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数学说课稿教学,持续积累经验,巩固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的改进教学形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掌握和学习。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数学说课稿通用集锦”,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说课稿通用集锦【篇一】
??【问候】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面试的1号考生,我面试的科目是小学数学,面试的课题是”亿以上数的认识”,接下来我将正式开始我的说课。
??【教学背景分析】首先是对教材背景的分析,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1是教材分析;2是教学目标;3是重难点。
??教材分析:“亿以上数的认识”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认、读亿以上数的能力展开。并且经过前面对亿以内数的学习,学生们已积累大量了关于大数的知识,因此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过渡:以上便是对教材的分析,同时考虑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应遵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多从实际出发,因此我制定了以下3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目标1:学生应理解数的意义,同时会用不同方法表示并读数;目标2:综合应用情景设置、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对亿以上数的认、读能力;目标3: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在学习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过渡: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和新课标要求,我设置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对照数位顺序表学会读写亿以上的数,而难点则是探索读书规律,培养学习迁移能力。
??过渡:以上便是对教学背景的全面阐述,接下来我将就教学评价理念进行说明。
??【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的讲授中,我综合应用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使得数学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也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
??过渡:根据以上教学背景及评价理念,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多从实践出发,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具体如下:
??环节1:情景导入
??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比亿大的数,比如全球人口数(板书:6100000000),世界博览会投资金额数(板书:10040002000),我国青少年上网人数(板书:400305000000)。接着设问: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们都会读吗?进而引入新课内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上数的认识”(板书)
??环节2:合作学习,主要分为2大步骤:
??1是教学读法:将采用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4人一组,每个小组同学各自说出自己的读法,最后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总结出读数方法的3个要点:首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并分级;接着对照数位顺序表,由高级到低级读数;并且注意每级末位的0不用读出,其他数位只读一个0。
??2是教学写法,我采用自主探索教学方式,接着出示例题(板书:三亿、三亿九千万零四、三亿零二十万),并鼓励学生大胆到黑板上板眼和说出自己的写法,然后根据学生写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总结出写数的3个要点:首先写出数位顺序表,接着对照数位顺序表,在每个数位上由高级到低级填充数字,并且没有数字的数位用0填充。
??环节3:巩固练习
??首先是读数练习:让学生们自主尝试读课本22页第一题的数,再指名读,并让其他同学评价读法正确。
??其次练习写法:让小组内同学相互出题,相互指出写法的正误。
??环节4:全课总结
??首先利用几分钟,引导学生共同回顾这一节所学知识,并对学生独立思考,共同合作的精神予以表扬。
??最后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环节5:作业布置
??让学生课后借助网络、图书、搜索一些生活中亿以上数的实例,并试着读、写这些数。
??首尾呼应:以上便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设计始终围绕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板书设计】
??读法:
??6100000000:六十一亿
??10040002000:一百亿零四千万零两千
??400305000000: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
??写法:
??三亿=300000000
??三亿九千万零四=390000004
??三亿零二十万=30020000
数学说课稿通用集锦【篇二】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它与“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年龄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因为这是今后系统地学习“圆”的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这节课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观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教具演示和学生的画、折、量等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充足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叙述操作过程,把感知经过思维转化为表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问题,掌握知识。认识圆的特征,探索求证圆的特征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学会学习。
??(一)激趣:
??生活导入(西瓜、奥运五环)引出圆是平面图形。用圆的原因是比球更直观,例举生活中的圆。
??(二)初步感知:
??1、设疑引起思维冲突:直尺画圆(圆的特征)圆是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2、通过看古人画圆、多媒体画圆、尝试画圆,师板演,二次画圆,总结圆规画圆(画圆步骤:定点、定长、旋转圆规)定点不能移动,定长不能改变。
??(三)认识半径
??老师想把刚才画圆的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画出来,应该从哪一点画到哪一点,用手指,可一画几条,无数。区分圆上、圆内、圆外。
??(四)认识直径
??让学生上来用直尺摆,还可以怎么摆,无数条,关键是什么。
??(五)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让学生在自己的圆里,一条半径,再画一条、再画一条,通过量一量,得出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强调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相等。再通过量一量或折一折,半径、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得出:D=2RR=D/2
??为什么有些圆大有些圆小,是不是你们的圆规质量有问题?
??定长决定大小,定点决定位置
??(六)巩固:
??找一找,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七)拓展:
??生活中的圆的作用,车轮,把对圆的认识延伸到点的轨迹,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这一练习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意在学生对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就让学生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加以验证。学生积极思考、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极大地被调动起来。
??这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悦,增强信心,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学生不仅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学会了画圆、而且掌握了圆的特征,半径直径之间的相互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使学生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走向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三、教学反思:
??我能按新课标的精神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习方式,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探究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热情,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新知,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师仅仅作为一名“参与者、合作者”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每个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导语清晰、连贯能吸引学生。
??圆的认识是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直线平面图形认识的扩展,是对曲线图形的初步认识.本课的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入学习内容,加强操作实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热情,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发学习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感受。简要归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感兴趣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车轴放在轮的中央,让学生带着生活中问题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观察图片、观察实物,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圆的概念。整堂课始终处于现实背景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启发学生原有认识,构建数学模型,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2、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利于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在对圆的各部分认识中,还是对圆的特征的探索,教师都让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去进行自主探索发现,获取圆的有关知识,掌握圆的特征.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
??3、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中的工具作用,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创设学习情境,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运用,体现数学的价值,同时,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建立清晰的概念。
数学说课稿通用集锦【篇三】
??一、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要求学生推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理解和掌握性质的特点,熟练运用运算性质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纯的模仿与记忆的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通过练习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习整式的乘法而学习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又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能形成正迁移。
??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 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同知识技能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
??1。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领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
??(三),情感价值
??体味科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手段:为了使性质的推导过程更形象和清晰,所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因此,在性质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尝试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 讨论,发现性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对于推导出的性质及其语言叙述,则可以一种较轻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指导他们理解记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而在整个教学中,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学法指导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 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及通过动手实践,理解记忆和强化训练的学法掌握本节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运用多媒体投影引例,引导学生观察由问题而得到式子特点:105×107=
??二。探索交流 发现新知
??(一),提出新任务:
??思考:an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其中a,n,an分 别叫做什么
??问题:1。25表示什么
??2。10×10×10×10×10 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思考:1式子103×102的意义是什么
??2这个式子中的两个因式有何特点
??3。a3×a2=
??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对幂的意义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
??思考: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各题左右两边,底数,指数 有什么关系
??103 ×102 = 10( ) 23 ×22 = 2( ) a3× a2 = a( )
??(二),提高任务难度: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鼓励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猜想:am · an= (当m,n都是正整数)
??(三),提出挑战:能否用一个比较简洁的式子概括出你所发现的规律
??(四),提出更高挑战:要求学生从幂的意义这个角度加以解释,说明,验证它的正确性。
??然后要求学生按步骤独立思考和探索:
??1。比一比:识记运算性质
??2。回想一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用这个办法能否持久 你能否提出一个更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
??猜想:am · an= (当m,n都是正整数)
??对运算性质的剖析 条件:
??①乘法
??②同底数幂
??结果:
??①底数不变
??②指数相加 (目的是为了化解难点)
??3。再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性质的特点和语言 叙述,有目的地提取记忆。
??4。提问:"你认为这个性质的应用,应特别注意什么 "
??(五),应用练习 促进深化
??1。计算:(1)107 ×104 ; (2)(—x)2 · (—x)5 。
??2。计算:(1)23×24×25 (2)y · y2 · y3
??你能回答开始提出问题吗 105×107等于多少呢
??练习设计:
??巩固练习:
??1计算:(抢答)
??2计算: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 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变式训练:填空:
??思考题 :
??1。计算:
??2。填空:
??五、提炼小结 完善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收获与体会,成功与失败。
??六、布置作业 延伸学习
数学说课稿通用集锦【篇四】
??一、教材分析: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第一部分的知识,它被安排在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之后学习。这是认识小数中比较重要的一环,这也是为以后进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的四则运算做知识积累准备。它是整个有关小数学习中的基础,可以说是一相当重要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已接触过小数。但这个单元的内容还是挺丰富的:初步认识并感知小数的意义;简单小数的大小比较;读小数和写小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三、设计意图: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不再停留在感知的基础上,应有深入的了解,并掌握其有关性质、方法。本节课教材的编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数位顺序表,然后是小数的读和写。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我将教材作了适当的处理,先让学生读小数。虽然小数的读法并没有正式教学与概括,但从学生接触小数起,就不可避免地与读法进行碰撞,因此在不经意间大部分学生已能正确地读出小数了。由读小数引入,教学数位顺序表的相关知识,再进行写小数。
??在上述基础知识和理念的支撑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熟悉小数数位顺序表,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流程:
??一、教学数位顺序表导入:
??1、观察一下,这些小数有几部分组成?
??(三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如340.009的整数部分问:3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4呢?
??2、谁还记得整数的其他的数位?(学生回答,按一定顺序即可)(课件出示)每个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关于整数数位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整数数位顺序表的知识是学生掌握小数数位知识的基础,而这两部分之间又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因此整数数位知识的复习越系统完整,就越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在注意学生发言的有序性、条理性,语言的规范性,为顺利探究小数部分的数位知识埋好伏笔。】
??3、看整数部分,你认为小数的数位应在整数部分的哪边?(在整数部分的右侧)中间怎样区分呢?(用小数点隔开)
??4、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那么,十分之一表示小数部分有几位小数?(有一位小数)所以十分之一就在小数点后的第几位?(第一位)它所占的数位叫做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就是十分之一.
??5、你能推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是什么吗?为什么?
??(小数部分的第二位是百分位,因为它表示有两位小数,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谁能依次说出小数部分后面几位的数位顺序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千分位——千分之一;万分位——万分之一;十万分位——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位——百万分之一……)
??(5)出示下表,提问:为什么后面用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数位)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关数位的知识,有了整数部分的数位知识作依托后,相信学生能自己探索出小数部分。抱着这样一个信念,怀着对学生的信任,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概括。在稍做引导的基础上(十分位的得出教师应予以提示,它既是小数部分的起始位,又和整数部分有着差别),让学生根据整数部分的知识自行推断概括。】
??6、看着这张数位顺序表,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数部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你怎样证明?(0.1米就是1分米,0.01米是1厘米,1分米等于10厘米,因此0.1米里有10个0.01米)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这样的话学生就成了被动接受。虽然小数部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是10,但理解的难度显然有所增加。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真正理解,我在这里安排了验证的环节,让学生借助计量单位加以理解,并在验证的过程中理解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7、你能根据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有关知识,完成下面这几道填空吗?
??(1)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位,计数单位是();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2)从左往右数,小数部分的第四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3)10个0.01是(),0.1里有()个0.001。
??(4)6.825有6个()、8个()、2个()、5个()组成。
??(5)说说下面各数中的“2”分别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意思?
??20.045.420.250.672
??我们要把数位顺序表牢记,这样就能正确地解题了。
??【当学生掌握了上述知识后,我设计了以上一些课后练习题。由最基本的根据数位表知识填空到运用数位表的知识解题,层层递进,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教学小数的读法。
??1、(出示图)熊猫、电动车、土星绕太阳数据。
??问:你会读出以上的数据吗?
??2、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3、如果我们要把读法写下来,可以采用这样的书写格式:
??29.42读作:二十九点四二
??【虽说读小数是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但我们不难发现,只要学生开始接触小数,就必定要把它读出来。因此在四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会读小数了。如果学生的读法不规范,那么教师也必然会予以指正,只不过没有向学生说明白而已。因此,我改变了教材的编排体系,将读小数的读法安排在课的第二步,既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满足需要,又为后面的新知探究创设了自然的衔接。如果有个别学生产生错误,可让其他学生予以指正,并授于方法,让双方学生都获得满足:情感满足与知识获取的满足。小数的读法有两种,一是直接读,二是根据小数的意义读。根据参考书的意见,我只要求学生掌握第一种读法。】
??三、教学小数的写法
??1、出示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写在自己本子上,指名板演,说明书写格式)
??2、写出下面的小数。
??五点零六十点零零二三百点七一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我让学生独立根据信息进行写小数,相信学生都能完成。在写完小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概括小数的写法,在教学知识的时候不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0。0770。004
??2、说出24.375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3、一个数的十位和百分位上都是6,个位和十分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4、一个小数,由4个1、5个0.1、7个0.01组成,这个数是()。
??【写小数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根据读法写,一是根据小数的数位知识写,比较而言,后者的难度要高一些。因为是第一课时,我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进行习题的练习,以后就要求学生将表记在脑中,随时进行运用。】
??五、课堂小结.
数学说课稿通用集锦【篇五】
??教学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了好的开头,才意味着有好的结尾将出现。现在我就本节课的设计说明如下:
??一、从生活中来引发问题
??在一节课的开始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镜,并能引发新的问题,让学生能轻松愉快自然的接受,老师导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如:课的伊始,师生共同复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温古而知新,于是从生活入手,如测量橡皮用哪个面积单位、书本表面、再到黑板、操场等,很自然地引出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体现数学生活化,孩子们也能较自然地接受学习任务。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猜测——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我认为“猜”是自古至今的一种很好的游戏,一种娱乐项目。通过猜测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们带着迫切的心情,想知道猜的结果,才能做的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
??如:在得出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后,我让小朋友大胆地猜想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相信学生的能力,这样老师省力,学生更乐于学。
??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探索,善于发现。
??2.动手合作探究
??通过先猜测,然后有序地开展实验操作,能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交流、展示探究结果
??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
??4. 推测——验证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测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一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推测完成,培养学生的类比联想能力。
??三、迁移运用、分层提高
??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并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如:我们班都是数学爱好者,回答得真好,请你大胆地猜想,愿意与大家分享你的成功吗?等等……
??四、总结很关键
??老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加快专业成长,作为学生的表率,我们老师应该在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和提醒,培养他们也成为一个会学习、善反思,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这对他们终身收益!所以,课的最后,我们一般都要加上让学生或老师小结课堂。
数学说课稿通用集锦【篇六】
??一、教材分析。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属于初步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它也是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另外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在学习中提高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4、教学重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与含义。
??5、教学难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6、对教材的处理:教师通过对教材的了解后,将教材中的内容编排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理解算式本身的含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
??二、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带学生去老师家做客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5分钟的新课准备、15分钟的新授和20分钟的巩固练习。下面我详细的说明一下这三部分。
??(一)新课准备。
??1、导入:
??“应数学王国国王的邀请,我们今天要到数学王国去做客,去数学王国的路比较远,所以得乘车去,可是这一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的数学问题,让我们跟他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
??由于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是都喜欢听故事,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数学王国游览记”的故事情境,以此引出新课的学习。
??2、复习:
??“在上车之前,司机叔叔想看看我们有没有资格去数学王国,所以要考我们10道口算题,大家有没有信心通过?”在此环节我用10道口算题复习了学过的10以内的加减法,用开火车的形式是要考察一个小组的掌握情况,用直呼的方法是为了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是对孩子口算能力的一个训练。
??(二)新授。
??1、说一说:
??“有谁坐过公共汽车?谁来说一说坐车时都需要注意些什么?”此环节是配合“知荣明耻,文明出行”的主题活动来对孩子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根据图意提数学问题:
??“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此处初步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了能力目标。
??3、学生独立完成说想法: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此处训练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老师也能够了解学生对连加、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后面的教学。
??4、试一试:
??“现在我们来到了数学王国的大门口,可是门上有密码锁,它的密码分别是四道数学题,我们得把题做对了才能进去,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此处设计了一个密码锁,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第一题让学生小组合作用教具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第二题上升一个难度,让学生边说边算。第三、第四题再提升一个难度,让学生直接计算。以此来训练孩子的计算能力,帮助孩子从直观到抽象,初步训练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孩子的计算能力。(三)练一练。
??1、说一说,算一算:
??“进入了数学王国,看到了一棵大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棵树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吧。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都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在这个环节中,我进一步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可以发散思维的空间,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即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巩固了所学新知,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
??2、计算:
??“现在我们来到了数学河,河里的鱼都是数学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奇怪的数学鱼吧。”这部分的计算题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允许借助学具操作完成有关计算。3、我是小小统计员:“渡过了数学河,我们就来到了图形之家,图形们听说我们的到来都非常高兴,让我们来统计一下都有哪些图形来欢迎我们了,看看谁是一个合格的统计员。”此环节初步培养了孩子整理数据、统计数据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孩子给图形分类的意识。
??4、说一说,填一填:
??“来到了机灵狗的家,机灵狗请我们吃樱桃,可是樱桃好象不够,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请你解答一下这道数学题。”“从数学王国回来之后,我想给机灵狗写信,可是我不知道邮票够不够,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请你解答一下这道数学题。”此环节巩固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最后,欢迎各位评审老师指导,帮助我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数学说课稿通用集锦【篇七】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知识---约分。
??一、教材简析
??此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师大版五年级小学数学下册约分。约分是在学习了分数与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内容为学生学习分数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约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大多学生能较快的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为约分方法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学习本课应该较为容易。但快速并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对少部分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2、理解约分的意义,激活已学的知识探讨约分的方法,进而理解最简分数的形成,通过交流比较,形成自己的约分技巧。
??3、觉察到分数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愿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这些知识。
??四、教学重点:
??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五、教学难点:
??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六、教法与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经历探索,理解约分含义,约分方法的全过程,。
??七、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积极有趣,富有思考性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并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学,主动参与探究,发现规律,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八、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第一步,复习铺垫,在这里我设计三道练习,第一个是找分子,分母的公因数,然后是2,3,5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些知识的复习都是为本堂课服务的。
??(二)、实践探究,理解约分的含义。
??1、由图形来说明一组分数的大小
??2、经历约分的过程,逐次约分法。一次约分法。
??3、总结得出约分的概念。
??4、引导迁移,掌握约分的方法。
??5、约分书写的格式
??6、约分练习,通过练习的讲解,让学生总结出什么是最简分数。
??(三)、巩固深化、培养技能。
??此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梯度性练习。
??这是第一,目的是巩固最简分数的概念和约分的方法。其中这里包括两个练习。
??第二,使学生感受约分在比较大小中的应用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并不抽象;感受有价值的数学。
??(四)、课堂小结、回顾梳理。
??及时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和梳理,加深学习的印象。
??以上是我的说课设计,还会有待完善之处,恳请大家来指正。谢谢大家!
数学说课稿通用集锦【篇八】
??背景分析
??三视图这节课对我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并讲授它,难免有些生疏,还有理解不深,考虑不周的地方,也请老师们批评指正。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十九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是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和投影之后的情况下教学的 。 三视图是空间几何体的一种表示形式,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学好三视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为高中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我将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概念的理解和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技能:能认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了解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和三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解决问题:会画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用多媒体对长方体进行正投影得到三视图,直观形象展示得到主、左、俯视图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感悟三视图的特征。从而达到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内容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二、新课讲授:
??1.讲解:视图的定义——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像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视图也可以看作物体在某一角度的光线下的投影.
??说一说:课本图29.2-2中右侧的视图,分别从哪个角度观察反映出字典的不同形状.
??提问:究竟一个简单的几何体需要几个视图才能全面地反映它们的形状呢?
??讲解:引出三视图的概念,并理解用三视图来表达几何体形状、大小的意义。
??从前向后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主视图。
??从左向右正投影在侧面内得到左视图。
??从上向下正投影在水平面内得到俯视图。
??(明确长宽高概念:从正面观察几何体,长是几何体从左到右的距离,宽是几何体从前到后的距离,高是几何体从上到下的距离。)
??思考三视图的画法:对几何体进行正投影得到三视图,将正面、侧面、水平面展开到同一平面。
??讨论:观察得到三种视图的位置关系并讨论得到三种视图大小上的规律。
??位置规定:主视图要在左上边,它的下方应是俯视图,左视图坐落在右边
??三种视图的大小对应关系: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宽相等。
??三、范例学习
??例1、课本P110例题,常见的各种几何体三视图
??四、练习
??五、小结
??1、三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
??2、画物体的三视图时,要符合如下原则:
??位置:主视图要在左上边,它的下方应是俯视图,左视图坐落在右边
??大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六、作业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设置的检测问题不到位,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上还不够深入。所以在今后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业务素养,尽快成长起来。
??我想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资源设置,不同的任课教师,还遇到不同的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要靠全体同仁共同探索。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