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05年初中毕业检测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9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不屑( )置辩 (2)打折( )了腿
(3)声色j( )厉 (4)yǎn ( )旗息鼓
2.修改下列病句。(2分)
(1)关于这件事的具体新沙巴体育投注,我以后再告诉你。
(2)能否刻苦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3.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仿写句子。(2分)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倦怠无力了时,淡雅的馨香和醇美使你神情气爽;
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母亲是
母亲是
4.根据提示,默写下面古诗文句子。(8分)
(1) ,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2)坐观垂钓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采菊东篱下, 。(《饮酒》)
(4)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 ,在乎山之间也。(《醇翁亭记》)
(6)杜甫身处漏雨茅屋,仍然忧国忧民,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 ”的呼喊,表达了他的济世情怀。
(7)古诗词中有许多写到洛阳的句子,请写出两句。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3分)
3月31日,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组织学生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影片。中午12点40分左右,该校一、二年级的数百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中排队向金坛城区金沙影剧院进发。队伍刚走出校门,一辆小轿车由西向东飞驰而来,危急中,52岁的殷雪梅老师张开双臂,奋力将走在马路中央的六七个学生推到了路旁,她自己却被小轿车撞飞到25米外落下……学生得救了,可是以身躯挡车勇救学生的英雄教师殷雪梅老师,却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4月5日凌晨1时在金坛市人民医院去世。殷雪梅老师的事迹感天动地,谱写了一曲人民教师的英雄赞歌。
二、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第6题。(4分)
6.《变色龙》、《孔乙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篇小说,分别叙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请写出其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或人物,并阐述理由。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7-第10题。(10分)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
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
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问底,求个解答。他因此抛弃尊位和家庭,独自去潜修静想,终于创立了佛教。
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见每样事情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老子问理。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
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不能勤于发问,是多么可惜呀!
7.用横线在文中划出中心论点。(2分)
8.短文的主体部分主要通过列举事例论述中心论点,文中起过渡作用、使上下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句子是(2分)
(1)
(2)
9.请你在第 段后或在第 段后,再插入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例,使之与短文内容构成一个整体。
放在第 段之后。(3分)
10.第段中加线的“大科学家”“大思想家”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11-第16题。(14分)
穿红裙子的语文老师
又一个夏季。
炎热的田野,火热的山林。她穿着一件红裙子,带着几个小学生,说说笑笑走出校门,步入校园树丛的绿色中了。
这是一所“老龄”的村级小学,已经65年了。任课老师大都五十多岁了学校生活在“老”的色彩中,变得默默无语。
那年我刚上小学,20岁的她走进了校园。她一头乌黑的长发,穿了件美丽的红裙子。学校安排她给我们上语文课,任班主任。她上语文课与众不同:有时把学生带到村子中间的清水河里,找小鱼咬脚趾的感觉;有时把学生领到郁郁葱葱的牛头山上,看哪儿像牛头,哪儿像牛角;有时把学生打扮成课文中的大灰狼、小白兔、丑小鸭,在讲台上模仿课文内容大喊大叫,有哭有笑……
课堂上,学生跟着她进入了情境。一会儿是没有捞到月亮的水淋淋的小猴子站在讲台上,一会儿又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怜巴巴地向大家诉说着什么。
她那漂亮的红裙子飘在课外活动的场地上,飘在学校的小戏台上,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不久,班队会、活动课在这所偏僻小学的各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二胡、口琴、笛子、小碗小盆等“乐器”的“交响曲”在校园小戏台上演了,惹得近处几个“玩船迷”村民止不住心里痒痒而登台献艺。小学生们把课本剧演到了家里,课本的故事,家长们也熟悉起来。学校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它驱散了丛林深处的宁静,赶走了村民们的无聊和疲惫。
放学回家的学生吃了饭就吵着要上学,学校充满了令家长费解的诱惑。再也没有搜肠刮肚的找借口的“逃学生”了,更没了爸妈拿棍子赶着上学的孩子了。村民们在议论:学校变了。原来辍学的9名学生又自觉地背着书包上课了,主动来学校找老师谈孩子情况的村民多起来……
有一次,她到县城参加了一个教学研讨会,一去就是五天。这可苦了这些山里娃。他们一天三次站在校门口的尖角山上,等啊,盼啊,想看到那红裙子又飘回来。等到第三天,坐到太阳落下了尖角山,带着一种无名的惆怅、一种失落感,几个不甘心的五年级小学生背着书包,拖着沉重的脚步告别了最后一抹余晖,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第六天,她从城里回来了,她带来了锅碗瓢盆,带来了批改作业的小方桌,还带了几件更漂亮的红裙子。她对着围过来的学生微笑着,好像在说:我哪里也不会去。
激动、兴奋的孩子们把她围起来,许多学生流着泪笑了。在红裙子的映衬下,这些满含渴望的笑脸多么动人,多么纯真!
11.从全文来看,“红裙子”贯穿全篇。因此,从结构上来说,它是文章的 ;从内容上来说,它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2.学校生活在“老”的色彩中,变得默默无语。“老”的深层含义是什么?(2分)
13.20岁的她穿着美丽的红裙子走进了校园,给校园带来了哪些新变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14.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 之情。(2分)
15.文章刻画“红裙子”的形象主要采用了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分)
16.“她的语文课与众不同”,你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吗?为什么?(2分)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17-第21题。(13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己,君谓计将安出?”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时先主屯新野 ( )
(2)将军宜枉驾顾之( )
(3)躬耕于南阳 (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19.翻译下列句子:(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20.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 ,但两文段内容各有侧重,请用一句话概括乙文大意。(2分)
21.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六、作文。(40分)
梦,稚嫩而又神奇;梦,张扬而又多变;梦,虚幻而又真实……十四五岁的我们正处于多梦的季节。梦是我们的寄托,梦也流淌着我们的希望。未来就如同梦中的星光,如果我们倾尽全力去追随,那么,一切美好的梦想都会化作现实。请以“我的未来不是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2)600字左右;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可用A、B、C等字母代替。
参考答案
一、(19分)
1.(1)xi (2)sh (3)俱 (4)偃
2.(1)去掉“具体” (2)去掉“能否”
3.运用比喻,句子通顺,前后一致,形象生动即可。
4.(1)抽刀断水水更流 (2)徒有羡鱼情 (3)悠然见南山 (4)赢得生前身后名 (5)最翁之意不在酒 (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例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洛阳牡丹甲天下。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6)每题一分;(7)每句一分。有错、别、漏、添字者,该句无分)
5.殷雪梅老师用爱谱写生命赞歌 或:殷雪梅老师勇救学生壮烈牺牲(意思对即可)
二、(4分)
6.略(写出人或事,2分,理由充分,2分)
三、(10分)
7.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8.(1)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2)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
9.举科学家的事例放在③之后,举思想家的放在⑤之后 示例:清代的戴震,幼时读书喜欢发问,并曾经以发问难住塾师,最终成为一位大学问家、大哲学家。 放在⑤之后。(写出人物给1分,语句通顺1分,放的位置正确1分)
10.不能,因为文中列举四个事例的顺序是先科学家、后思想家。(意思对即可)
四、(14分)
11.线索 象征着语文老师那颗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的火热红心,也象征她给学校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12.沉闷、单调、古板,缺少活力。
13.学校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不爱学习的学生爱学习了,使辍学的学生主动复学了,使学生家长关心孩子的教育了。
14.期盼、思念
15.能更好地表现她给学生、校园、村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使“红裙子老师”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鲜明突出。
16.紧扣对语文课的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五、(13分)
17.(1)驻扎(2)应当,应该(3)亲自
18.D
19.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20.三顾茅庐;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
21.(1)D (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
?
语文试卷 | 数学试卷 | 英语试卷 | 政治试卷 | 物理试卷 | 化学试卷 | 历史试卷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