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个人感言?当我们在面临一些特别的场合或者重要时刻。感言可以让我们的心情更加美好,感言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发达我们的情感。出国留学网编辑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篇1)
陈杰,4岁,刚入园时,其家长就和我们老师交流过,经专业医生鉴定:“陈杰是自闭孤独症儿”,正在特殊学校接受专业的训练,但专家建议应让其同时接受普通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因而,希望得到老师们的帮助。
虽然我已任教多年,其间也接触过不少性情孤僻、内向、少言寡语的孩子,但自闭孤独症儿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就如何帮助陈杰小朋友,刚开始我们也是束手无策。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发现,陈杰喜欢以肢体动作代替口头语言,因而口头表达能力很差,常常是尖叫声伴随着挥舞的拳头是他最常用的交流方式,且性情乖戾、随性,在入园后的一个多月里,常随意的在活动室里闲逛、或围着自己的椅子转圈、甚至跑到户外的操场上狂奔,如果采取制止措施,就会引起陈杰的极度抵抗情绪-----拳打脚踢,撕咬。在网上咨询有关专家的观点后,我了解了自闭孤独症儿的特征:
1、人际障碍:对身边的人际系不感兴趣(包括其父母);
2、言语沟通障碍:语言表达发育慢、或不愿言语而以动作表达、或只对某个话题专注,
3、常有固著的行为:即行为刻板重复,或对某个物品或行为长时间的专注兴趣。且在咨询了专家的建议:“不要让孤独症儿感到孤独”我很有触动。如何排除陈杰对幼儿园新环境的恐惧感和排斥心理,让他对我们老师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就目前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对陈杰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前提。
在开学初的两个多月里,我们主要以观察为主,先顺从他的性子,慢慢接近他,抚摸他的身体、拥抱他。刚开始,陈杰的戒备心重,会攻击或推开接近他的人,慢慢的我们发现,在自由活动时间偶尔陈杰会偷偷的触碰老师的大腿,或突忽间的闪到老师的面前无邪的笑。我们及时的把孩子的点滴进步与家长交流,并希望通过家长把这个信息反馈给孩子,鼓励孩子继续恐固这种良性的行为,并与家长共同协商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
三个月后的一个早上入园时间,陈杰妈妈欣喜的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刚起床就拖着我的手吵着要上学。”我热情的拥抱着陈杰来到他的位置上,并用商量的语气:“陈杰进步了,喜欢上学了,如果上课的时候不离开坐位就更棒了。”这个上午的集中活动时间,陈杰的离开次数明显减少。但下午的时间又出现了重复,搬着自己的椅子无目的的闲逛。无论老师怎样劝说也无济于事。在几次耐心的观察后,我发现陈杰喜欢把椅子摆在后排女生尔岑的旁边,“是否他想与这位女生同桌?”我顺从陈杰的意思让他换位到后排的尔岑边,没想到就此溜哒了几个月的座位问题解决了。陈杰对新位置表现出难得的欣喜笑容。虽然,偶尔他还会起来溜哒,但不再带走椅子,且我让尔岑拉他回位置时也不排斥。从这件事上,我也感受到教育过程中,观察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与此同时,我及时的就陈杰的这个变化与两位幼儿家长进行积极的探讨:“如何开发和利用陈杰与尔岑小朋友的关系,必竟这是陈杰小朋友在幼儿园第一个主动建立的同伴关系,能否以此做为突破口,发展陈杰与其他幼儿的交往关系呢?”双方家长表示十分赞同,并利用周末时间,常带陈杰到尔岑家玩,并逐渐的扩大同伴范围,效果是显著的。
学期很快的结束了,我们和家长也欣喜的看到了陈杰的进步:从刚开始的排斥、抗拒老师与同伴到现在能接受老师的拥抱和爱抚;与两个幼儿建立了良性的同伴关系;从原来的无意识的随意走动到现在能短时间的、安静的在位置上接受集中活动;家长的心情由原来的紧张、自卑到现在的欣喜、自信。我们体验到了做为老师的成就感。
但是,新学期刚开始,我们就发现陈杰又有反复的现象:拒绝老师和同伴的友好;且表现出性情爆燥、警觉,对老师和同伴的亲近都会发出尖叫或出手攻击。我很着急却不知事出何因。在与家长多次交流后,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因为陈杰与爸爸不亲,常不让爸爸抱或接送,在多次受挫后,陈杰爸爸的情绪被激怒,于是采用强制或体罚的手段逼迫陈杰,几次之后,凡是有人接近他就会出现抵触情绪。我很理解陈杰爸爸的心情,但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把父子间的距离越推越远。在与其父亲的个别交谈后,我们建议他跟孩子道歉并多陪孩子做些孩子喜欢的事,让时间化解他们之间的隔阂,我们让他明白了一个事实:“自闭孤独症的孩子比正常的孩子需要多几倍的`爱和耐心,而不是责备与体罚。”并针对陈杰的这段表现,我特别在每天安排一小段时间与他亲近、抚摸他、拥抱他;讲他喜欢的奥特曼故事,哪怕每天都是我在唱独角戏依然坚持不懈。在开学一个月后的一天离园时,如往常一样妈妈让陈杰与老师道再见,以前每次陈杰都是头也不回的撒腿就跑,这天陈杰却猛的回过身抱住我的大腿,嘴里模糊不清的嘟囔:“再见”。付出的艰辛在此刻间化为乌有。
此后的陈杰如开闸的洪水一泄千里,进步神速,不仅能和我亲近,还能和其他的配班老师主动接近,偶尔也会让其爸爸抱他上幼儿园,有一天早上,陈杰来得特别早,他妈妈欣喜的说:“从昨晚开始,嘴里就不停的念叨说:大林老师好、小林老师好!”我热情的拥抱了陈杰,及时的肯定了他的进步。
在全体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努力下,陈杰已顺利的进入大班学习,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不仅学会了与同伴、老师交流、合作;学会了安静倾听和习作;学会了表达自已的情绪和想法;还学会了用拥抱表达他对周围人的爱。陈杰的家长反应说:“特殊学校的医生导师说陈杰已基本康复,可以接受正常的普通学校教育就可以了。”
陈杰是我多年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案例,他的成功是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的成果,但陈杰的案例给我的教学生涯很多的启示:教育工作者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爱的奉献者,相信有爱就会有奇迹。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篇2)
从有机会接触到自闭症的孩子以来已近两年,虽然特殊教育并非我的专业,但探计自闭症孩子的心灵与关心残障同胞却成为我的兴趣。阅读过一些国内外有关自闭症的书籍、资料及研究报告后,给我的启示是:没有任何自闭症的人是不能训练的,不管是中度、重度的低功能的自闭症患者,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一定会有进步的、会成长。
自闭症者对家庭造成的压力,国内外都有不同的.报告,那就是母亲所受的压力一般较父亲为大。这除了与女人的生理状况有相关外,也和个性及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然如宋医师曾讲过的,身为自闭症者,亲人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建设。从一些训练自闭症者成功的范例皆可看出,自闭症者父母亲从积极训练孩童的过程中学到了比他们原来所学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训练孩子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耐性和毅力也就更胜一般人了。本人在高雄办理巡回电脑辅助特殊教育时即深深感受到,有些孩子的妈妈原来不会骑机车的,为了送孩子上学也学会了骑机车;而原来不会开车的人也为了孩子的缘故学会了开车。
我想这都是因为孩子而增强了母亲的本能,发挥了母亲的潜力,若我们能够把自闭症的孩子看成是训练我们技能,培养我们的能力与耐性,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且把我们对待孩子的心去对待别的孩子,那生活就会更有意义了。因此,个人愿意将研究的一些心得提供给大家在训练孩子时的参考。
1、训练并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常说良好的习惯不易养成,一般孩子已是如此,更何况自闭症的孩童。自闭症孩童有行为固定性的毛病,如果将他们这种固定性的毛病转成固定的良好生活习惯的话,虽然他们不擅长于与人沟通、打交道,但起码不会遭人嫌弃。这些良好的习惯必须从日常的生活训练起。如刷完牙后,牙刷、牙膏、漱口杯要归定位;鞋子脱下时要摆整齐等,这些生活自理的事项不是只有在“儿心”或“弘爱”训练时才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做父母的必须随时注意,不能马虎。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要过群体的生活,愈有学会这些生活自理的好习惯,愈有帮助。孩子们长大还有很能很多社交、技能及知识性的事务要训练,要学习,若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就做好,长大后就不需要费时去训练了。许多父母也许是爱儿心切,常常帮孩子把有关生活技能的基本事项都做好,这并非是真正的照顾了他们,而是剥夺了他们学习的机会。要开始下达口令叫他们自己动手的确是很难的,但做父母的绝对不能没有耐心,一定要把握原则“教孩子如何做,而不是帮他们做”。
2、随时随地保持孩子们整洁的外貌
自闭症的孩童缺乏照顾自己的能力除了一些少数有洁癖固定性行为的孩童或许会注意到自己外观上的整洁外,绝大部分的孩子是不会这样做的。俗话说:“费要金装,人要衣装”,自闭儿通常有一副清秀的面孔,让一般人无法看出他们的毛病何在。因此,若能随时帮他们保持整洁,不仅是小朋友,就连大人也会愿意接近他们。如此一来才能增加孩子们与人互动的频率。小朋友愿意接近他们,不排斥他们,那孩子们才有学习的机会!孩子们能够到处讨人喜欢,也就是孩子们的福气。
3、教导孩子们熟练问候的语句
自闭症的孩童大部分有语言上的障碍,这也是他们难以建立人际关系的原因。让孩子学会并熟练日常的问候语:某某人早、某某人好、谢谢、对不起、不客气、没关系等,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这些语句并不长,也较容易教,但重要的是训练他们讲这些话的习惯。有礼貌的孩子每个人都喜欢,最起码孩子们学会熟练的运用这些问候语,不会让人家一眼就觉得与常人不一样。
4、擅用机会教育孩子们关心周围
自闭症孩童一向是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喜好,而不顾别人的感觉。要教会关心别人是相当不容易的事,因此,首先要让他们了解所谓的喜、怒、哀、乐,要让他们体会那些感受时,可以用较为夸张的动作来表示。例如,当孩子们看电视节目出现这些画面时,父母可在身傍强化这些表情及动作的反应,并且不断的跟孩子们解说其原因。在外面活动若遇有小孩哭泣时,就教会他们去安慰那哭泣的孩子。总之,机会就在您身傍,做父母的要头脑灵活,随时把握机会。有许多的父母为了面子不好意思在大众面前献“丑”,常以消极的做法避开各种的场合,这并不是明智之举。要知道父母的要死面子则会害了孩子。明智的父母应该要有“孩子的训练重要,而不是自己的面子重要”的体验,更何况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那有颜面之失。若能教会孩子关心别人,那他的人际关系一定会有大的进步。
5、训练孩子在学习或技能上的某专长
自闭症,尤其是高功能的孩子常有些特殊的潜能,若能将其潜能善加培养并加以发挥,不但可以获得周遭同学的接纳,也可能成为其日后谋生的技能。众所周知的周于翔小朋友已在绘画的才能表现出他一片的天空。周于翔在其班上不论是老师还或是同学都喜欢接近他,这对他来说讲不啻增加了许多学习的机会。有些参加电脑训练班的小朋友自从参加了电脑班后,班上的同学也以“刮目相看”的心态来与他做朋友了。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篇3)
当下社会的绝大多数的人对于“自闭症”这个词语不知道或者是不了解,甚至有人认为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无非就是孩子内向不爱说话、比一般的孩子要调皮捣蛋,在过几年就好了;也有的孩子幼儿时期不说话,家长只是误以为孩子说话晚,当他们意识到的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期。
“自闭症”的外在表现情况因人而异,每个人的表现都不一样,家长们往往会存有侥幸心理,当确认之后又错误的估计了自己孩子的能力,导致在训练学习时和老师的教法做法不一致,致使孩子在训练学习时没有进步甚至会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倒退。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和家长及时的沟通交流,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训练方案,而且要在方案进行的时候和家长多沟通,明确当下训练方案在家和在学校的进度以及表现是否一致,在此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泛化,不要让孩子认为只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景下、有特定的提示或暗示才应该这样做。
教师以及家长作为主要的教导者在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给孩子及时适当的泛化。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日常生活,有些家长会有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孩子太小了、怕孩子受到伤害,不能让他自己做,从而包办过多,其实恰恰相反,很多事情只有让孩子自己做、自己亲身去体验,家长再旁边适时的防护与指导,孩子才会知道事情的内在含义,以及对与错和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生活中家长的过多包办,只会使孩子的能力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
自闭症儿童在认知以及理解和表达抽象性的事物或情感时能力较差,教导者一定要细心的发现孩子的能力是卡在了哪些细节上,从而制定相对应的适合孩子的方案;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无作为或者错误的作为;还要有耐心,一遍又一遍的来教导孩子做同一件事。
自闭症儿童的专注力一般在某一件固定的事情上或者是某一个物体的某一细节上,作为孩子的教导者,老师和家长应该慢慢的引导孩子,观察事情或事物的其他细节、直至观察整个事情或事物的整体。
大部分的自闭症儿童都多多少少的存在着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当孩子的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出现时,一定要分清楚孩子是单纯的问题出现还是要借着这个问题来逃避某些事情,如果是单纯的问题出现一定要及时的制止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是为了要逃避某些事情或课题则教导着一定要坚持原则,完成当下的事情或课题再让孩子休息。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自身也会通过孩子学习到很多东西,我们要与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篇4)
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也结束了,回顾这一期的工作有苦也有甜。为了能更好地总结本学期的教学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特对本学期的特教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不断学习,提高自我
我是第一次从事特教工作,因此,我必须认真学习特教教育教学理论,全面了解特殊教育新动态,思想紧紧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认真专研教材,全面细致地了解每个特殊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因人施教,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二、让孩子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我们学校的特殊孩子虽然不多,但情况却很复杂,有智残的、肢残的以及病弱儿童等等。其中有两个小学的孩子,根本无法自己走路。每次我们搞活动,都必须是把她们背到场。看到这些孩子病弱无助的状态,我常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与正常孩子相比,他们更需要关爱,他们更需要老师能帮他们重树自信。于是,我们常常开展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真正快乐起来。找回欢乐,也就找回了自信。
(一)读书活动
每周二的中午,是我们特教班的读书活动时间。孩子们早早地开始动步,被搀扶着的,被背着来的,无论是怎样来的,他们的脸上都挂着一样的笑容。我们特教室有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书籍,他们可以挑喜欢的书来看。有一个孩子既不能走路,也不能说话,但她看书却很认真。有时还要带上笔记本,把喜欢的句子记录下来。有时我们会确定一个主题,让孩子们分头去读,读完来谈自己的感想。涉及的主题往往都是身残志坚的,乐观自信的等等励志的文章。孩子们从书中吸取营养,找到精神的支撑。
(二)礼仪教育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礼仪教育活动。每周一升旗仪式完,老师都要对全校同学作礼仪示范讲解,因此我们特教班便配合学校的教育,也搞一些礼仪训练。但由于我们的孩子比较特殊,所以,我们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先后教孩子们基本的站姿、坐姿的方法,不能走路的孩子在一旁观看,为做得好的孩子鼓掌加油。这时你会看到孩子们来自内心深处的快乐与自信。
(三)兴趣活动
1、计算机兴趣活动
本学期我们共进行了四次计算机培训,是请专职的计算机教师来授的课。内容是征求孩子们的意见来定的。一说上计算机课孩子们可高兴了。他们设计的图画不比正常孩子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不假。
2、乒乓球活动
这个活动仅限于初中的孩子参加,小学的两个孩子不能走路。我们每周有一两次的固定活动的时间。值得骄傲的是,前不久其中一个智残孩子王旭涛,参加x市奥林匹克运动会,还拿了乒乓球男子单双打的冠亚军。这个荣誉的取得,更让王旭涛和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了曾经丢失的自信。
3、下棋活动
男孩子大都喜欢下棋,学校里没有象棋,孩子们就从家里带来。有空的时候就杀它两盘。有时我们也开展比赛活动,老师事先准备些小礼品作为奖品,赢棋的同学得到奖品自然高兴无比,而没有赢的同学也能分享孩子分给他们的礼物,算是同乐。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通过活动感受到的快乐。
4、篮球活动
男孩子天生活泼好动,一说到打篮球,他们就兴奋得很。由于孩子们不太方便,我们的活动时间常选在别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他们当中有的孩子球还打得不错,我于是常鼓励他们,告诉他们,他们真的很棒!
三、心理疏导
特殊孩子往往存在一些特殊的缺陷和教育要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对象的扩大,不单是智力的问题,多动症、自闭症、病弱儿童纷纷入学,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同时,这些特殊孩子常常要面对来自外界的歧视,这更使他们的精神可能被扭曲。因此,对这些孩子作心理的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可以这样说,身体的残疾还不算真正的残疾,唯有心灵的残疾才是最致命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孩子们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快乐自信得生活。因此,我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孩子们谈心,因为,我同时又是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通过和孩子们沟通,极大地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
四、家校联系
特殊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学校可以单独胜任的。它需要两者结合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我耐心地向家长们了解孩子的情况,我尊重了他们,处处为他们着想,家长也就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了。总之,作为一个特教教师,既要有耐心,还要有细心,更要有爱心,这颗爱心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孩子。爱孩子不是说在嘴上,要挂在心里,要成为孩子最信赖的朋友。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感受着孩子们的进步,我无比欣慰!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篇5)
作为一个从事自闭症行业的一线教师,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四年了,每天会接触不同性格的孩子,有可爱的、活泼的、爱说话的,也有沉默内敛、不爱说话的孩子们,跟他们相处特别开心,也特别喜欢并且感谢跟他们的相遇,让我认识并了解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天使,慢慢的去被我们打开心扉和我们在一起。下面是我从事这个行业的一些心得。
1、自闭症儿童,首先承认TA是“儿童”,当我们在学习上要求TA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到孩子的当前能力是处于普通儿童的几岁状态,同时我们帮助他一点一点的去习得这个技能,并且去接受过程中TA会挫败、逃避或者拒绝,还要及时表扬TA的每一点成功和进步,哪怕只是今天TA多关注了一点学习材料,明天跟随模仿了一个动作,或者TA只是学会了一个摆手的动作。
因为TA是一个儿童,有儿童发展的规律,有儿童成长中需要的情感寄托、情感发泄和表扬。然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才是自闭症的这个特征,他可能不喜欢太多的身体接触,可能不喜欢每句话都看着我们的眼睛去表达自己,或者是总是重复单一的玩一个玩具,甚至肢体语言完全取代了自己的口语表达。但,在这之前,我们要承认,TA是一个儿童,有儿童发展的规律。
2、自闭症儿童和家庭需要更多的支持和理解。经常会看到一些新闻,比如自闭症儿童被拒上飞机,或者坐地铁或者公交车因为孩子乱动别人东西而争吵。或者听到身边有一些不是一个行业的人说自闭症就是因为家长教养方式不当导致孩子自闭等等诸如此类的话。
我特别想反驳——不是。
自闭症是一种疾病,目前医学上都无法解决的难题。他们大部分孩子都会存在语言表达的缺陷,甚至有的孩子没有口语。他们可能想要某个东西由于语言的制约而选择用肢体语言去表达,他们可能由于很喜欢某一个路人而过于热情的跟陌生人亲近,他们可能因为只喜欢食物的包装袋把食物扔掉,这些种。种,都只是他们的发病表现,不是也不存在家长的教养方式或者这个孩子的道德或者素质有多恶劣。
他们需要您的一个理解,也许只是一句夸赞,或者是一个眼神的肯定,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份支持和理解。
3、从“我做起”,作为一个在自闭症行业的一线教师,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是从大学一毕业就开始从事这个行业,很多人也都是还未为人母为人父,就开始接触这样的孩子,学习上我们是他们的老师,生活中我们就是他们的父母,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处理过尿过的裤子、拉过到裤子里的便便,可我们依然特别热爱这个事业,也愿意奉献自己去贡献一份力量。
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特别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业,同时也感谢我的单位五彩鹿,把我们从一毕业的懵懂青年培养成专业的有价值的人。但我深知,未来的路仍然很长,我愿意一直走下去,并且兢兢业业,希望每一个驻扎在基础的同行们我们一起,为了每一个孩子为了每一个家庭继续奋力前行,一起加油!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在自闭症行业从事教师的一点心得,他们是我们奋斗的源泉,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希望未来没有特殊,有的只是一群跟普通人不一样的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轨迹、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却仍然努力的在社会中生活的普通人。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篇6)
首先需澄清自闭症不是由父母的养育态度所造成,他的成因目前医学上并无定论,极有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脑部不同地方的伤害。目前归纳出可能造成自闭症的因素,包括下列几项:
(一)遗传的因素:20%的自闭症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有智能不足、语言发展迟滞和类似自闭症的。此外,自闭症男童中约10%有染色体脆弱症。
(二)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麻疹或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伤而导致自闭症。
(三)新陈代谢疾病: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造成脑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障碍,会影响脑神经讯息传递的功能,而造成自闭症。
(四)脑伤: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儿脑伤,以及婴儿其因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部伤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自闭症机会。
(五)当然还有其他关于原因方面的探讨,但无一确切原因。
在沙巴体育官网:精神医学会诊断手册(DSM-Ⅳ)上,对自闭症的诊断有三大标准:
一、有社会互动上的缺陷:自闭症并不是全然没有社会互动行为,而是有互动上的缺陷。譬如,他们比较不会做主动互动、不会正确的响应,也常会将别人的行为解读错误。
二、有沟通上的问题且特别是沟通质量的问题:有些自闭症患者是有语言的,只是他们的语言问题是在沟通质量的缺陷,例如亚森伯格症候群的孩子常有过度仿说的现象,就是属于质的缺陷。
三、他们的某些行为或对某些有兴趣的东西会过度偏好固着,例如,喜欢看线条、对于特殊奇怪的声音着迷。有些自闭症家长就发现,他的小孩都只看同一卷录像带、特别喜欢抖动绳子、转圈圈或重复化线条等,这就是过渡偏好固着的现象。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篇7)
天都变,让他无规律可循,这样我发现他的专注度提高不少,因为他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接着几乎每天上课我都故意“大声的骂”他,为的就是要他爆发情绪,变成小恐龙,但是我会立刻安抚他的情绪,并引导他说说发生什么事了,经过两个多月的重复,他已经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从一开始的乱叫接着惊恐一会,再到只是拍腿,到最后是发出寻求原因的眼神。
而在课后,以前我会见到他就跟他打招呼,后来我故意忽略他,但在经过他身边是给他一块饼干,睨一下他的反应,开始是他从老远看到我就跑,后来会狐疑我为什么不看他,又为什么给他饼干,慢慢地他就不再一看到我就跑,有时我跟他打招呼他也会向我打招呼,到现在他会主动过来和我打招呼了。
同时在这过程中,我发现他的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也说明他的接受能力提高不少四,不足回顾来到小海龟的一年多,发现自己除了不断地努力着,还是有不少不足的地方要努力改善:
1、没能及时写教学反馈。
就是自己的拖拉懒散导致的,有意识没行动,等过了一个月才写,按照记忆曲线,有些亮点也被自己遗忘,效果也不大了。
2、专业知识不足。
尽管阅读了不少书籍,但上课操作起来,还是会有不确定性,经验也是很重要很薄弱的一环。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有很多不足,因此我积极汲取养分,也感谢中心给予了很多外出学习的机会,我受益颇多。
总之,我还很年轻,需要不断的磨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自闭症教师,为此,我将一如既往,努力早日达到目标。
自闭症老师心得体会(篇8)
每一个孩子出生之后都需要依附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这样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成人影响重大,对于罹患自闭症的孩子来说,天然的依附在他们眼中“形同虚设”,他们的世界,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是他们的典型临床征兆,也是阻碍他们通往正常世界的巨大牵绊,因此,他们被谓之“星星的孩子”。
如何为星星搭建通往天空的桥梁,如何让他们的人生不致在孤独与困苦中磨灭,是每个星星家庭拼尽全力努力的方向,也是这个社会向着美好与和谐之途发展的灯塔。9月初,国内首家公立自闭症学校--广州市康纳学校又迎来了新生入学的日子,这是康纳学校自去年成立小学部以来的第二次招生,又会有24名患有自闭症的学生成为这里的小学新生。
自闭症康复治疗需要医学、心理和教育全面介入
作为这所学校的负责人,康纳学校校长樊越波带领39健康网的编辑走进自闭症孩子的世界,并分享在为自闭症孩子康复训练努力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及收获与成功。
如今,人们已渐渐认识到,自闭症是一种终身残智,而且需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难度不可小觑。作为仍处于探索阶段的全国首家公立自闭症示范学校,樊越波校长直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很多,抛却经济能力与社会压力等大的问题不谈,其它方面,如教学人员搭配,班级学生搭配,课程的选择,教学方法等等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摸索,甚至于如何将单个孩子的个别教育计划体现在一个班级整体的上课过程中,都是让老师们时感心力交瘁的地方。
在原有的基础上,康纳学校去年成立了小学部,并成功招收进了第一批学员。这一年以来的办学经验,尤其是针对患有自闭症的特殊儿童群体,樊越波校长坦言,有困难也有收获,但有信心将这个为自闭症适学儿童专门开设的办学模式继续进行下去。
在交谈当中,樊越波校长认为,自闭症的孩子肯定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他的问题所在,这需要医学、康复、心理、教育的共同介入,因此,学校的教学人员在人员的设置上须充分考虑每一个孩子的特殊需求。
个性化的全面评估是不可或缺的治疗康复程度“晴雨表”
樊越波校长介绍,在自闭孩子接受教育的流程方面,应当特别注重评估环节。评估的团队由各种专业类型的人员组合,目前团队组成有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及教师。这样的评估团队,每人负责其中工作的一部分,包括社工会对他的家庭状况,父母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因为父母所具有的文化教育程度、心态、对孩子能够投入多少精力,家庭是否和谐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变化起到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事实上,在选择招生的过程当中,学校的工作人员就会格外注意到这些因素,因为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是一个终生的问题,他最终的归宿还会是家庭。每一对父母的配合,实际上对孩子的预后会产生很大作用。这一点不容忽视,为了达到目标,相比较普通儿童,学校方面必须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做更多的努力和工作。
在学校,医生会注重孩子在生物学相关方面的问题,如睡眠、饮食,是否用药,一直以来的发育状况,出生前后的情况,及其家庭相关病史等等。当然,也会对每一个孩子的现有能力进行评估,因为他们的患病程度都因人而异,有的孩子主要是社交障碍和语言障碍,而有的孩子会在认知和理解能力上与普通同龄人有所偏差。
评估分为社交部分,认知部分等几个大的方面,对其感觉统合能力、体能、行为、语言方面都会有详细的评估。经多位专业人士评估讨论后,会总结出一份完整的评估报告,交予孩子的班主任和父母,这样才会对孩子的康复教育起到全面而规范的指引作用。樊越波校长还补充,为了检查孩子的康复程度,这样的全面评估每学期进行一次。
三个老师八个孩子的班级动态管理为有利达到“因材施教”
如何将训练目标融合在教案中去实现教学目标?现在的小学部每个班级有八个孩子,两名老师,还有一名助教,每个孩子各有差异,老师们手上都会有关于每一个孩子不同的评估结果报告。八个孩子聚在一起上课时,老师只可能出一份教案,却要顾全八位学生,在一份教案中如何体现对八个孩子的训练目标及如何去完成,对老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这是对老师教学能力及技巧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考验。
孩子们的表现和“主流”孩子不一样,表现也千差万别,正常孩子可以简单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的接受水平,而自闭患儿,这个孩子喜欢这样的接受方式,那个喜欢那样的接受方式,即他们每个人的接受方式不一样,更不用说接受能力的高低。因此,老师虽然只是备了一份教案,但有时候是分为三个等级,三个层次来设定目标。甚至为了最大可能满足孩子个人差异性的要求,到最后这份教案会分解成七至八个层次。樊越波校长表示,这一年以来,其实每一个老师所面对的压力与困扰都是相当大的。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