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留学,完成了之后可以进行直接的就业,大家在进行准备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回国。今天出国留学网就来介绍日本留学回国就业就业前景 留学日本就业怎么样?
就业前景
一、在日就业
面对日本国内日趋严重的人口锐减现象,而日本本国生育年龄人口的增长非短期可以实现,估计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日系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势在必行,为了招揽能与当地企业沟通且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有意愿开拓国外市场的日本优良跨国企业近年来在日本积极聘用留日生。
日本的大学等学校机构、民间求职公司及政府机构安排实习和就业机会,使留日学生能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在日本找工作虽然过程看起来比较繁琐,可是作为从校园走入社会的衔接过程,对于个人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在这个找工作的过程中,有人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会了许多日本的商业礼节,更提高了自己待人处世的能力,日语当然也更上了一个台阶。
二、在国內就业
日企或与日本有合作关系的公司。中国已取代沙巴体育官网:连续3年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日本则降为欧盟和沙巴体育官网:之后的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也以年均两位数增长,表明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近年来中国经济成长惊人,促使日本知名企业在中国扩大事业。多会一种语言就是多一个机会,如果会日语即可增加进入日商或进入与日商有事业关系的公司的机会。一般而言比较多人会说英文,较少人会说日文,而许多企业都和日本有密切的合作,工作会比较好找,薪水也较高一点。学会日语,就是多一个选择。
三、从事中日翻译工作
日剧、日本流行歌曲、时尚流行杂志,日本漫画及小说等在中华地区受到极大的欢迎。
四、成为中日沟通桥梁
无论政府、民间企业团体、或非营利团体,日本与中国、香港、台湾等各级团体互相来往密集,也都是需要同时具备流利的中日语以及理解双方文化的人才作为桥梁,促进中日双方的经贸合作有效帮助企业达到战略目的,或解决政治及社会问题。中日桥梁可以是翻译人员、企业主管、政治家、团体代表等等。
五、无限的可能性
多学习一种语言,对于未来也就多一份保障,与其在本国跟大家一样的度过学生生活,不如趁着年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与英文人才相比,日语人才为少数菁英,但在日本与中华地区紧密互动的趋势之下,无论政府机关或民间企业等对知日的人才需求逐日增加。
回国前景
1.留学回国人员基本特征
我国留学回国人员年龄分布在22-34岁区间,占全部留学回国人员的95%,有接近7成的留学回国人员年龄分布在22-26岁区间。获得学士学位留学回国人员的平均年龄为25.53岁、硕士为26.63岁、博士为34.73岁。63%的留学回国人员具有硕士学位,30%为学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仅占6%。留学回国人员的学科范围虽广,但很集中。选择最多的10个学科为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与工程、教育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以商科类和社会科学类学科为主。博士留学回国人员的主要学科为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物理学、应用经济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以理工科类学科为主。
2.留学目的地和时间
47.31%的留学人员为国内本科毕业后选择出国留学,而高中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占33.48%,硕士毕业后出国留学的仅占5.59%,其余为大专或中专毕业后出国留学。选择的留学目的国分布较广(80个国家或地区),但主要集中在英国、沙巴体育官网:、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乌克兰、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国家。英国为接纳中国高中和大学本科毕业生最多的国家,而沙巴体育官网:是接纳中国硕士毕业生最多的国家。纽卡斯尔大学(英),悉尼大学,曼彻斯特大学,麦考瑞大学,格拉斯哥大学,伯明翰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莫纳什大学,利物浦大学为输送最多留学回国人员的院校。所有留学回国人员的平均留学时间为3.59年,学士留学回国人员为4.41年、硕士留学回国人员为2.82年、博士留学回国人员为7.38年。接近85%的留学回国人员有海外工作经历(含实习),平均工作时间为2.05年,博士留学回国人员为3.75年、硕士为1.48年,学士为2.87年。
3.留学回国就业意向
在参与调查的留学回国人员中,有超过一半的留学回国就业人员(57.94%)期望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地区寻找职业发展机会。最受追棒的行业是金融业,其次是教育、信息和软件服务等行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是最受青睐的就业机构类型,其次是民营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也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留学回国人员对就业机构类型没有明显的偏好。职业发展空间是留学回国人员选择就业机构最优先考虑的要素,其次是就业地区和薪资福利。
4.留学回国就业情况
主要分析了通过留学服务中心办理就业报到和落户人员的就业情况。在北京地区入职的留学回国人员中,62%的人员来自其他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以华北和东北地区为主。进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人数接近一半,其次是国家事业机构和金融机构。与2012年相比,进入外资企业的人员比例有所下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