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2、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 (春节 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 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 (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中国的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走进春节。
1、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1)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2)走亲戚。师:是呀,从年初一开始,人们就忙着走亲拜友,互相祝福,分享过年的快乐。
(3)压岁钱。师: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
“岁”与“邪祟”的“祟”同音,长辈们希望能压住邪祟,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4)贴“倒福”、春联、窗花、年画。(师:福字怎么贴?为什么要倒贴?除了贴福,还会贴什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春联,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引导春联的读法。
(5)放烟花鞭炮。节日的礼花绽放在空中,多美!老师从网上搜集了不少烟花的照片,想看吗?)
(6)挂中国结(出示中国结)同学们,红红的中国结是用一根红丝线缠绕而成的,喜气的中国结让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洋溢着喜庆,团结,象征着世界华人心连心。(挂在黑板上面)
小结:
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最开的心莫过于收到长辈的红包了。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红包,不过里面不是压岁钱,却同样是老师对同学们的祝福。想不想得到老师的红包?
要得到红包也不难,老师这里针对春节设计了四关,只要你能闯出一关就能得到老师的红包,大家有信心吗?好,先祝大家马到成功!
3、闯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 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师:同学们,老师祝贺你们顺利过关,为了奖励大家,老师也要送大家一首好听的歌《恭喜恭喜》,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拍起自己的手来!
三、交流其他传统节日。
师:每当节日来临,我们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欢庆节日,通过这些节日,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得到了很多快乐。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春节以外的一个传统节日,交流并记录你们对它的了解。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请问你们小组讨论的是哪一个节日,在讨论中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个小组也讨论了这个节日,有没有要补充的吗?
传统节日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认字与识字。
2、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
3、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4、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查找资料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背诵部分段落。
教具准备:
1、春节的传说故事
2、投影
3、各地过年的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你喜欢过年吗?我国传统的过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年是怎么来的,过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
2、阅读《过年的来历》
3、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过年的来历。
4、你觉得过年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5、学生交流。
6、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这节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自学古诗
1、回忆学法:
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理解意思展开想象)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
三、学习古诗,交流。
1、你读准了吗?
2、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
饮屠苏
迎红日
换新符
3、要读懂古诗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5、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诗了呢?请你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自己说指名说
l理解古诗可以把用在两部分间加上自己的话。使意思表达更通顺。
6、闭眼听老师范读,在头脑中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7、小结:多喜庆,多热闹呀。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如果你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全班读
四、背诵古诗,学习生字。
1、你会背诵了吗?
全班背男女生各背
2、我们来看看这首古诗的第一个字,要写对写好它应该注意什么?
右下角的四点书写。师板演。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展示台进行生字的讲评。
爆的最后一笔
换的撇不要写出头
曈的左边是日
重点指导爆的书写。
传统节日课件 篇3
内容与要求:
1、尝试表现人物抬头时的动态。
2、回忆中秋赏月,体验看月亮的快乐。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重难点:
能表现出人物抬头时的动态。
活动准备:
教师范例、铅画纸、勾线笔等。
活动流程:
讨论演示——操作表现——分享体验
活动过程:
一、讨论演示(1)讨论对比画1、出示范例1,师:猜猜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上面的时候头要怎么样啊?
2、出示范例2,师:抬头看的小朋友和正面站着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共同讨论:通过比较来发现头发、眼睛、嘴巴等画的位置不一样。
4、小结:原来抬头看的时候我们五官的位置不一样。
(2)讨论示范画1、请个别幼儿来示范抬头时的头部特征。
2、出示范例3,师:中秋节,有好些小朋友都在看月亮……二、操作表现1、教师提出要求:把看月亮的人画大,注意五官的位置;把赏月的人都打扮一下。
2、幼儿创作:人手一份绘画纸,幼儿进行绘画。
3、教师指导:根据幼儿绘画表现进行鼓励与帮助。
三、分享交流1、共同欣赏,师:小朋友都看到月亮了吗?
2、互相肯定:大家画的小朋友都能看到月亮啦!真棒!
(延伸活动:出示其他范例,引导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继续探索……)
教学反思:
在这次充满快乐喜悦的`活动中,幼儿知道了中国的节日“中秋节”,在分享月饼的同时,小朋友们给别人送去了祝福,也得到了祝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交往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幸福,体验到了团圆、分享的快乐
传统节日课件 篇4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教学目的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材分析 重点 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一、看图引入:
本课的词语,表现的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学生均有所感知。有的可能对文艺了解多些,有的可能对科技了解多些,有的可能对动物饲养了解多些,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向同学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活动与乐趣。学生体验不到的,可借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加以了解。
1、学生观看校园生活的图,议一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已的学校生活经及自已的感受。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的词语,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读音,重点读准“琴”和多音字模。
4、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
2、哪些词语是图画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红。
1、自已读词语,如有不会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指名读词语,看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
1、教师范读。
2、学生评说老师的范读,教师提示从以下两个方面:要边读边想象,读每个词语都要读出一个画面来。要读出词语的韵律来。
3、学生有滋有味地练读词语。指名读第一行词语,相机评议,最后齐读。
4、自主读后三行词语,边读边做动作体会。指名读,喜欢读哪行就读哪行,学生读后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读?
5、男女生比赛读。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观;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左边又字捺变点,右边见字的“撇”不宜太长,竖弯钩要舒展开。
琴:上边的两个王字要扁一点,下面的人字要舒展开。
学生先读一读课后的题目的意思,再来个生字开花。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多,从理解词语中积累词语。
五、实践拓展学校还有哪些活动?把知道的说给同学听。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通过学习,学会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布置作业 A、 抄写生字。
B、 组词,每个字组三个(优生可多组几个,鼓励他们组一些四字词语)
C、 (优生完成)想一想还有哪些课外活动,并模仿书中,用三个字介绍。
课后小结 结合本课,在上课之初,我问学生们在校园里都有哪些活动,孩子们一时竟然说不上来。启发了一会之后,学生才开始说“学画画,学跳舞”等有限的几个。看来我们平时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做为班主任,我也是太多的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才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那么多有趣的竞赛,活动,孩子们的心中都没有印象。
[识字2 教案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准备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课件: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照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看到了什么?能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要求: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读,一人一句。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词语,认读字词。
(1)带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词语。(出示课件)
传(chuán)统(tǒnɡ)贴(tiē)窗花大街(jiē)小巷(xiànɡ)祭(jì)扫(sǎo)赛龙舟(zhōu)艾(ài)香满堂(tánɡ)
乞(qǐ)巧(qiǎo)牛郎(lánɡ)织女月饼(bǐnɡ)赏(shǎnɡ)菊(jú)转(zhuǎn)眼团(tuán)圆热(rè)闹(nao)
(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注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rè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5、齐读儿歌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
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的具体时间吗?(出示练习做一做)
四、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年……)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展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我们接下来开展节日故事分享会,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你是怎样过节的(任选一个节日来讲)?
2、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去搜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吧。
六、指导写字
1、看图识字学词,认读词语,理解字义。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发现书写规律。
3、教师重点指导难写字。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传统节日课件 篇6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①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②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③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④“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⑤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⑥自己动手做元宵、做花灯可以感受更多的快乐。
设计思路:
当前,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单纯地生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这种形势下,我国的民族文化面临着如何生存、发展、创新的问题。时代赋予了幼儿教育担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幼儿教育应当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其尽早接触祖国传统文化并对其有粗浅的了解,从小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其中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是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谈话,帮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习俗,第二环节通过做元宵,体验节日氛围,第三环节吃汤圆,与同伴互相送祝福,体验到团团圆圆的节日气氛。
活动目标:
1、在猜谜、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通过猜灯谜的游戏形式导入本次活动。
二、说一说——在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元宵节的热闹。
2、元宵节还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等,真有趣。
三、做一做——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体验做元宵的趣味。
1、你吃过的元宵有什么味道?
2、请老师介绍元宵的做法。
3、幼儿分组制作,提醒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小心掉在地上,保持干净。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大盘子里,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
——通过自己亲手制作灯笼体会元宵节的习俗。
传统节日课件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2、制作端午节习俗ppt
3、各种形状的粽子。
活动过程:
一、说说端午由来
1、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2、讲解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二、讲讲端午习俗
1、请孩子猜猜端午节可以做些什么事?
2、观看ppt
3、小结:
端午节的活动有赛龙舟、吃粽子、戴香囊——
三、吃吃端午粽子
1、说说自己吃过哪些粽子?
2、孩子品尝各种粽子,并请孩子说说你吃到的粽子有哪些馅,它的味道是怎样的?
3、小结:粽子的品种很多,各种粽子好吃营养又好。
四、演演端午节目
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传统节日课件 篇8
1、(播放《上学歌》乐曲,师生同唱)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也是和小朋友上学有关的。板书:识字2
2、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字,回忆一下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生字。
1、学生各自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反馈指导。 指名逐个儿读词语,重点指导带翘舌音的上、钟、穿、床。注意鸟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l;早的声母是z,不是zh。
3、同桌互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
4、齐读,读出词与词之间的停顿。
1、图文联系,认识事物。
(2)老师发词卡,拿到词卡的小朋友读一读,贴在画面上。 (3)集体校对,由贴对的小朋友进行领读。
①师演示太阳、闹钟和小鸟的组合画面,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③师范读第一行词,边读词边想画面。
过渡:太阳公公张开了笑脸,闹钟正在鸣响,小鸟欢快地叫着,小朋友新的一天开始了。老师想知道你这时候在干什么呢?
②说说为什么将三个词贴在同一画面上?
(3)第一行与第二行连起来读一读。
(4)出示第一、二行组合画面,连起来说说画面的意思,能用几个词就用几个词。
③请小朋友为这三个词排列顺序,并连起来说一、两句话。
④师小结:我们说话和做事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否则会让人听了不明白。
①请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三个词,可以看图学词,可以连起来说一、两句话,也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②反馈交流,给学得好的小组奖励阳光娃娃。
③小结:小朋友每天的生活多有规律呀,这样你一定会学习好,身体好。
1、自由尝试将词语连起来读,指出鸟、早、操的韵母是ao,所以,连起来读琅琅上口,听起来很好听。
2、师配乐范读,指导边读边在脑子里放电影。
3、自由模仿读,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4、指名诵读,进行表演。
2、反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词语,课后读读。
2、小组合作,说说怎么记住生字。
3、反馈交流,表扬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4、复习看笔顺表的方法,自己尝试书空笔顺。
5、师指导书写,引导学生看准每一笔的位置。
6、学生书写,进行评比、展览。
1、说说自己有什么收获?
2、到课外找一找哪儿也有这些生字。
传统节日课件 篇9
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栽花种草、观察气象,这些课外活动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就是这些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就在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中,他们学会了审美,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创造,学会了做人。本课的十二个词语,描绘出一幅幅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生活画面。学生通过读词语,想画面,识生字,一定会感到熟悉、亲切、有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感悟动词的准确运用,注意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朗读时要注意词语结构的特点,读出韵律美。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本课要认的字中,钢、琴、喂、航由于受方言的干扰,学生不容易读准。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拼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弹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án。
生字的呈现,可以先出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读准词语的基础上,再认读生字。要鼓励学生运用了解的汉字构字特点以及自己积累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自读课文,勾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图文对照,熟读词语;动手动脑,记忆字形。
在学生充分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汇报、小老师领学等形式进行反馈和正音、辨形。可让学生从戏、航、琴、钢、弹、养这几个字中,自由选择自己有把握的字、感兴趣的字进行口头组词语的练习。
可用猜字、鼓掌传字等游戏方式进行巩固练习,激发学习兴趣。
胡、戏、棋、钢、弹、琴、养这七个字是本课既要求会认也要求会写的字,教师可在指导读词语的基础上,抽出来指导书写。琴字要强调下面是今,不是令。胡、戏、棋、钢、观、弹等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仔细观察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本课的词语,表现的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学生均有所感知。有的可能对文艺了解多些,有的可能对科技了解多些,有的可能对动物饲养了解多些,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向同学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活动与乐趣。学生体验不到的,可借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加以了解。
要将看图和读词语结合起来,朗读词语时在头脑中要形成画面。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节奏读出课文的韵味,如,×××(练书法),×××(练书法),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学校生活的美好。
1.课后练习中的读读说说是扩展词语的练习。要求学生仿照例子,用戏、航、琴、钢、弹、养口头组词。
2.游戏快乐传真。表演者可选择最熟悉的一项活动,用动作表现出来,请同学猜。猜对了,可以向表演者提有关这项活动的问题;猜错了,必须回答表演者有关这项活动的提问。
3.模仿本课,结合学校生活实际,编写校园活动三字歌。
4.学唱一段京戏或其他地方戏。可以找录音带或VCD跟着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
认真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差异比较:在比较中探究相同结构的字在写法上的差异。如,棋钢弹观都是左右结构,并且都是左窄右宽。不同的是:棋、弹,左右一样高;钢,左高右低下对齐;观,左短右长。
优劣比较:在优劣字的比较中,把握字的结构的密与疏,笔画的收与放,使学生受到审美训练。如,琴、养中间的撇、捺要舒展,上下部分要紧凑。老师可出示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的字,进行比较,防患于未然。
字的结构、笔画特殊,学生把握有困难时,老师可帮助分析,示范指导。如琴字,上下紧凑,中间舒展,撇与捺是整个字的灵魂,书写时既要注意笔画的舒展,又要注意组合时撇尾低,捺脚高。
仔细领会,悉心模仿,激励评价。评价时老师可以改评分制为奖励制,哪个字写得漂亮就在旁边印上一颗小五星作为奖励,比一比,看谁得的五角星多。做到自评、小组评、老师评相结合。
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按字体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楷书常见的有欧体、颜体、柳体。
二胡弦乐器。又名胡琴。音色刚柔多变,既能演奏柔美、委婉的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
京戏我国戏曲的主要剧种之一,是我国的国粹。流行地区很广。清代中叶由徽汉等剧种进入北京后演变而成。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故又称皮黄戏。
下象棋,练书法,画图画,比比谁的本领大;
弹钢琴,拉二胡,唱京戏,畅游文艺小天地;
栽花草,喂鸽子,养金鱼,探索自然小秘密;
做航模,学电脑,观天气,从小立志学科技;
爱生活,讲科学,求创意,兴趣广泛展才艺。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识字2之教材分析,二上识字2,希望对你有帮助!
传统节日课件 篇10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重九又叫“重阳”。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沙巴体育官网: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指导思想:
通过形式多样的敬老爱老活动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的渲染,使学生知道孝敬长辈、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激发学生敬老爱老的内在自觉,并由爱老、爱家推及到爱国、爱社会,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及民族文化含义。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感恩活动,表达一份爱心。
3、培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敬老之情,弘扬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文化。
四、活动内容:
1、组织学生搜集有关重阳节传说风俗的历史资料、感恩的故事、诗歌等,树立感恩意识,学会感恩。(在整理的基础上,制作成手抄报、电子小报,10月28日前每班至少交2-3份)
2、“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学生主题演讲。
3、各班召开一次“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10月27日班会课进行,建议各班邀请部分学生的爷爷、奶奶参加)
4、每个学生制作一张感恩卡,送给老人,力求把感恩传播到家庭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10月28日前每班至少交2-3份)
5、开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感恩活动 ——“爱心”家庭作业:
A、送老人一句温馨的祝福;
B、给老人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C、给老人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
6、写一则“感恩”日记,记录重阳节活动的过程和感受,也可以写自己要感谢的人。
7、__月__日,学校组织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活动展示(小报、感恩卡、感恩日记、活动图片等)。
传统节日课件 篇11
大班认识传统节日春节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故事,了解我国过年的几种传统习俗,了解“年”的来历。
2、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受过年热闹、喜庆的气氛
3、乐于参与活动,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1、各种过年风俗习惯的图片制作PPT,收集“年”的来历的视频
2、收集各种有关过年的庆祝活动的图片:贴对联、福字、放烟花、买年货、穿新衣、压岁钱、拜年、包饺子、放鞭炮、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3、音乐《喜洋洋》
4、白板、磁铁
活动流程:
一、由欣赏倾听音乐《喜洋洋》,感知“热闹、开心”的气氛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眼睛闭上,仔细听一听老师的音乐
(教师播放《喜洋洋》大概1 min)
(音乐完)教师:好了,刚才我们听了好听的音乐。
①小朋友们能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放鞭炮、吹喇叭、敲锣打鼓)
②感受到了什么(热闹、欢快、开心)
③你们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样的音乐(大概过年的时候)
二、感知音乐,自然过渡到谈话说说幼儿过年的经历教师:刚才呀,有小朋友听出来了,这是过年时候放的音乐,那小朋友们过年的时候
①都做些什么呢
②都是怎么做的呢
③现在啊,不要慌着告诉老师,先和你们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讨论一下,待会儿老师请小朋友上台来和大家分享
(幼儿讨论后)
请小朋友上来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过年经历,幼儿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进行相应图片展示,并贴出。
三、由孩子回忆以有过年的经验,过渡到过年的各种习俗教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说了很多过年里要做的事,这些事情就叫做过年的习俗。那现在老师也收集了很多过年的习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还有那些习俗是小朋友们刚才没有说到的。
播放PPT,一边引导幼儿讲述过年的习俗。
四、由过年的习俗过渡到年的来历
教师:
①小朋友们刚才都说了那么多过年的习俗,那为什么我们要过年呢?
②“年”是什么呢?
③“年”是怎么来的呢?
小朋友们说不上来,没有关系和老师一起来看看一个小短片,我们就知道了(播放视频“年的来历”)
教师:
①你们在短片里看到了些什么呢?
②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③现在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告诉我们这是怎么样一个故事
请幼儿复述故事,年的来历。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
①“年兽”的样子
②说出人们打败“年兽”的三大 法宝
五、总结:年的来历、过年的一些传统习俗过渡到让幼儿制作装饰过年的饰物
大班认识传统节日春节教案2
我们一起过春节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充分体会传统节日的氛围,使春节这个传统佳节的年俗能够得到完好得继承与发展。
2、幼儿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和家长合作,完成一至两道简单的菜肴,体验春节的乐趣。
3、学会分享、交流、合作,好东西要和朋友一起分享,同样在遇到难题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和同伴合作解决。
4、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与老师与家长共同欢度佳节。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理解春节这类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树立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理想。
活动准备
1、物品准备:春联、红灯笼、窗花、福字等基本的教室布置。
2、素材准备:喜庆的传统春节音乐和春节相关的电视节目或PPT,制作饺子的材料。
3、节目准备:师幼精心准备的各类节目;部分幼儿家长莅临。
活动过程
1、大家一起贴福字和春联、挂红灯笼,感受春节浓浓的喜悦氛围;观看春节相关的电视节目,了解各地春节不同的风俗。
2、师幼准备的联欢会,譬如乐器演奏、朗诵、童话剧、舞蹈、歌曲等,老师、幼儿、家长共同联欢。
3、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让幼儿体验了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的乐趣,知道饺子可以有很多种馅,每种馅都有各自的营养,不可以挑食。
4、幼儿园和家长紧密配合,请每一位小朋友都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至两道拿手菜肴,在活动当天带来幼儿园,和小朋友、家长、老师一起品尝。品尝的全程播放喜庆的春节音乐。
大班认识传统节日春节教案3
春节真热闹
活动目标:
1、交流过年的所见所闻所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学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感受喜庆的春节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学会把自己的生活实景创编成儿歌,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重难点:
1、把自己过年的真实生活场景编成儿歌。
2、引导幼儿大胆、流利的与别人交流自己过年的点点滴滴。
活动准备:
1、过年的鞭炮声、锣鼓声、拜年声的录音磁带。
2、迎新年过新年庆新年的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1、老师播放鞭炮声、锣鼓声、拜年声的录音磁带,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什么时候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2、老师提问:春节你们是怎么过的?做了什么事?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在春节的所见所闻所感。)
3、老师:小朋友们真棒,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过年的?(播放准备过年过年的课件。)
4、老师:其他小朋友过年和你们过年一样吗?哪些是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让幼儿了解我国南北方的过年习俗,开拓幼儿眼界。)
5、老师小结:过年的很多习俗都是相同的,让我们把这些习俗编成一首儿歌吧!过年前,我们要做什么?春节到了,我们又做什么?看到什么?
6、老师和幼儿一起念过年真热闹的儿歌,回味过年的点点滴滴。(老师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幼儿念儿歌,如分组念,扮演角色念。)
7、老师:过年这么热闹,让我们再来放一放鞭炮、敲一敲锣鼓、舞一舞龙炮吧!(引导幼儿扮演角色,一起放鞭炮、敲锣鼓、舞龙炮到教室外,结束教学活动。)
活动延伸:
1、在幼儿园的语言区,可以给幼儿提供有关过年的图画书、连环画等,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加深对年的认识。
2、可争取家长配合,帮助幼儿收集过年的废旧物品,引导幼儿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如用塑料盘制作螃蟹,用塑料瓶制作可爱小人等。
附儿歌:过年真热闹
临过年,灌腊肠,买年货,欢欢喜喜迎春节;
贴春联,贴福字,挂灯笼,忙忙碌碌真热闹;
吃年饭,穿新衣,去拜年,娃娃脸上笑哈哈;
放鞭炮,敲锣鼓,舞龙炮,人们脸上喜洋洋。
温馨提示:
1、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大胆的与别人交流,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年的,学会和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2、老师要逐步引导幼儿学会将自己在春节的生活场景创编成儿歌,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如过年前,我们是怎样迎接新的一年的?春节到了,我们都做什么?)
大班认识传统节日春节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春节过年风俗的由来,知道春节是中国人的节日。
2、体验过节的喜庆氛围。
3、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记录并介绍春节。
4、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春节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能够与同伴大胆交流,并用各种方法表达过春节时开心、热闹的情景。
活动准备
1、PP教具、鞭炮的声音、红包袋
2、小长条红纸、大长条红纸和红色底板的字卡、浆糊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了解春节
1、(听鞭炮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什么时候要放鞭炮?
2、(出示红包袋),这是什么?什么时候会拿红包?
3、你知道哪些春节的风俗?
4、今年你怎样过的春节?
活动二:春节歌谣
1、孩子们展示带来的春节里各种喜庆用品,如:春联、中国结、福字等,
2、交流春节里兴、最难忘的事情;
活动三:装点教室
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灯笼,如:鱼灯、兔子灯、狗灯等,
活动四:交流庆祝方式
春节里有形式多样的庆祝表演,舞龙舞狮就是非常典型的庆祝方式。孩子们用收集的纸盒和彩带等不同材料连接做成一条 龙,然后由幼儿分别扮演龙头、龙身、龙尾,一个接着一个,在“金蛇狂舞”音乐的伴奏下,不断地改变舞龙的姿势,亲身感受春节热闹的气氛。
活动五:家园互动
请家长参与我们的活动,和孩子一起收集春节用品、带来灯谜等,在无形中让家长懂得让孩子参与收集资料、材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大班认识传统节日春节教案5
欢度春节
活动目标
1、了解春节过年风俗的由来,知道春节是中国人的节日。
2、体验过节的喜庆氛围。
3、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记录并介绍春节。
4、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春节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能够与同伴大胆交流,并用各种方法表达过春节时开心、热闹的情景。
活动准备
1、PP教具,鞭炮的声音,红包袋;
2、小长条红纸,大长条红纸和红色底板的字卡,糨糊。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了解春节
1、(听鞭炮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什么时候要放鞭炮?
2、(出示红包袋),这是什么?什么时候会拿红包?
3、你知道哪些春节的风俗?
4、今年你怎样过的春节?
活动二:春节歌谣:
1、孩子们展示带来的春节里各种喜庆用品,如:春联、中国结、福字等,
2、交流春节里兴、最难忘的事情;
活动三:装点教室:
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灯笼,如:鱼灯、兔子灯、狗灯等,
活动四:交流庆祝方式:
春节里有形式多样的庆祝表演,舞龙舞狮就是非常典型的庆祝方式。孩子们用收集的纸盒和彩带等不同材料连接做成一 条龙,然后由幼儿分别扮演龙头、龙身、龙尾,一个接着一个,在“金蛇狂舞”音乐的伴奏下,不断地改变舞龙的姿势,亲身感受春节热闹的气氛。
活动五:家园互动:
请家长参与我们的活动,和孩子一起收集春节用品、带来灯谜等,在无形中让家长懂得让孩子参与收集资料、材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传统节日课件 篇12
第一单元感恩图报 第1课父母之恩
教学重点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博学多闻”和“细察勤问”中的原文,并根据注释和译文理解“孝”的内涵。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品行和道德,用它可以使天下人心归顺、百姓和睦相处。指导学生阅读”乐学深思”中关于子路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感恩父母是有期限的,要从现在做起,切不可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状况。引导学生阅读“善辩明理”中“缇紫救父”的故事,并由此展开讨论:感恩父母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课文研读整体把握
本课以“父母之恩”为题,在“博学多间”板块引用了《孝经?开宗明义》中的一段话,阐释了“孝”的内涵;在“细察勤问”中引用了《弟子规》和《论语·为政》中的话,告诉学生“报答父母的恩情首先要从保护自己做起,努力做到少让父母牵挂自己";“乐学深思”和”善辨明理”两个板块分别讲述“子路孝敬父母”和“缇紫教父”的故事,意在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感恩父母。
二、素养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理解传统文化中“孝”的内涵,要坚持身体力行,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感恩父母。
拓展说明 一、博学多闻
1 (一)设计意图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读此章句要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应该身体力行的,“人之行,莫大于孝”。“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则告诉我们:“孝”应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
1.名家注疏
夫子以六经设教,随事表名。虽道由孝生,而孝纲未举,将欲开明其道,垂之来。以前参之孝,先有重名,乃假因闲居,为之陈说。自标己字,称“仲尼居”;呼参为子,称“曾子侍”建此两句,以起师资问答之体,似若别有承受而记录之。
“子”者,孔子自谓。案《公羊传》云:“子者,男子通称也。”古者谓师为子,故夫子以子自称。“曰”者,辞也。言先代圣帝明王,皆行至美之德、要约之道,以顺天下人心而教化之,天下之人,被服其教。用此之故,并自相和睦,上下尊卑,无相怨者。参,汝能知之乎?又假言参闻夫子之说,乃避所居之席,起而对曰:参性不聪敏,何足以知先王至德要道之言义?既叙曾子不知,夫子又为释之曰:夫孝,德行之根本也。释“先王有至德要道”。谓至德要道,元出于孝,孝为之本也。云“教之所生也”者,此释“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谓王教由孝而生也。李道深广,非立可终,故使“复坐,吾语汝
身谓躬也,体谓四支也,发谓毛发,肤谓皮肤。《礼运》曰:“四体既正,肤革充盈。”《诗曰:“发如云。”此则身体发肤之谓也。言为
2 人子者,常须戒慎,战战兢兢,恐致毁伤,此孝行之始也。又言孝行非唯不毁而已,须成立其身,使善名扬于后代,以光荣其父母,此孝行之终也。若行孝道,不至扬名荣亲,则未得为立身也
夫为人子者,先能全身而后能行共道也。夫行道者,谓先能事亲而后能立其身。前言立身,末示其迹。其迹,始者在于内事其亲;中者在于出事其主;忠孝皆备,扬名荣亲,是终于立身
〔宋〕邢昺:《孝经注疏》 2.选文评析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闻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它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认为“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其具体要求是:“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细察勤问(-)设计意图
引用了《弟子规》和《论语?为政》中的话,意在告诉学生:报
3 答父母的恩情首先要从保护自己做起,努力做到不让父母牵挂自己。
(二)引导参考
孟武伯间什么是“孝”。孔子的回答历来有多种解释。阶除了教材中给出的解释,教师也应引导学生理解其他说法。孔子说:“让父母只担忧子女的疾病。"孔子的回答看似有点生头不对马嘴。人家问什么是“孝”,他却回答说父母一心为儿女的疾病担忧。但是,我们稍加体会,就会发现他的回答实际上非常深刻而精妙。他的意思是说:“你要什么是孝,想一想你生病时父母为你担忧的那种心情吧!这样你就会知道怎样尽孝道了。”所谓孝,无外乎是对父母爱心的回报。你只要记得自己生病时父母是如何焦急,以同样的心情对待父母,就是孝,就是感恩父母。
三、乐学深思(一)设计意图
由子路的慨叹“现在我有这么多粮食又有什么用呢?我再想吃野菜,再想从百里外背米给父母,已经不可能了”,警示学生“孝敬父母是有期限的”,进而引发学生思考:“我们现在应该以怎样的行为来报答父母呢?”
(二)引导参考 【原文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
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阜鱼也。被褐拥,哭于道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
4 高尚香志,间吾事君,失之
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稿而死。
孔子目:“弟子诚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峰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译文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得十分悲伤。孔子说:“快,快,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鱼他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阜鱼说:“先生家是不是有表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阜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出去求学,周游诸候国,没有照到亲人,这是过类之ー;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没有成就,这是过失之二:用友交情深岸,可限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散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过去了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后想见而见不到的,是亲人。就让我从此离列人世吧。”说完,他就世了。
孔子对弟子们说:“大家要引以为成,这件事足以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有许多弟子辞行回家雕养双亲。
四、善辦明理(-)设计意图
少女紫的至孝之心和壮义之举不但救了父亲,而且促使了肉刑的废除。让学生在
定程度上理解为什么说“孝梯之至”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5 无所不通
(二)引导参考
文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利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不生男,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提蒙仿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要父为吏,齐中称廉平,今坐法当刑,要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路莫由,终不气得。卖题入身为官,以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利法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提紫上书的整个叙述顺序从廉(父)、慈(君)、孝(己)展开,充分论证了肉刑即使有效也难以令彻底改过自新者恢复原貌,隐含的意思就是要废除肉刑。文帝看到了这样的上书难免不“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汉书?刑法志》在记载文帝废除肉刑的理由时,从帝王的慈悲为怀、悲天悔人出发,来论证君父的”“不忍人之心”:“今法有肉刑三,而好不止,其答安在?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亡訴至,肤甚怜之。夫刑至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实际上,提是先忠后孝的表达,在承认法律的前提下,先述说其父是廉吏,加上医高明,乃国之栋梁,接着才充分展现女儿对父亲的孝道,最后移孝于忠,希望以身替父。在提紫的论说中,忠孝是两全的。这十分符合文帝以孝治国的君父之愿。文帝也从孝出发,以侧之心反思失教失德本心,最后回应国家刑罚改革,从家到国,家国同构,实际上也
6 是移孝于忠的政治信条
教学建议 一、总体建议
指导学生在反复通读原文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原文的主要意思。引导学生过阅读两则故事深刻理解“孝"的含义,使之内化于心灵深处,懂得感恩父母,在生活中努力践行。
二、教学设计(一)博学多闻
1.通过自读、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尽量做到熟能成通。
2.结合注释和译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对”孝”的体会。 (二)细察勤问
面读并理解“身有伤,始亲忧和父母唯其疾之忧
2.讨论并明确“报答父母的恩情首先要从保护自己做起,努力做到不让父母牵推自
两句话的含义 (三)乐学深思
1.阅读子路的故事,了解其主要意思
2.交流讨论:我们现在应该以怎样的行为报答父母呢? (四)善辨明理
1.阅读故事,说说故事的主要意思。
2.讨论:缇萦舍身救父的行为是香与(孝经)中孔子所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等教语有矛盾呢?(五)总结提升
7 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对待父母,我们不但要有感恩之心,还要从现在做起,用正确的方式、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
链接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家时己有人怀疑是后人附会。清代纪购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道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骨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現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那属。全书共分18章,以孝为中心,比較集中地闻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思。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请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立身理家、保所根。《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之至”就能够”通于种明,光于四无所不通”。
《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烦的規定。它主张把“孝”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家法等域关系与为封建专制君主展务联系起来,主张””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接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的县体要求:“居则致其敬,乔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夜,条则致其严。”该书还根据人的爭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发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
8 百姓,利于
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度,满而不温”;钟大夫之”孝”则一切接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尤排行”;士阶层的”事”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把;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证身节用,以系父母”
《孝经》还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未,认为”“五刑之满三十,而罪吴大于不孝”;提出要備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9
传统节日教案及模板
优秀政治教案模板
传统节日活动方案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