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中,教案课件无疑是老师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位教师都得认真谋划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石,关乎着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希望这份“洋务运动教案”能够满足您的需求,也希望以下内容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洋务运动教案 篇1
一、知识与技能:
透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资料、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透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潜力。
二、过程与方法:
老师讲解洋务运动的知识重点,难点;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评价洋务运动,透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和沙俄犯的罪行分别是(),
()。
(2)(),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定了(),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清朝内外交困,统治已是风雨飘摇,应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识之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史的探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所要学习的资料:洋务运动。
1、什么是“洋务派”?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洋务派中央代表和地方代表?
2、“洋务运动”出现的时间,口号和主要活动。
①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提出了()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地名安庆上海福州工业名
类别军事军事军事②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提出了()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地名武昌上海汉阳工业名
3、洋务运动的评价:
人们对洋务运动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用心作用突出;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它没有什么积级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这是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性质)
洋务派不改变______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也使我们明白单纯的学习西方_________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洋务运动虽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它毕竟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它的思想和实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是先进的,对此我们应予充分肯定。
1、鲁迅先生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清朝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要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于是开始了()
2、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资料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3、19世纪下半期,洋务派为了“自强”他创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下列不属于洋务派他办的是
4、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开办的民用工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湖北织布局C江南制造总局D福州船政局
7、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但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一次()
A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B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战争C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D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A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C维护清朝统治D为洋人服务
9、材料: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但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这是谁在什么事件后发表的感慨?
(2)、这是的“海军”具体是指哪支海军?它是在哪次战役中全军覆没的?
(3)、材料中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具体指哪些活动?
(4)、他为什么说练兵和海军都是“纸糊的老虎”?
(5)、他说的办了一辈子的事指的是他所参与进行的什么运动?这次运动是什么性质的?
洋务运动教案 篇2
1.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概念。
2.掌握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3.对洋务运动作出正确评价。
4.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资料、结果。
1.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透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1.透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潜力。
2.透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潜力。
3.透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逐步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讲解法。这一节对于初学历史的八年级学生来说,不好理解的东西过多,需用讲解法解决问题。
[导入语]
同学们请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资料。框中之图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它的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外国购买的“远”字号战舰。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那么,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资料又有哪些?这是我们在本节中将要学习到的资料。
[教师讲解]同学们,在洋务运动的背景里,我们要掌握两个资料。一是近代化的含义和洋务运动在近代化中的地位;二是洋务运动兴起的具体背景。所谓近代化,它指的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它的资料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上的自由、民主化。近代化的过程是一个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从本单元4篇课文的标题能够看出,它有一个由技术层面(洋务运动)到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的演变。由此我们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开端,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在技术层面上的一个集中表现,此为一。第二,两次鸦片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妥协投降、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结束。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惊醒了地主阶级中一些较先进、开通的人士。他们认识到了列强的船坚炮利是导致两次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他们开始抛弃原有的夜郎自大的观念,逐渐地向西方靠拢。开始用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方式来试图挽救清朝的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这部分人中有的成了之后的洋务派。在他们的努力下,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于中国的大地上。下面我们来看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的第一段话,从中找出洋务派的构成和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洋务派的构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其代表人物在中央是恭亲王奕,在地方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教师引导]在当时,与洋务派相对应的还有一个顽固派。尽管咱们教材上没提这个概念,但从“顽固派”这三个字上,我们大致能够推出这个派别的特征。请同学们大胆发言。
[学生发言]发言一:顽固派应对西方的侵略,采取了猜忌防范的态度。思想上是保守的、不开通的。
发言二:顽固派就应是在思想上不开放的,看不惯外来的事物的一个派别。在对外上还是以封建的、原有的方法对待。
发言四:顽固派是与洋务派相对的,对外来事物是深恶痛绝的。
[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把洋务运动的概况看一下,然后归纳,资料应包括时间、旗号、主要资料、各条资料之间的联系等。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洋务运动的时间范围是什么?
[学生回答]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教师提问]洋务运动主要打着什么样的旗号进行?
[学生回答]“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教师提问]洋务运动分为几个时期?每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洋务运动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前后分为两个时期,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为前期,19世纪70年代~90年代为后期。
[教师提问]洋务运动的主要资料有哪些?
[学生回答]在前期,洋务派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又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又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师:洋务派还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培养人才,主要措施是什么?
生:创办新式学堂。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1)西方列强并不期望中国富强。
(2)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3)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首先,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其次,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用心作用。其用心作用表此刻: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课堂巩固]
师: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但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请你分析李鸿章的情绪如何?(放视频)
生: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被迫承认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失败了的无奈心理。
总结: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官僚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倡导和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的洋务运动。这一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带给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洋务运动教案 篇3
[课标内容]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
(2)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通过理解洋务派、近代企业、新式海陆军的内涵,培养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2)通过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会遇到哪些困难及思考当时中国除向西方学习外还有没有别的强国之路的问题,培养切入历史情景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
(3)通过对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
(4)通过评价洋务运动与李鸿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品质。
(1)感知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陆军建立、介绍西学与兴办新式学堂等史实,积累对洋务运动的认识,理解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并启动了中国近代化。
(2)学会从生产力标准和从人类文明演进高度运用历史标准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1)在中国由封建王朝发展模式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社会转型中,洋务运动作了最初的努力,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由此培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追求进步的精神。
(2)学习洋务派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3)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改革未触动封建体制,由此认识到实行体制创新和建立近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小结]
提问2: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哪些?洋务派的主张是什么?
提问3: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可以分哪两个阶段?各阶段分别提出了什么目标?创办哪些著名企业?
提问4:洋务派除了兴办近代工业外,还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活动?
[作业]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
洋务运动教案 篇4
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的,识记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口号、起止时间,主要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
通过洋务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化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西方经济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同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以失败告终,使学生认识到不改变封建统治根基的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通过对洋务运动内容的学习,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主要抓住洋务运动人物及其主要内容。
[导入新课]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图片,介绍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简称制造局,还被称作机器局,是成立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生产机构。下设机器、木工、熟铁、炼钢、铸造、枪炮等分局,拥有多名工人,以制造枪炮子弹、水雷为主,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后来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其于1865年9月成立于上海,由李鸿章创办。
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在中国近代史上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洋务派的概念、洋务派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概念、时间、及目的等问题。
出示材料:材料一 ?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可以勤远略。 ? ?-------曾国藩
材料二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 -------李鸿章
教师总结:“剿发捻,勤远略”、“以资攻剿”,解决内忧外患,最终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出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曾国藩 李鸿章 上海 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
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泽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展示京师同文馆和洋务派遣的留学生图片。
兵器,采用西式兵器练兵。
(2)19世纪70年代起,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教师讲述:洋务派为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结果如何?
多媒体展示: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材料一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材料二 ?湖北织布局的机器全部购于英国,投产后,日产棉纱100担,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于鄂、湘、川等省,还远销国外。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展示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料二 ?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币且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局为例,局内人员的“薪水工食”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它们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在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中,这类问题也同样存在。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失败最根本的材是没有变革封建制度。所以,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探究: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洋务运动不是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洋务运动学习西方仅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3)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不能改变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洋务运动新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央代表恭亲王,地方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左宗棠,兴工业 办工厂。建海军 开学堂, “自强”“求富”似梦乡。洋务运动虽失败,未使中国得富强,但引科技和经验,客观作用不能忘。
洋务运动教案 篇5
洋务运动教案
一、教学背景
《中国近代史》是我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必修学科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推崇“生动、活泼、具体”的历史课程的一部分。其中,洋务运动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事件,涵盖了自从鸦片战争之后的巨变,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诸多变革、人物、事件等。
二、教学目标
本章教学的目标是:
1、掌握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明确洋务运动的定义、重要意义和影响。
2、阐述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成就、军事建设和官制改革等方面的内容,掌握其中重要的事件和人物,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帮助学生传承爱国主义和弘扬民族精神。
三、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1、洋务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述历史背景、事件和人物的方式,系统地介绍洋务运动的历史过程,梳理洋务运动的内容和特点。
2、案例研究法。通过针对具体事件和人物的案例分析,引发学生对相关历史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洋务运动时期和其他历史时期的科技发展和政治制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特点,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洋务运动之后所揭示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科学、技术和军事的认知和影响,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化的传承和创新,在学生的认知和思考上带有一定挑战。
六、教学措施
1、梳理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重点介绍洋务运动的内容、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对该历史事件有一个大致了解。
2、引导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科技成就、军事建设和官制改革等方面,通过教学课件、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讲解。
3、通过案例分析,进行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思想发展、文化影响等方面的讨论和交流,以提升学生的历史分析与理解能力。
4、引导学生对比洋务运动时期和其他历史时期的科技发展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七、教学反思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段历史,从中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化不断推进的发展历程。本章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进行历史认知,理解洋务运动的意义与传承,这需要学生了解更加深入的历史背景,同时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努力强调的内容点。教学中应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措施,让学生进一步辨析和把握历史当中基于科学和技术发展带给现代世界而带来的变革,进一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
洋务运动教案 篇6
掌握以及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时间、代表人物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军用、民用工业;透过讲述洋务运动的一些史实,评价洋务运动。
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记住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和代表人物;了解洋务运动主要资料;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军用、民用工业;说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透过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和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潜力;透过组织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论的潜力和创新思维、敏捷答辩的潜力。
透过学习洋务运动,使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透过评价洋务运动历史地位的辩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人文价值观念和人类价值观念,帮忙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
一、重点: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授课类型】新课。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引入新课:
(课件播放记录片《鸦片战争》和《黄海战役》片段,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此刻这两场战役中清军使用的武器和舰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新课题的学习.(出示课题《洋务运动》)
学习新课:
教师先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出示课件: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教师过渡提问)洋务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他们为什么主张学习西方呢请同学们思考.
洋务内忧外患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奕曾国藩左宗棠
(生作答后,教师强调)清廷当时的状况四个字形容内忧外患.内忧DD太平天国运动动摇清王朝的统治不得不调整;外患DD西方列强威胁清廷的统治内外政策.在这样的状况下必然导致清朝统治政策的重大变革,于是出现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目的一是解除内忧外患,二是想实现强兵富国,最终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所以说洋务运动的性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也正是因为这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课件出示李鸿章的一段话)“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于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课件展示洋务派军用工业分布图,教师强调)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的代表: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是洋务派第一个军事工业;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以后,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
(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超多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教师强调)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是为军用工业服务的,并不投入市场创造利润,其中代表性的企业有: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的第一个民用工业。以后,李鸿章还创办了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了湖北织布局,1890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最大的钢铁厂。
(教师提问)洋务派兴办的这些企业势力如何呢(课件出示材料)“洋务派在办洋务洋务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机器主要靠进口,技术人员主要聘请洋工洋匠,他们在受聘期间挟技居奇,惟利是图,如崇厚筹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他不懂洋务,委托英国人总管,筹备了三四年,耗资不少,但进展不大。”这说明洋务派在办洋务洋务运动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要办洋务还要培养自己的人才.接下来再看看洋务派是如何培养人才的.
(学生回答,教师强调)主要的举措有创办新式学堂,所谓“新式”就是学习西学.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个外语学校.这是在文化领域里前所未有的事.另外还有派遣学生出国留学,直接接触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透过这些途径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外交人才.如学生熟知的严复、詹天佑.
(过渡)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强兵,接下来在看看清政府筹建的海军.
1874年,洋务派提出建立北洋、福建。南洋三支海军的推荐,之后,三支海军初具规模。其中北洋海军在李鸿章一手把持下,发展最快。北洋海军是洋务运动中花银子最多的项目,是清政府“自强新政”的标本和支柱。
(过渡)洋务派兴办洋务耗费了超多的人力物力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看以下材料:
(1)北洋海军于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覆灭,它的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2)福建海军于1884年马尾海战中覆灭。与此同时,福州船政局也被法国舰队摧毁。
(3)上海轮船招商局,在1884年中法战争发生和1894年中日战争发生时,两次押售给外国,以求庇护。以后分别赎回,两进两出,亏损甚巨,使洋务派为“求富”办的第一个企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4)开平煤矿,19被英国侵略者夺去。
材料二:洋务派开办的民用工业中,除官办形式外,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这样,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新式企业,他们的资金成为“商股”。毛泽东说:“还在十九世纪的下半期,……就开始有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到了同世纪末年和二十世纪初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了初步发展。”(学生看材料后进行分组辩论,正方:洋务运动的用心作用是主要的饿;反方:洋务运动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最后教师总结)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必须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必须的抵制作用。洋务派把学习外国做为一种国策,虽然,他们只学了些皮毛,但开创了向外国探求富强之路的先河,为后人留下了富民强国的经验和教训。洋务运动也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课件显示知识概要,教师概略讲述)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在此期间洋务派兴办了许多军用民用工业,新式学堂,还筹建了三支海军,虽然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却促进了中国的发展.洋务派把学习外国做为一种国策,虽然,他们只学了些皮毛,但开创了向外国探求富强之路的先河,为后人留下了富民强国的经验和教训。
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们是生活在19世纪六七年代的一群十分有思想的年轻人,有心为国家强盛作点贡献,而清廷的最高统治者慈禧也认识到只有透过改革才能延续自己的统治,向你咨询意见,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怎样改革才能使国家迅速走向强大?
洋务运动教案 篇7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历史《洋务运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构思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课介绍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隆盛时代。可是到近代,却饱受屈辱,在屈辱中的清统治阶级为了拯救没落的封建统治而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持续了几十年,它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使中国由经济变革发展到改变封建统治的政治变革。因此洋务运动在近代化的历程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本章知识点包括:洋务派的产生;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3、教学目标
⑴识记和理解
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记住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姓名和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了解洋务运动的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说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⑵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其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论的能力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敏捷答辩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洋务运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中国、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评价、辩论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人文价值观念和人类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4、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二、教法设计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采用创设情景法,直观演示法、整体教学法,诱思导学法等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法、发现法、历史联系法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把握洋务运动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洋务运动的巨大历史作用,并提倡学生与教师互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
四、教学流程
1、设计理念
鉴于对《新课标》的理解,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我在教学中精选了教学内容,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通过历史学习,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2、教学过程
在整个新课教学中,我以“自主学习、实践、创新”为主线,对本课教学环节作如下构想和设计:
[引入新课]
在新课的引入中,我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先创设一个重回洋务运动的历史现场,新颖别致的动画片不但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针对这个动画片我巧妙设问:“片中的曾国藩是什么时代的伟人?与他同一时代的人物还有那些?”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指出:“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清朝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在屈辱中掀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洋务运动”自然导入了本课主题。
[新课讲授]
1)洋务派的产生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思维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本章内容的第一个子目的学习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标的理念,我先采用情景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给学生放一段录象,然后根据录象内容和教材的内容,设计出如下问题:结合课本知识谈谈洋务派是在什么形势下产生的?他们的代表人物有那些?他们推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你会怎样做?通过情境再现,学生从历史场景中吸取信息,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发挥想像,畅所欲言,既能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又能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一则材料“购买外洋器物,……尤其属名正言顺……可以剿发捻,勤远略”来总结洋务运动的原因和目的。进一步指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统治阶级内部才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始创办军事工业。自然过渡到第二个子目录——洋务运动的内容。
2)洋务运动的内容
在第二个子目录的教学中,主要是讲述洋务运动中产生的企业,我根据课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采用有利于加强学生记忆的直观演示法。首先向学生一一展示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和创立者,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在学生认识了洋务派的军事工业后,我设计了问题“洋务派前期创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军事工业,说明了洋务派是以什么为旗号?”在学生回答后,教师
进一步指出,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这些军事工业都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的窘况。然后我根据这个窘况提问:假如你是洋务派大员,你打算怎样解决这种问题?过渡到洋务运动第二阶段的内容。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展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和创建的海军图片。要求学生从所给的信息中,归纳总结出洋务运动不同时期的不同内容,并探索不同时期的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最后指出洋务派在后期创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民用工业说明洋务派的旗号发生了变化:由“自强”发展为“自强和求富”并存。
3)洋务运动的影响
对于洋务运动的影响,我采取情景教学法、诱思导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三种教学法并用的方式来处理。首先我通过关于洋务运动的影响的录象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从中获取有关洋务运动的影响的历史信息。然后我通过设计问题:“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假如你是一个资本家,面对洋务企业的刺激,你会采取什么行动?你采取的行动会有什么作用?”一步步诱导和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我们应从这场运动中吸取什么教训?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人文价值观念及人类价值观念。
[小结]
深入学习后,为了体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我安排了回顾全文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将教学回到整体,师生根据整课板书总结全文,构筑本课的主体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知识巩固与思维拓展]
为拓展思维,学以致用,在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之后,我再提出两个探究性课题,要求学生讨论“。
1、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你对这种看法有什么评价?
2、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正在大力引进外资和向西方学习,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影响,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学生的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洋务运动教案 篇8
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
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让学生回忆“19世纪60年代的清政府面临什样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 新课。
让学生阅读“洋务派与顽固派”一目,回答: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主张是什么?最高统治者慈禧在这件事上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态度?
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讨论他们主张的异同,并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比较两者哪一个较进步。并思考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即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目,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并记录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由学生概括“洋务”和“洋务运动”的概念,教师进行总结。
各组展示本组所做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集各组所长,总结出最佳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由学生自己回答,或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答案,或由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强调“长技”主要指西方的先进技术,“自强”体现强兵、创办军事工业。
对比“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异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清政府对待列强侵略的态度由坚决抵抗转变为妥协求和,认清清政府逐渐被洋人控制的时代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洋务派以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洋务运动的开始?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幅历史照片,让学生分析两张照片中的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不同之处,由此深入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其活动中的体现。简单介绍洋务运动的基础理论-“中体西用”论。
由学生回答: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并向学生介绍,此时李鸿章等人已经认识到: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生产商品,并以高价出售给中国。因此,洋务派此时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也有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洋务派创建近代工业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哪些困难、存在哪些问题?并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在兴办近代工业和建立近代海军时,是地方的几名大员干吏各自为政并无领导核心。通过让学生分析兴建近代海军的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抵御列强入侵也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分析列强对待洋务运动的态度时,教师要强调列强一方面希望中国创办近代工业,这样有利于其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中国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使其商品在最初一段时间很难在中国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不希望中国富强,因而,只向中国提供已经落后的技术和淘汰的产品。其他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学生可以根据对前面两目的分析得出。
洋务运动教案 篇9
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资料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在教师帮忙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透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资料,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潜力。
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本课的重点是黄海大战。讲述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沉着应战直至舰沉与全体将士共存亡的英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马关条约》签定的状况和资料。透过讲述《马关条约》的签定的状况和资料,揭露日本侵略者的贪婪、残暴和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卖国罪行。
本课的难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帮忙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有关资料的理解。
2.透过指导学生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资料的比较分析,帮忙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潜力。
1.在导入新课时,老师能够设计这样的导言以渲染气氛:“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这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这段导言一开始就制造了浓重的气氛,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两句设问,既是对前课作了小结,也给下文作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黄海大战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的资料:一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为甲午中日战争。二是黄海大战的经过。三是黄海大战的结果。能够先由老师放映影片《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
然后让课前准备好故事的学生进行演讲个性突出邓世昌的事迹。老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要求学生注意看有关的地图和图片材料。
3.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控制,此后中国遭到日军海陆两路的夹击。由老师简要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并着重讲清旅顺的陷落和旅顺屠城,指导学生看小字部分资料。老师再讲清威海卫溃败的状况,指出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马关条约》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应依次讲明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1895年)和双方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要求学生记忆。二是马关条约的主要资料分四点划在书上,并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教师不必讲解。三是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资料,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第一、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第二、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第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个性是
江浙两省的财富。第四、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构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5.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齐,说明什么问题?指出那拉氏、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苟且贪安,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这一小撮人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
6.指导学生阅读以徐骧为首的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关材料,抨击当今台湾“台独”分子的言论。
1860年《马关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领土(包括库页岛)1895年《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1.比较分析: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资料,具体分析、
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故事会:搜集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在班里交流。
洋务运动教案 篇10
一、说教材
《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一课。从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历程来看,洋务运动发生于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一课的学习为日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这一系列专题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助于理解中国近代新的生产力的产生、早期维新思想等内容。
从近代历史发展的大环境来看,洋务运动发生于清朝末年,此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是清朝末年封建统治阶级自救的手段之一,学习此课可与清末统治者自救的一系列变革相联系。此外,洋务运动与此时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收复新疆等一系列活动相关联,展现历史横截面。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包括“‘自强’与‘求富’”、“洋务运动的评价”两个子目,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本课的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三条。
1.学生能够在三分钟内说出洋务派出现的背景及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目的、时间及口号。
2.学生能够结合洋务运动中提出的口号及历史地图,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各类工业。
3.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对洋务运动进行适当的评价,体会洋务运动产生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设计这样教学目标的目的是,要求量化,操作性高,便于实现,同时也便于教师课后检测是否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科包含了两个子目,分别是:“自强”与“求富”以及洋务运动的评价。“‘自强’与‘求富’”这一子目主要讲述了洋务派产生的.背景及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原因、目的、口号、内容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习洋务运动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如何评价历史事件还不够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价也相对较少,评价的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这一过程相对复杂,,因而是本次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广州市八十六中学八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思维非常活跃,乐于与教师进行沟通、探讨。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对网络及电脑的使用非常熟悉,可以独自搜集材料。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本次授课采用的教法包括了讲述法、讲解法、演示法、辩论。
通过运用讲述法、讲解法和演示法,向学生讲解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借助课堂辩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开拓思维,突破难点。
学生的学法包括了自主学习、收集资料等。
五、说教学过程(课堂时间:45分钟)
本科内容分为两个子目,分别是:“自强”与“求富”以及洋务运动的评价。将课本内容重新整合,将课文内容变为三部分: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的内容以及洋务运动的评价,这样做使得课文内容条理性增强,更为清晰明了,助于学生理解。
1.导入(2分钟)——回顾旧知,直接导入
学生刚刚学过本册课本的第一章内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印象较为深刻,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进而过渡到中国为了抵抗侵略而采取的种种措施,简要介绍近代化的内容,随即提出我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通过直接导入的方法,温故知新,明确目标,方便导入新课。
2.洋务运动的兴起(8分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为剧本挑错
八十六中八年级的同学非常活跃,学习热情高涨,另外,初中历史课经常被安排在课间操后或是下午,因而有必要通过阅读课本的方式使学生逐渐进入学习状态,平心静气。此外,这一部分的知识比较简单,是基本史实,因而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基本可以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知识提取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归纳的能力。
归纳总结完洋务运动兴起的基本内容后,教师将插入“一起来找茬”的环节,为新编历史剧《洋务运动》的相关剧情挑错,判断其是否符合史实,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会积极与教师配合,为历史剧挑错的形式新颖有趣,极易吸引八年级学生的兴趣。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不够,教师将会引导学生释读文言材料。这一环节可以提升课堂气氛,中和之前相对严肃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对洋务运动有关知识的了解,巩固刚刚学过的知识。
3.洋务运动的内容(12分钟)——教师讲授;看图识记;表格归纳
此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因而由教师进行讲授。而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而教师一味的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逐渐丧失兴趣,因而会配合演示法,展示大量真实的历史图片,特别是历史地图,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讲解洋务运动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内容,使学生印象深刻,集中注意力。基本内容讲述完毕后,让学生当堂完成表格,巩固所学。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材料丰富,讲解到位,图片信息可帮助记忆,当堂完成表格可巩固课堂所学,加深印象,也便于教师检测教学效果。
4.洋务运动的评价(20分钟)——学生辩论;教师总结
八十六中八年级的学生非常活跃,敢想敢说,对历史事件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尽管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但他们愿意思考,敢于表达,积极与教师进行课堂的配合与互动。另外,“洋务运动的评价”这一子目的内容比较抽象,综合性较强,需要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考,若是采用单纯由教师讲授的方法,学生的理解或许会不够透彻,因而采用课堂辩论——“洋务运动之我观”,这样可以有效的突破难点。
辩论的顺利执行需要课前充分的准备。教师提前布置辩论的任务,分好辩论小组,让学生熟悉经过教师简化的辩论程序,教师在上一堂课结束后为学生提供收集洋务运动相关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提供示例,并在晚修或课间对学生收集的材料进行审核,使这一部分的教学由传统的教师寻找、展示资料变为学生来收集展示,经过课堂上学生的资料展示与辩论,培养了学生交流、探究、分析、归纳、阐述的能力,培养学生“史由论来,论从史生”的求实态度。以上的准备可以大大节省课堂时间,并提高了辩论的可操作性。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及运用能力,培养历史辩证思维,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开拓思维。经过辩论后,学生们会对如何评价洋务运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最后又教师总结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5.总结(3分钟)
以一首打油诗总结并回顾全课,并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用图片展示一系列由“中国创造”的尖端武器,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创造”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借造”之间有什么区别,对此有何感悟?
回顾整个课堂,教师讲授的环节并不多,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评价等知识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起到了辅助引导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了学生的“静学习时间”。
洋务运动教案 篇11
1.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和主要资料。2.3.【学习任务】
一、知识链接`
在甲午海战中,中国自己制造的“平远号”铁甲舰一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这艘铁甲舰就是洋务运动时期建造的。那么什么是洋务运动呢?洋务运动的主要资料又有哪些呢?
二、问题探究通读教材P28--30,自主、合作解决下列问题(一)新知探究:(温馨提示:独立学习,勾画教材;小组交流,解难质疑)知识点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前期:以“”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等。
(2)后期:以“”为口号,开办一批近代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张之洞创办的等。(3)筹划海防: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北洋和三支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结果:在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2.性质:一次失败的的自救运动。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洋务运动教案 篇12
一、说教材地位
新编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共有8节,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个阶段,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教材主要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等方面内容。头绪多,内容丰富。
《洋务运动》是本章的第二节。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习本节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代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洋务派、顽固派、洋务运动的时间、主要代表、口号、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等基本内容。
2、德育目标:
通过对洋务运动发展过程的了解,认识顺应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过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
3、能力目标:
通过对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材分析:
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
难点:全面、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
四、说教具:
学生学习提纲,自制课件。
五、说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导读—共析—巩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教师以设疑、析疑为主;学生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为主。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多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
1、问题导读:教师依据教材,设计了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初步理解教材。①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有什么不同?②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③洋务运动为什么会破产?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2、异同比较:①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洋务运动的背景:a、内忧外患,为维护清朝封建统治;b、外国技术逐渐传入;c、慈 禧太后采取支持的策略;d、总理衙门的推动。②师生共同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a 、不同点:对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态度不一样;d、相同点: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3)补充说明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学生归纳:检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笔记,对洋务运动的“分期、口号和主要内容”是否完整归纳出来,并请学生简要回答:(1)两个阶段:60年代至70年代“自强”;70至90年代“求富”。(2)主要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举办新式教育等四个方面。然后教师扼要地点明军事工业的性质是封建性的,而民用工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4、深入分析:依据教材内容的提示,要求学生结合已知知识,对洋务运动破产的四个原因展开分析,重点理解“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进一步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中国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是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障碍。
5、客观评价:洋务运动最终是破产了,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引导学生客观地、辩征地对洋务运动加以评价,这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重在提示:要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去分析;切入点是洋务运动的目的、实践及其影响。
七、练习巩固:
i. 小结:目的——主要内容——结果
ii. 布置作业:P39问答题第二题、P40阅读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