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一直是语文考试中十分比较多的题型,同学们面对这种题型该如何做到少丢分或不丢分呢,技巧有哪些。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现代文的阅读技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语文现代文的阅读技巧
一、概括文章或故事内容
1、概括整个事件内容
答题模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和地点有时候可以省略,但是人物和事件必须要完整】。
2、片段式内容概括(越简洁越好)
答题模式:背景 + 人物 + 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当要概括的片段都是发生在同一个背景下时,背景可以省略】。
3、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题模式:①事件内容(六要素) + ②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二、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三、文章标题
1、文章标题的作用:设置悬念,(新颖生动)引起读者兴趣;总领下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确定文章感情基调;文章线索。
2、文章标题的含义
答题模式一:分析标题中关键词的意思(注意深层含义:精神或内涵) + 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整个题目的意思。
答题模式二:分析标题中的修辞 + 结合修辞的作用和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题目。
答题模式三:看题目是否是引用或化用诗句歌词之类的,交代出处 + 结合诗句歌词等和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整个题目。
3、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四、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丰富内容、深化主题、使文章曲折有致。
五、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1、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或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方法(修辞、描写手法等)+ 写了什么(带入句中)+ 体现表达(效果:感情、性格等)【注意加点词语是否有深层含义】。
2、句子含义
答题模式:方法(修辞、描写手法等)+ 写了什么 +体现表达(效果:感情、性格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解释。【注意加点词语是否有深层含义】。
3、赏析句子
答题模式:方法(修辞、描写手法等) + 变换句子位置(可以归类的进行归类)+
用自己的话将句子复述出来 【注意句子是否有深层含义】。
六、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1、开头的句子: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照应题目、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设置悬念。
2、中间的句子:承上启下(要清楚交代上承什么内容,下启什么内容)、过渡、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
3、结尾的句子:照应前文或开头、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深化主题。
七、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
1、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八、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展现人物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
4、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5、揭示文章主题。
九、不同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觉。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
十、分析作品形象的方法
答题模式:人物性格特征(一般好人身上的特点都会有:善良。科学家等都会有:爱国。农民:勤劳、朴实。工作人员:尽职尽责。) + 结合文章句子分析。
十一、联系自我感受谈启发、收获的方法
答题模式:先简单谈论文章的人物具有什么精神品质或事件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 联系自身结合文章精神或情感谈感受。
十二、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2、对比:突出强调。
3、夸张:突出…… 加强……
4、反问、设问:引起思考。
5、排比:增强气势。
十三、照应分三种情况
①头和结尾照应; ②正文和标题照应; ③行文中内容相互照应。
拓展阅读:如何提高语文成绩
1.字音字词知识积累
在平时学的课文,课外读的文章中,碰到不认识的字词或拿不准的读音、容易写错的字,把词典翻出来,查一遍,需要整理的可以专门用本子记忆,一般留一个印象就好,每次如此,同一个字词,难一点的反复这样三四次就记住了,长此以往,你的字词就十分扎实了。
对于成语,建议拿一个本子,在做题中积累,隔一段时间做一些成语题,在做题过程中,不认识的成语、生活中容易用错的成语(特别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褒贬色彩)都记到本子上,抽空拿出来翻翻看看,顺口造个句子,成语的使用就这样熟练了。平时老师讲课文时,都会提到作家、作品,这是留一下心,用心听一下或在书角上记一下,文学常识不至于会到贫乏的地步,也足以应付考试。
2.现代文阅读:重点在于“悟”
所谓的“悟”,不仅仅是揣摩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传达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解题的方法、技巧。毕竟最终语文学习成果的展现,还是以语文成绩为主。平常做题核对标准答案时,要思索一下自己的答案有什么偏差,我是如何想到这个答案的,我的解题思路偏差在哪里等等。
要及时整理出阅读时最大的解题收获,记在本子上,下回再做题前看上两眼,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每次做题都有新收获,同时巩固了自己的方法总结,坚持下去,考试前不用多做题,只要把自己的心得总结回顾一遍,考试时注意运用,现代文阅读扣分就会很少。当然,广泛地课外泛读对于自己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3.文言文阅读:注重课本中的文言文学习
可以进行实词、虚词、句式的归纳积累。
根据课本注释,重点记忆自己不熟悉的实词用法。对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要格外注重,反复记忆,多翻译几遍课文,熟悉实词翻译特点。
4.作文素材的积累
很多人都抱怨自己的作文语言太贫乏,其实语言是积累出来的。准备一个作文积累本,记下写作的材料和优美的语言。擅长写散文的同学可以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小故事、好例子抄到本子上,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写什么用这个例子,把平时看到的优美的段落、句子可以摘抄或粘贴到本子上,慢慢积累,不求每天数量多,但要真正是好的句子。
平时写作文时,写之前把本子翻一翻,说不定就能找到好的灵感,尽量把所积累的材料有意识的多用,把优美的精彩语句变换到自己的文章中,考试前复习作文时,把这个本子多看看、多记记,应对考场作文十分有好处。
5.保持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每天的空闲时间,不要全拿去看视频,刷直播和玩游戏。看一些文摘类的杂志,翻翻散文集。课外阅读要泛读,活跃思维,开阔视野,培养语感。也可以读一读教学大纲推荐古今中外名著。所谓的文学素养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