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格式是怎样的,考生可以参照哪些模板?不知道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申论格式模板有哪些”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
申论格式模板有哪些
1、对策型议论文
1.对策型议论文又称策论文,文章以提供对策为主,判断依据为文章的标题、总分论点皆为对策。
2.写作模板
(1)开头:概括材料,分析主题,提出总论点。
(2)分论点段落:
对策性分论点1+分析+细化对策(总结)
对策性分论点2+分析+细化对策(总结)
对策性分论点3+分析+细化对策(总结)
(3)结尾:总结升华、补充对策等。
3.真题示范
(1)题目来源:沙巴体育官网:广东省公考《申论》真题(县级)-第三题:请根据全部给定材料(仅限给定材料),就政府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自拟题目,撰写一篇策论文。要求:1.对策合理,紧密联系材料。2.条理清晰,论证严密,合乎逻辑。3.结构完整,表达准确,行文流畅。4.篇幅在800-1000字。
(2)提纲展示
总论点:对此必须优化营商环境,系统解决问题。
分论点1:首先要抓住历史大机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营商大环境,助力一带一路。
分论点2:其次要加强沟通、出台政策、深化改革解决企业的具体问题。
分论点3:再次要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大对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的打击和监管,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4.对策型文章常见问题
(1)误认为对策型文章只能有对策,不能有分析:这是很多考生在写作过程当中常犯的错误,申论文章的写作重点在于说理,既然是说理那就必须做到有理有据。因此,我们在写对策型的文章当中既要有分析,也要有对策。
(2)认为文章主体段落只要有对策,就是对策型文章:这样的判断是不合理的,申论文章的区别不在于篇幅的大小,判断文章是否属于策论文的根本性原则在于它的段旨句,即每个分段的分论点是不是对策,这才是它的判断依据。
(3)对策型文章论点从哪里来:第一个来源于考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另一个来源于材料当中主题所涉及的对策可以作为文章的分论点。
2、分析型议论文
1.什么是分析型文章?
即文章的正文部分是以分析问题为主,就把它称之为分析型文章。
2.写作模板
(1)开头:引出主题,提出论点。
(2)分论点段落:
段旨句1+分析论证+对策性结论
段旨句2+分析论证+对策性结论
段旨句3+分析论证+对策性结论
(3)结尾:总结全文。
3.真题示范
(1)题目来源:2016年国考(地市卷)-第五题:“给定材料4”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见解明确、深刻;思路明晰,语言流畅;参考“给定材料”,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总字数800-1000字。
(2)提纲展示
总论点:好政策的三重影响。
分论点1:“好政策”符合人民意愿。
分论点2:“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
分论点3:“好政策”滋养公民德性。
4.既然是写分析型文章,为什么在分论点的段末却以对策性结论来收尾呢?
这是因为很多考生对分析型文章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即误以为分析型文章只要有分析就够了,对策什么的都可以不要。但事实上,我们分析问题,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在分析型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侧重于分析,但对策一定要提出。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大家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侧重点,避免出现分析和对策各占一半的情况。如果这样做的话则反映出我们对文章的定位不准确。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重点要放在分析论证上,对策性的结论只是作为一个收尾。
5.分析型的论点哪里来?
主要有三处:首先,第一个来源于材料当中的观点;第二个是根据材料当中的一些专家学者的分析,材料当中具有启发性的观点,也可以作为文章的论点;还有一个就是来源于大家日常生活当中的积累。
拓展阅读:申论开头格式怎么写
1、要求
简短:不宜过长,快速引出总论点,建议125-150字
清晰:开头要用逻辑,前后文要有联系,不可有太大跳跃。通常来讲,开头的逻辑主要是由给定资料(2-3句话)+材料分析(2-3句话)+亮明观点(1句话)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分析部分主要由原因、影响、政策等构成。
观点明确:明确总论点观点,呈现给阅卷老师直接答案。观点与标题类似,核心思想保持一致。
1、写法
在写法方面,给大家推荐以下常用的三种形式。
1.概括式: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亮明观点
概括的内容可以从材料中提取,涉及到的内容有成绩、问题、案例、热点等。
2.转折递进式:好现象描述+问题描述+分析问题+亮明观点
好现象的描述,可以是材料中的内容,也可以结合自身储备,罗列与文章主题有关的背景。
3.名言式:名言+引出观点+材料分析+亮明观点
名言可以是自身储备,也可以是题干中的观点,但是名言之后一定要总结引申出观点。
推荐阅读: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