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教案要明确本课内容在整本教材中的价值。教案更有利于让学生吸收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栏目小编现在向你推荐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简短,不妨参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简短 篇1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的人才。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证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潜力。创新思维的发挥,决不取决于先天生理因素的遗传,而取决于后天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主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在电脑教学中,本人不断总结经验,收集教研,与师讨论,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中,我在电脑绘画上走出一条“激发兴趣——精讲多练——主动探索——发展个性”的电脑绘画教学方法,与广大从事电脑教育工作的小学教师共同探讨。
一、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我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个性强烈”。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1、精心设计任务。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任务,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画图软件中图案的放大、翻转及拉伸的技术是比较晦涩的,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让学生画一幅“小小树林”的图画,在图画中设计大小不一样的小树,并使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在地面上投影成一片片的阴影。由于该任务的生动搞笑,可使学生在简单的环境中掌握知识难点。
2、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应充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一行之有效的理论。一个人创造潜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会使学生满怀期望和自信心,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转化,从而巩固兴趣。例如,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进行作品展示。当自我的作品出此刻投影仪或网络上时,学生们将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以此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
二、精讲多练
少而精主要是指根据教学资料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少讲,把超多时光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透过自我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发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锻炼其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潜力。
比如,在教《画规则图形》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小房子图形,透过闪烁并配有声音以强调房子的组成部分,这样学生看得更加形象、生动、直观,简单了解规则图形有哪些图形,透过向学生详细讲解矩形的绘画方法,让学生自我上机尝试,画出圆角矩形、圆等图形的绘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中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主动探索
时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在课后经过自我研究来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在我们各科教学中成了时尚。信息技术课同样也是如此,问题出得越多,我越高兴!只有这样你学到的知识才会越多,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导演主角就要扮演好,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的过程。比如:我在教学“画图”软件中的“橡皮”工具时,讲完橡皮如何使用之后,让学生自我去用,有的学生就会发现橡皮太小,擦得太慢,教师适时鼓励怎样办?引导学生使用“+”和“-”号,如何将其变大变小,让他们从书本中去寻找答案,在临近尾声时,再让学生欣赏你表演的红橡皮、绿橡皮的杂技,让他们带着问题到课后去寻找鼠标“右键”在画图选色中的应用,让教师也“偷偷懒”,不要像竹筒子倒豆一样,一下全出来。
四、发展个性
个性与创造性密切相关,要使小学生具有创新潜力,那就得从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入手,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要让知识技能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在绘画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不一样思维,让他们在临摹的基础上,要求与绘画作品有不一样之处。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将自我想画的、想说的表达出来。如,在讲解画小房子一课时,先用多媒体演示几幅由各种几何图形搭建的小房子的图画,然后依次提问:图中的小房子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房子?(帮忙学生整理表象材料)除了现实中的房子,你们还能够想象出什么样的房子?(对表象进行初步加工)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把你刚才所想象到的房子放入一个美丽的环境中,然后将它画出来。(对表象进行再次加工处理,构成雏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脑海里将具备图画的大致形象,再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各自的得意之作。由于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创作的画面效果也将不一样。
其次,要从学生的实践出发,要求学生学会观察,从生活中、自我的身边获得感性经验,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并引导学生用心参加各种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和善于幻想的潜力,从而打开创新力的大门。
总之,在电脑绘画教学中,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简短 篇2
Word第一节课教学内容在以往都是把认识word的软件界面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在本次讲课中我只是一带而过,让学生了解即可。原因如下:
第一,软件界面的认识其实是一个过程,应该把认识软件界面的学习贯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在学习软件的过程中逐步的熟悉和认识软件的界面。
第二,软件的更新是很快的,现在学生所认识的软件界面,在以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有极大的可能性会被改变,比如word20xx界面和word20xx界面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第三,软件界面的变化还体现在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应用主题而不同,甚至于因为个人习惯而有所改变。第四,同种功能不同软件的界面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word界面与WPS界面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基于以上原因,我没有把认识word界面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教会学生如何保存和新建文档,尤其是如何保存文档作为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保存文档,对于已经熟练掌握软件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得事情,但是作为初学者,特别容易出现各种的错误,比较典型的就是:第一保存的位置不正确,不知道把自己的文档存哪去了;第二保存文档之后,发现没有保存对位置,不知如何“另存为”。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学习了至少3种保存的方法,并通过让学生保存不同的文档来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应该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发生上述的错误了。
学生对word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就让他们自学启动这一块,如果教师一味地去讲,反倒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学生自学以后都能打开word,接着我又让会的学生再把操作过程演示了一遍,这对于个别没有成功启动的学生也是加深了印象。在讲解“窗口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时,我变换了方式,让学生来考我,学生说出窗口的名称,我指出是哪部分,大家都非常兴奋,把手举得高高的,这样我既趁机介绍了窗口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对学生来说印象也非常的深刻。接着,我再反问他们的时候,他们也能非常快地回答出来了。在文件“保存”这一块时,我发现有的学生操作比较熟练,自己会将文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而有的学生显然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个时候,为了防止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无事可做,操作能力相对差的学生失去信心,我就让已经完全掌握的学生去教还不能顺利操作的学生。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让那些操作好的学生尝到了“甜头”,使他们更积极地进行学习与应用。对于word的退出,比较简单,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我采用让学生之间比一比的方法,看谁“退出”的方法多,让学生了解其他一些退出word的方法。
《初识word》这一课使学生了解了计算机更多的用处,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能用计算机写作文、写日记,对于这种非常实用的工具,我会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并能进行实际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简短 篇3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面对这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极强的学科,面对课上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状况,面对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面对机房内时而失控的教学局面……我常常陷入深思:怎样才能上好我的课呢?通过这学期以来的实践,我觉得在教学时间上做文章,在心机巧用“点”到为止上下工夫,不失为一个好做法。我把这样的教学法称之为:“蜻蜓点水式教学法”:
“点”燃激情:课堂伊始,利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以精彩的主题、幽默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比如悬念法、实例法、提问法等各种方法都可以作为“点”的一种手段。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随教师而动,只要能营造出一种生气勃勃的学习氛围就达到目的了,在这种氛围下,相信即使学习兴趣较低的同学也能受到感染,不由自主地参与课堂教学,这样的“点”法为课堂的顺利开展可以打下很好的基础。
“点”明要点:有了精彩的开场,有了学习的激情,这节课到底要学什么呢?这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师最应该着重告诉学生的。这部分用的时间大概为10分钟左右,在“点”要点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学会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最好有个“一”“二”“三”,这样学生学习就有针对性,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也可以有的放矢。
“点”透任务:对于前面已经“点”明的知识要点,具体要通过什么练习途径去掌握,这一环节的任务就是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点”透学生接下来要干什么,一共几个任务,哪些任务是属于基本的,也就是必须掌握的,哪些任务是属于提高的,可以选择完成的,这些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这样,学生练起来心里有数,有利于学生按部就班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点”播思路:知道了应该做什么,具体怎样去完成呢?教师可以利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提供一些相关的思路,启发学生在下面3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去主动探索、积极实践。这里一定注意思路不要过细,思路的点播为的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上机尝试,学生可以自主发挥,只要能够解决前面的“学习任务”,任何一种方法都是可取的,都值得教师去表扬。
“点”评问题:学生自主练习完毕,教师利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就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点评,告诉学生学习中应该注意或者是练习过程中出现问题较多的一些地方。通过有针对性的点评,加深学生对于学习重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及时纠正一些常见的错误,更好的巩固练习的成果。
“点”树榜样:一节课结束前,教师利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点”出本节课完成作业较好的几个同学,通过点名,“好”的同学会在你的课堂上获取成就感和被认同感,有助于这部分学生进一步学习兴趣的培养,而暂时表现不太好的同学也会学有榜样,榜样的力量可以督促他们下一节课上好好练习。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最后的一分钟,用好这一分钟,是上好下一堂课的序曲。
上面以“点”为核心的教学,总的算来,教师讲的时间大概在5至10分钟左右,讲课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这样的教学法并不意味着教师大部分时间失去指导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工作的难度更大了,因为在近半个小时的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内,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是发现学生练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要力争通过这些时间督促一些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最大可能的避免学生中两级分化现象的出现。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简短 篇4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从当前来看,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光靠学校的有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5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多次上机实践,才能熟练掌握知识,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服务。因此教师一定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善于动手实践,在反复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技能。例如我在初二《图片的插入和设置》这一堂课上采用了“互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课堂效果不错。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始几分钟,因此我首先采用精彩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开学生的心智,从而调动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我采用“互动教学法”,先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本知识,然后教师在教师机上通过实例演示本章重点,继而采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动手在学生机上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各个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辅导。然后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评价改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使学生能够积极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各组拿出最得意的作品在教师机上展示评比,互相评价、借鉴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方面的知识,但“教必有法而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简短 篇5
我执教的《家乡一日游》,是依照家乡教育局教研室编写的,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三章第五节《使美丽的家乡来去自如》而设计的内容。我将本节内容分成3个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制作和组合幻灯片;第2课时进行“家乡一日游”主题幻灯片制作,并使用内部链接和动作按钮实现作品的来去自如,即现场教学展示的内容;第3课时是作品展示交流会,并学会外部链接进一步完善作品。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有制作和美化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础;在本课之后,教材又安排了《我的电子相册》等章节,使学生所学的新技能能得到进一步的应用的拓展。
对于本课时来说,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要学会超级链接的技能,对于学生来说一点不难,而要让他们学会应用超级链接去参与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更重要。因此,让学生进行“家乡一日游”线路设计的主题制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小组协作学习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充分体验的必需。五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富有创造力,有一定的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我认为,生活是最好的教材。选择学生最关心的旅游为题材和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到亲切,觉得兴奋,这能更好地吸引他们。同时,让学生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我运用了情景导入、范例教学、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方式进行本课时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学会主题式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掌握内部链接和动作按钮的设置方法,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基于我对课程的认识、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分析,我把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我让学生观看《家乡美景美食》视频,在视觉、听觉上勾起学生的回忆,引起学生的共鸣。
春游秋游是学生一学期中最盼望的日子之一,教师与学生谈话激趣,以设计个性的“家乡一日游”线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范例展示和分析,引导学生利用站进行线路设计。学生在3人小组讨论中,共同设计出个性线路,并确定分工。这是本课时小组协作学习的基础,同时能让学生在选择学习资源时更加有针对性。
第二环节:展示范例,创意无限。
先欣赏范例作品,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然后分析线路设计及分工表,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过渡。我引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源,通过3人小组的讨论,共同设计出个性线路,并确定分工,这是本课时小组协作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点。
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资源进行分项目创作,展示个性和创意,小组协作学习得以落实。我利用“挑选小脚丫”的游戏激趣,促使小组比赛,激发创作热情,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创作,同时,增强了小组成员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第三环节:作品整合,提炼标准。我再次展示范例,通过对比和分析,让学生发现不同,认识到作品组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体验技巧的妙处。我同样利用游戏激趣,确保小组合作的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作品展示,学生观察,师生共同分析,逐步提炼出作品的评价标准,它的出现合理、自然,易于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能形成对优秀作品的总体认识,能提出修改建议,以便学生进一步完善作品。
第四环节:深化主题,突破重点。我通过范例三的展示对比,让学生发现美,发现不同,水到渠成地引出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突出学习的必要性。小组发挥集体智慧,设计个性化的目录页,是主题创作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协作学习的深入。
内部链接和动作按钮两个知识点,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设置内部链接?我通过直观的操作和互动式的讲解,配合板书,让学生形成直观认知,并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提高了课堂效率。
当学生遇到链接“能去不能回”的问题时,老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将动作按钮以“好朋友”的方式介绍给学生,鼓励聪明的孩子共同讲解示范,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小组完成作品后,可将此前比赛所获得的一对小脚丫在家乡地图走过的地方留下脚印,完成整个体验学习。
第五环节:评价交流,总结升华。
利用网络平台,展示小组作品,全班学生依据评价标准,进行网络投票,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公平性原则。学生在欣赏别人作品的过程,实质就是对自己作品作出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回顾本课时的教学,我认为我在以下几方面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导向,我认为本课时的亮点有:
(1)小组协作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讨论交流、分工合作、小组探究、小组比赛等方式将小组协作学习落到实处,解决小组协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停留在表层的问题,提高学生深层次协作学习的能力。
(2)设计了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也提供了高效的作品集成工具,还提供了评价与交流的环境。
(3)依托教材,活用教材。以“家乡一日游”为主题,创造性地将本课时的内容,与六年级第二章《我爱家乡——网络探究》的内容进行整合,充分发挥教材的资源价值,活用教材,用好教材。
同时我也有以下两点思考:
(1)用主题创作作驱动,避免以往超链接教学为了技能而学技能的问题。但这样设计,本课时内容容量偏大,难以高质量完成;
(2)本课时设计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小组探究、小组比赛等多种协作方式,对学生协作能力的要求较高。
这些都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简短 篇6
在教学《美化文章》一课,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演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我首先把学生带入了老师变“小戏法”的情境中,用形象生动的文字跳动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展现漂亮的艺术字,这些字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带有阴影效果,有的带有三维效果,学生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字,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师,这么漂亮的字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们能学会吗?”
“我想做出别的样儿,行吗?”
学生们的声声提问,道出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提出:“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
这一番话真的起了作用。“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看书时,同学们神情专注,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讨论时,有的学生边说边操作,有的还指点比划,唯恐被人听不动;交流时,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仿佛他们就是小小电脑专家。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积极踊跃: 有的说:“单击‘插入’菜单,选‘图片’中的‘艺术字’调出艺术字库窗口,在窗口中选一种式样,单击‘确定’,出现‘编辑艺术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然后单击‘确定’在文章中就出现了漂亮的文字。”
有的说:“老师,我不是那样做的。那样操作太麻烦,我发现工具栏中有一个图标,它是插入艺术字小按钮,我一单击它,就出现艺术字库窗口,这样很方便。”
有的说:“我按alt+i,弹出插入下拉菜单,也可以找到图片—艺术字。”……
对于艺术字工具栏上各个图标的功能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我首先出示了一个“锦囊”的图标,吸引学生的注意了,学生个个想来亲自打开锦囊,探究里面的内容,当发现“艺术字工具栏”时,他们个个瞪大眼睛,小手不停地操作着,变化着艺术字的形状、颜色,领悟着计算机神奇的功能,做出了一件件成功的,具有创意性的作品。
这次教学,学生始终处于在强烈的学习兴趣中,不断探讨,不断创新,生动、形象的课件,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简短 篇7
本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是基于vb语言的算法与程序设计,通过bbs和其他渠道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部分学生觉得课程较闷、内容不吸引人、教师讲解不够生动、内容太难听不懂、讲解较多,应多给一些练习时间等。
以下是我的对以上问题的反思及措施:
1、上课闷,内容不吸引人
vb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的主要原因。不论是大学还是中学,所有讲程序的老师都要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对编程感兴趣,才会对课堂感兴趣,因为信息技术并不参加高考会考,学生对这个学科的认识比较肤浅,因此有些同学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学习vb,对我到底有什么作用?我能用vb做什么?这些问题我还真不好回答他们。vb是一种编程语言,可以使用vb编制程序解决各类实际的问题;还可以通过vb体验程序解决问题和人工解决问题的不同;vb就像是一把钥匙,用它可以撬开同学们对软件制作认识的大门,让学生基本了解网络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原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将来还会更快,同学们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生活,最少要知道推动这个社会前进的东西——软硬件是如何发展的?我国在软硬件的制作方面的高级人才紧缺,或许将来你就会成为其中一员!
以后我会在内容上加以改善,也作为一种德育渗透,融入一些国内外编程界的新闻,以及一些实用的、有意思的vb程序。
2、教师讲解不够生动
本身我就不是一个很生动的人,如果要我在上课的时候像个小孩子一样开玩笑,可能我很难做到,课堂就是课堂,可以开放点,可以不用那么拘谨,但是绝不能“放羊”一样,讲完了就让学生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以后我会微笑上课,多和学生交流,减少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这个老师太“严肃”,也方便上课时大家更好的沟通。
3、讲解太多,太难
以前控制的上课时间大概是20—25分钟,学生练习15—20分钟,信息技术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练,但是教材上的内容太难,也会导致教师多讲,甚至多讲也讲不清楚。因为这个问题并不是在这短短的20分钟就能解决的。
以后我会,尽量精简课本知识,挑一些简单又容易理解的例子进行演示,少说废话,直达主题。学生练习也要从简单到复杂,逐层深入,分层练习。主要采取引导的形式,将知识贯彻到实际的操作中让学生在练习中自我总结,理解。预计【引入+知识引导+学法指导】的时间和不超过15分钟,将25分钟以上的时间交给学生练习、协作、反馈、评价。
多练,多实践,是学习vb的唯一途径。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简短 篇8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此刻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到达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透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十分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务必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状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光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简单自如了。这样,既持续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
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基础知识却普遍感到乏味,学生虽对计算机的兴趣值颇高,但对教师讲起理论知识却不感兴趣,任凭老师费尽口舌、筋疲力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似是而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二、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Www.Jt56W.COm 】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即能够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能够进行示范演示。课堂上演示我们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光,完全能够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简短 篇9
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很难有机会参加说课做课或学习评比活动。一个教学展示的平台,也是一个教学交流的平台,每位教师都想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和课堂调控能力,所以,教学中必须有学习,才能更好地做到教中学,学中教。非常感谢继续教育培训部的各级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次的培训,我从中逐步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多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感到进步不少。
在这个活动中,我锻炼了自己,展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对于本节课,反思如下:
一、课堂教学,学生为主 创建最佳境,激发学生的个体兴趣氛围。
我用以下手法:
1、展示文章,艺术字(图文色彩鲜艳,伴有音乐,名言警句)
2、指名学生朗读完后师及时表扬(激发个体兴趣)
3、继续展示(使全班学生整体的兴趣更高涨)
4、(展示有艺术字和没艺术字的表达句子)由学生对比,选择一个表现力更好的。
5、教师讲解:艺术字使标语更美观、更醒目、更生动活泼。教师再进一步追问生活中你们发现了哪些艺术字?
6、生畅所欲言。
7、利用课件展示老师制作好的艺术字(幻灯片一)
8、利用课件揭示课题(幻灯片二)
(教师提问:艺术字给我们生活带来怎样的效果?我们是否都想美化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更具有艺术素质?日常生活中广告上的艺术字,产生了哪些价值?)[使学生维持对艺术字的兴趣,理解艺术字的个人实用性(任务价值),即意识到艺术字与个人生活有关。]
在教学设计上,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是引导者的姿态进行,课堂的一切教学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围绕“制作艺术字”,先提出自己想制作的模样,情境兴趣是活动或学习任务的特征对个体产生吸引力,进而激发个体产生一种即时性的、积极的心理状态。然后以学生的问题的对象进行课堂研究学习。在出示艺术字了解环节中,教师只提供一种对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发现各类艺术字的共同点与不同之处,从而形成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
二、在授课过程
1、 学生打开一篇空白文档(给学生任务,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能力。)
2、 利用课件叙述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幻灯片三、四)并提出任务(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力。)
3、 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在学中发现问题,相互探讨问题,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4、 展示操作较好学生的作品。
5、 利用课件对学生进行鼓励(幻灯片五、六)
6、 学生继续熟练自己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7、 利用课件叙述对艺术字进行简单的调整(幻灯片七)并提出任务
8、 学生自己操作可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9、 展示学生作品并要求生再现操作过程
三、大展身手
1、 利用课件(幻灯片八)提出练习任务
我们己学会了插入艺术字,如果让你来做一名校园小设计者,你能让艺术字走进我们的校园吗?你要用艺术字为学校制作哪些宣传或修饰?(分组合作,鼓励大胆想象,发挥实践应用能力。比如学校里的厕所要哪些广告?水龙头处需要哪些广告?班级的门上、墙上、宿舍里等等……,提高学生的持续兴趣和实际价值感。)
2、 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
3、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明设计理念。
四、课堂小结,利用课件(幻灯片九)结束教学。
五、 教学反思
遵循新课标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用任务去驱动学生们主动地探索、发现、学习新知;用任务帮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任务来体现学生们的创意,展示他们的个性。采用分小组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讨论、探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并培养合作精神。
成功之处:
① 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 教学任务的设计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任务”和“驱动”之间的统一性和任务的层次性得到了较好地体现,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
③ 任务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
不足之处:
① 由于本校的学生起点低,操作时显得有些盲目,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可能无法跟上课堂节奏,教师应多一些关心和必要的引导,以减少操作的盲目性;
② 要对学生的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制作出更加美丽并有意义的宣传画,在教室或校宿舍里美化环境,或激励自己。
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大胆地尝试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素材类问题教师抛出,策略性问题学生提出的教学方式。
④ 学生成果,效率不高
基于教师引导作用发挥不够,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从而导致了学生操作时间的缩短;学生研究问题的表面化和简单化也使教学对于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基础上的提高力度不多。因此以后在练习设计上还应根据层次性进行划分,从易到难进行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会学习的成果,感受学习的快乐。
⑤时间把握,能力不足
本节课超时了,问题出在自身的能力还不足,具体有两个方面,
1、教学设计方面要有一个可以调控的环节,不能一溜到底地进行设计,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2、教学调控引导适度,适度引导,在引导不成功的情况下,要主动抛出,缩短学生的期待时间,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活动在这个大平台的展示与交流中我收获了很多方法,积累了很多经验。我的教学以此重新开始……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