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高考志愿填报的大热时期,很多考生对于怎么填报志愿而感到非常迷茫,从而去网上咨询,新沙巴体育投注有好有坏,不能过于依赖。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整理的2022高考志愿填报不能依赖大数据,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志愿该怎么填?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又迎来了另一场大考——填报志愿。有的担忧“高分错报”,有的则寄希望于“低分捡漏”。希望能得到正确的指导,成了考生和家长的共同期待。市场上名目繁多的志愿卡、数据库、各种网站VIP以及动辄上万元的专家咨询服务,号称运用大数据填写志愿,完全不用家长操心,包考生上理想学校,迎合了家长和考生的需要,但也让不少人误判、错判,痛失良机。
咨询机构争抢市场线上服务“遍地开花”
一拿到高考分数,长沙市开福区一名刘姓家长便急切地到处打听是否有熟悉填报志愿的行家。他告诉记者,小孩超过特殊分数线50多分,可今年录取分数与去年差距比较大,过去的一些经验好像套不上。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好分数,让孩子进入理想学校?他希望能找到有经验的升学规划师进行一对一指导。
其实,高考分数一出,就有不少家长像刘姓家长一样,到处寻求填报志愿帮助。不少教育咨询机构和平台也立马打出“专业规划”旗号,为家长提供有偿指导服务。收费标准也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有些一对一专家指导甚至高达上万元。
7月5日,记者拨通了长沙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电话,客服对记者说,一对一线下规划师指导填志愿的价格为7800元,艺术生则要万元以上。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机构除了运用大数据,还要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就业研判来帮助学生填志愿。家长们对他们很信赖,但价格也不菲,每个学生要上万元。
与此同时,高考志愿填报APP和AI填报志愿卡卖疯了。记者在手机上搜索“高考志愿填报”APP,一下子出现“夸克”、“优志愿”、“高考直通车”、“高考志愿填报大师”等50多个APP,这些APP都宣称可以帮助学生用大数据填报志愿,夸克更是宣传拥有“专家天团”助力,开设了专家专栏,解答报考志愿的难题。
抖音里卖高考志愿卡的非常多,有些抖音主播一年四季都在直播间卖志愿卡。这段时间,主播们更是每天十几个小时直播,一边回答粉丝问题,一边卖志愿卡。记者每天都能刷到几十个志愿填报师在直播间连线粉丝回答问题,至于这些志愿填报师是什么背景,有什么样的才能,并不清楚。
7月1日下午,记者刷到主播“湖南高考宋老师”正在为粉丝进行分数等位换算。有粉丝问:历史类第3865位是什么状况?主播回答:这个位次等于去年的3548位、582分。而连线的必须是点赞到前三的粉丝。有粉丝询问如何选择学校,主播则推荐购买小窗里的“智能大数据分析方法”,限时秒杀价为300元。
其他各大平台也不甘示弱。网易推出“网易高考智愿”、知乎推出“填志愿,上知乎”,还有很多网站标价100元至300元不等,购买VIP、会员卡或者志愿卡就可以解锁大数据和升学攻略。因为价格便宜,也有很多人愿意购买。
有人受益 有人后悔
运用大数据填报志愿大受欢迎是有原因的。一些家长告诉记者,过去,填志愿要翻看厚厚的志愿填报书籍,来确定学校每年的录取分数、录取位次,还要综合判断近几年的录取趋势,推测今年可能的录取概率。随着新高考的改革,志愿越填越多,如果要通过自己排列组合,填出提前批45个志愿、本科45个志愿,并且安排出“冲、稳、保”三个不同层次志愿的合理排序,确实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靠人工筛选的方法,有可能遗漏信息,造成后悔莫及的结果,而利用大数据,一键就可以筛选出所有的可能志愿,一目了然。
长沙陈女士的孩子就因此受益。陈女士告诉记者:“大数据填志愿很好用,把分数、考的科目填好后,一键就选出了冲、稳、保的学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精细地筛选,省了不少时间。”因为用了这个志愿卡,去年她的小孩踩线进了一所有名的985高校,没有浪费一分。
但也有不少吃了亏的家长。目前,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许多机构或个人都在趁“火”开展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活动,但事实上,一些机构并没有教育咨询资质,所谓的规划师也并无经验。当家长把填报志愿的大事完全包给这些规划师或者服务机构后,其结果往往是不仅花了冤枉钱,考生还可能报错志愿,有的甚至可能因此懊悔终生。
一提起填志愿,长沙的陈先生就后悔不已。去年,他花了数千元请升学规划师一对一为女儿填志愿,规划师不停地吹嘘运用大数据是如何精准,并保证孩子能进入理想学校。可结果是,高出一本线30分的孩子最后却录入了一所外省的二本学校。
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如果家长清楚孩子的学习情况,较早地研究与小孩成绩对应的学校,早作规划,自己就能搞定志愿。湘潭家长唐女士告诉记者,她仅仅是买了考试院推荐的两本志愿填报书,再听取了学校老师的分析和建议,填志愿时,对孩子的意愿、分数、专业、学费的承受力等各方面进行斟酌后,便为孩子填好了志愿,最后小孩被心仪的高校录取。
大数据只能供参考,不能依赖
大数据分析是否能包办高考志愿的填报?对此,不少行内人士认为,仅仅凭大数据分析,是不能完全判断到底能否被录取的,更不用说商家声称的百分之百录取了。大数据只能仅供参考,千万不能依赖。
大数据仅仅是个评估。比如,大数据提示上一年某校很热门,分数线高,看到数据后,今年可能很多人会规避;而另一个上年低分学校可能导致很多人蜂拥而上,则有可能抬高分数线。对大数据过分依赖,可能使很多人减少分析、研判,最后容易产生误导作用。
填报志愿是考场之外的“高考”,是需要仔细研究的“技术活”。志愿填报的本质是在综合考虑个人成绩、职业规划、兴趣爱好等因素下做出的选择,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难以左右考生和家长的所思所想,而基于公式化、标准化的数据分析,恰恰忽略和漠视了考生本人的兴趣、志向与特长,没有做到个性化和因人而异,又如何能决定考生的专业、院校甚至未来?
因此,家长不能一味功利地根据高考分数选择学校,也不能短视地选择一时热门的专业。要从孩子自身生涯规划出发,以实现理想、志向为目标,按“志向优先、兼顾分数”的填报原则,分析高校的办学特色、品牌专业,匹配好冲、稳、保的学校,交好高考填报志愿这份答卷。
其实,对于大数据填志愿的热度,教育主管部门也早有察觉。教育部要求,学校要做好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工作,加强招生政策宣传解读,开展面向考生和家长志愿填报培训,让考生熟知志愿填报流程和办法;教师应指导考生结合自身兴趣志向以及高校招生政策要求,自主合理填报志愿。严禁学校、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通过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谋取利益。
推荐阅读: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 大学排名 | 专业排名 | 高考热门专业 |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 高考志愿填报系统 | 征集志愿 | 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