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作为公务员的考试科目之一,有些题型需要你充分发挥想象能力,这让许多考生很是摸不着头脑,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衔接怎样选出“优解””,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新沙巴体育投注!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衔接怎样选出“优解”
在行测考试中,很多同学在备考时往往一心扑在主旨题和细节题上,对于语句表达中的语句衔接和语句排序题不以为意,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类题目并非测查重点,另一方面可能是同学们在应对这类题目会有些束手无策。接下来家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语句衔接题,怎样分析我们手中有题目和选项,从中破解出“优解”。
在作答语句衔接题时,很多同学毫无章法,凭着一时的感觉看哪个顺眼,认为自己读的挺通顺就做出选择,而忽视了文段分析的重要性。作答这类题目要注意,我们要选的是原本在文段中呈现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不能衔接进去太突兀,这样我们就可以从选项和题干话题一致的角度入手去破题,毕竟衔接的紧密性是我们要关注的。
【例题】从化学的角度说,高分子材料在320度到820度之间的中低温燃烧情况下,会释放出十几种呋喃类物质,这些有致癌作用的物质统称为“二噁英”。通过实验发现,焚烧的温度低于320度或者高于820度,都不会产生二噁英。这就要求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次启用,持续稳定运行,不能频繁停炉。如果停炉,在降温过程中,温度从820度到320度之间的时间必须控制在三秒钟内,防止二次合成二噁英。所以,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如果垃圾处理得当,发电时带来的“二噁英”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
B.考虑到环境成本,现在世界各国已很少使用焚烧法处理生活垃圾
C.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实现有赖于焚烧炉高效稳定的运转
D.在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时应采用精密的时间控制技术
【解析】正确答案:A。这道题目有很多同学情急之下会选D,因为在所以之前看到文段提到了“时间必须控制在三秒钟内”就选择了D项的时间控制技术。我们一起看一下这道题的行文脉络,首句说高分子材料在320度-820度燃烧会释放出二噁英,接着通过实验发现,温度控制低于320度或者高于820度,不会产生二噁英。有了这个发现之后对我们的应用是不是就有价值啦,就要求我们垃圾焚烧发电厂稳定运行,不要频繁停炉。又说如果停炉把时间控制好,都不会产生二噁英,这一句话是概括起来就是说稳定运行加上时间控制可以防止二噁英合成,那么文段最后划线处要得出的结论就是如果处理得当二噁英问题不会产生,应当选择A项。B提到很少使用焚烧处理垃圾,显然跟文段讨论的垃圾焚烧情况相悖。C提到的是焚烧炉的稳定运行,D提到的时间控制技术,都是前文不产生二噁英的一种处理方式,不适合作为对前文的总结。
遇到语句衔接,要把握好文段的话题,分析清楚文段的叙事逻辑,这样才不会被某一句话迷惑而误选。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片段阅读”
片段阅读是省考常考题型之一,随着省考难度加大,片段阅读也呈现出题干越来越长、表述越来越晦涩,让考生越来越读不懂的趋势。如果题干读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不知所云,还是无从下手的话,那不妨借助首尾句,因为片段阅读总分、分总结构出现的比较多,因此通过首尾句很可能可以帮助考生较快得出答案。通过一道例题来讲解一下。
例1: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需求使得塑料产量呈指数级翻倍。到了今天,即使已经意识到塑料无孔不入,人类依然对其无限依赖。目前,世界范围内每年消耗5000亿个塑料袋,每分钟有100万个塑料瓶的销量……研究显示,人类活动与垃圾排放,让大量塑料涌入海洋,其中体积大的最终会分解为微粒。而人们一度认为无比纯净的海冰中,已有数以万亿计的塑料微粒——每立方米海冰含240个塑料微粒,这一密度约是大太平洋垃圾带塑料微粒的2000倍。分析认为,北冰洋中部的塑料微粒分布非常复杂,而因海冰消融释放出的塑料微粒,将轻易“攻占”深水区域,被海洋中的滤食性动物吃掉,存留在它们体内,再经过食物链层层传递。
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
A.海洋塑料垃圾将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B.塑料微粒将在整个食物链中不断循环
C.北冰洋的塑料垃圾数量超过人们的认知
D.海洋垃圾问题需要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人类对塑料产品依赖严重,然后说明人类活动与垃圾排放让大量塑料涌入海洋,最后说明塑料垃圾被分解成巨量微粒,污染了海洋环境,且会存留在滤食性动物体内,经过食物链层层传递。由此可见,文段主要说明海洋塑料垃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对应A。B项偷换概念,文段提及的是“塑料微粒经过食物链层层传递”而非“不断循环”,排除。C项无中生有,文段只提及“北冰洋中部的塑料微粒分布非常复杂”,其“塑料垃圾数量”无从得知,排除。D项扩大概念,文段论述的是“海洋塑料垃圾”而非“海洋垃圾”,排除。故本题选A。
加上标点符号,这道题共274个字,并且表述比较晦涩。但结合尾句就能较快理解文意,选择正确答案。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语句衔接怎样选出“优解”
在行测考试中,很多同学在备考时往往一心扑在主旨题和细节题上,对于语句表达中的语句衔接和语句排序题不以为意,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类题目并非测查重点,另一方面可能是同学们在应对这类题目会有些束手无策。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语句衔接题,怎样分析我们手中有题目和选项,从中破解出“优解”。
在作答语句衔接题时,很多同学毫无章法,凭着一时的感觉看哪个顺眼,认为自己读的挺通顺就做出选择,而忽视了文段分析的重要性。作答这类题目要注意,我们要选的是原本在文段中呈现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不能衔接进去太突兀,这样我们就可以从选项和题干话题一致的角度入手去破题,毕竟衔接的紧密性是我们要关注的。
【例题】从化学的角度说,高分子材料在320度到820度之间的中低温燃烧情况下,会释放出十几种呋喃类物质,这些有致癌作用的物质统称为“二噁英”。通过实验发现,焚烧的温度低于320度或者高于820度,都不会产生二噁英。这就要求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次启用,持续稳定运行,不能频繁停炉。如果停炉,在降温过程中,温度从820度到320度之间的时间必须控制在三秒钟内,防止二次合成二噁英。所以,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如果垃圾处理得当,发电时带来的“二噁英”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
B.考虑到环境成本,现在世界各国已很少使用焚烧法处理生活垃圾
C.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实现有赖于焚烧炉高效稳定的运转
D.在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时应采用精密的时间控制技术
【解析】正确答案:A。这道题目有很多同学情急之下会选D,因为在所以之前看到文段提到了“时间必须控制在三秒钟内”就选择了D项的时间控制技术。我们一起看一下这道题的行文脉络,首句说高分子材料在320度-820度燃烧会释放出二噁英,接着通过实验发现,温度控制低于320度或者高于820度,不会产生二噁英。有了这个发现之后对我们的应用是不是就有价值啦,就要求我们垃圾焚烧发电厂稳定运行,不要频繁停炉。又说如果停炉把时间控制好,都不会产生二噁英,这一句话是概括起来就是说稳定运行加上时间控制可以防止二噁英合成,那么文段最后划线处要得出的结论就是如果处理得当二噁英问题不会产生,应当选择A项。B提到很少使用焚烧处理垃圾,显然跟文段讨论的垃圾焚烧情况相悖。C提到的是焚烧炉的稳定运行,D提到的时间控制技术,都是前文不产生二噁英的一种处理方式,不适合作为对前文的总结。
遇到语句衔接,要把握好文段的话题,分析清楚文段的叙事逻辑,这样才不会被某一句话迷惑而误选。
推荐阅读: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