳琳也认为,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确定这些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为此,联合会近期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来研究这个问题。曼彻斯特当地的大学生为一个调查曼彻斯特大学附近的入住率和搬出率的项目提供了很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