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教案 篇1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板书:94=36(个),49=36(个)。
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板书:94=49。
教师:你还能写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
板书学生举出的算式。
如:152=215
85=5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学生2:这就叫乘法交换律。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
2教学例2
出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824)68(246)=1926=8144=1152(户)=1152(户)
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824)6=8(246)。
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1652=16(52)=35254=
35(254)=121258=12(1258)=
观察算式,有同样的特点吗?每排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
板书:1652=16(52)35254=35(254)431258=43(1258)谁能说出这几组算式的规律?
学生1:每个算式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
学生2:每排左、右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
学生3: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的积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的积,值不变。
教师:谁知道这个规律叫什么?
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教师板书:(ab)c=a(bc)。
教师:这个规律就叫乘法结合律。
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面看同学们会不会用。
二、课堂活动
1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出依据。
2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
2315217(1254)17125439(258)3925823(152)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西师版小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一幅图中两个已知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并理解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1、数的组成游戏。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许多果树都会在这个季节收获果实。秋天有许多同学喜爱的水果,你喜欢什么水果?就让我们一起去果园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1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有7筐苹果,5筐梨,一共有几筐水果?指生列出算式。(7+5或5+7)猜测,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会不会是一样的呢?为什么?让生经历用小棒来感知过程。
小结:这两个算式算的都是水果的筐数,所以是相同的结果。
总结算法:
归纳:知道了这两个算式会有同一个结果,我们计算出了一个,就知道另一个的结果。
生独立练习。
指生说出你是怎样算的。
用7+4=11还能算出哪道加法算式?
自己举出两个加数是7的算式,要求和相同。
如: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2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猪八戒有5朵花,孙悟空有6朵花,它们共有多少朵花?
指生列示。
5+6和6+5。
独立计算,并把算法与同桌进行讨论交流。
对比观察:想一想6加几和刚才学习的7加几有相似的地方吗?哪些地方相似?
归纳7加几和6加几的计算方法:7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3和几,6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4和几,都是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得10后,再加余下的数。
师:同学们能从中发现规律,真不错。请大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学习了“7,6加几”,进一步巩固了“凑十法”,课后同学们要进行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西师版小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的8个生字,认识并会写新部件欠字旁。
2、能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扩词练习,丰富词汇,体会本课的新词,学着积累和运用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新春欢乐的气氛,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并引导学生喜欢读儿歌,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会其中的4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朗读情景教学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激趣
1、播放欢庆新春佳节的场景,激发学生情感。
2、读课题,说说新春佳节你最喜欢干什么。
3、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说说读完这首儿歌后你了解新春佳节是怎么过的。
二、自主识字,同桌交流
1、提出的生字,以请小老师的形式正音巩固。
2、自主识字、学词,同桌交流检查。
3、以“开火车”的形式集体交流,老师适时点拨难点。
三、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再读儿歌,想象一下小朋友在新春佳节时的摸样,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2、请学生读,集体评介。
3、请同学们同样怀着高高兴兴的心情再读读儿歌,比比谁读得。
四、联系实际,畅谈感受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说说自己家怎么过年的。
五、扩展活动
1、唱《新年好》。
2、交流介绍春节的风俗习惯。
3、让学生了解其他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能了解多少就了解多少。
西师版小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9+()=108+()=107+()=106+()=105+()=104+()=1010+5=()10+3=()10+8=()
3=2+()4=2+()5=2+()6=2+()7=2+()8=2+()8+()=108+2+1=()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五五一双手。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凑十法)
师问:同学们通过第一个信息跟问题,知道怎样列式吗?(板书:8+7=)
师问:8+7这道题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现在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同桌说一说讨论一下。
指名用小棒演示说计算方法。
师说: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如果没有小棒,计算8+7应该怎么想呢?
把小棒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先仔细想一想,再小组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②计算8+7时怎样想?
①先把8凑成10,把7分成2和5,
②8加2等于10,
(6)总结:凑十法口诀:8加几不用怕,借个2凑成10,计算起来对又快。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是8加几的计算方法。你学会了吗?先想想8加几怎么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想认识他吗?出示:潇洒哥图片。
师说:左边摆8个菠萝,右边摆6个菠萝.(指名一个同学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圆片)
看图,自己小声说加法算式。
师问:8+6怎样想?请同学们边摆圆片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一个同学上前边摆边说计算过程。
8加几的算式你能写出哪些?把你想到的写在纸上。
看算式,找规律。
8+3=118+4=128+5=138+6=148+7=158+8=168+9=17
1、计算8加几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
2、8加几与9加几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西师版小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
2、初步掌握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口算11减几。
3、养成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口算11减几。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11根小棒(10根1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老师问你一个问题,喜欢看少儿频道吗?
生:喜欢。
师:喜欢那聪明、活泼又可爱熊大熊二吗?
生:喜欢。
师:那老师告诉你们哟,今天熊大熊二就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给你们带来了两张精美的卡片,想不想看?
生:想。
师:第一张卡片来了,你能从11倒着数到0吗?那你们数一下。
生:11,10,9,8,7,6,5,4,3,2,1,0
师:真不错。那我们再看一下第二张卡片是什么?
9+()=118+()=117+()=116+()=11师:熊大熊二不但给我们带来了精美的卡片,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奖品,被锁在一个11减几的屋子里(板书课题:11减几),要打开小屋必须闯过几个难关,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二、文具迷宫(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15-2=
师:老师要从这15根小棒中拿掉2根,你会列算式吗?
生:15-2
师:怎么从15根小棒中拿掉2根?请生上台来展示。
2、11-2=
师:下面,如果老师要从这一捆零一根小棒中拿掉2根,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呢?
师:也就是说零的一根小棒能不能直接就拿出2根呢?
生:不能。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零的一根不够拿出2根小棒?我们该怎么办呢?现在小朋友自己用小棒代替铅笔来从11根小棒拿走了2根,还剩多少根?
a、生独立摆一摆。
B、生上台展示拿法。
C、课件展示,教师板书。
师:其他的小朋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同学们,你们看一下,一共用了几种方法来算11-2的?
3、试一试11-9=
你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11-9等于几吗?
三、合作交流
教学例3
师: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11-8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A、小组交流。
B、请生汇报。
师: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算。
四、应用拓展
(一)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2题。
生独立做
请生展示
2、点蜡烛。
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再抽生口答,个别题叫学生说算法。
(二)应用拓展
1、买东西
2、猜密码
五、总结思考
1、分发奖品。
2、这节课你收获了些什么?
西师版小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例3,课堂活动1-4,练习十二1-4
教学目的:
1、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3、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2、练习
(1)对口令,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公路长800()飞机飞行高度8000()火车每小时开60()
(2)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计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
四、课后记
西师版小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4、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藏高原的风光图片或歌曲,课件。
2、准备磁带《走进西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拓展视野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并做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介绍的准备。
二、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
2、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上台找出西藏高原。板书课文题目。
三、自读感知,自主识字
1、第一次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不认识的字,给带有生字的词语作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多读几遍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2、第二次自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圈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它们是什么意思。读完后想想,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好后跟学习伙伴交流,相互质疑解疑。
3、检测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读的词。读得正确的全班同学跟读。生不会读或读得不好的,请其他同学教读,再一起练习。
(2)游戏:为图片找朋友。屏幕出示生字词、课文中的难词及表现这些词语意思的直观画面,指名让学生上台用鼠标把词语拖到相应的图片上,拖对了,同学们跟着读两遍。接着出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指导读正确。
(3)整体感知。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
四、品读感悟,自主体验
1、以情激情。播放西藏高原风光录像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师生轻松进入课文情境。
2、师生交流欣赏后的感受。
3、学生带着自己新的感受再自由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神奇”“富饶”“不仅……而且……”等词语)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批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5、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质疑解答。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7、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假如你就是游人中的一个,来到了风光秀丽、富饶可爱的西藏高原,你会说什么?先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8、美读升华,内化情感。带着品读后新的体验和感受走进西藏高原的美景中,美美地读课文。先自由读,再挑战读,看谁能通过朗读把西藏高原的神奇美丽、富饶可爱最充分地表现出来。
五、创设情境,快乐积累
师:“西藏高原可真美呀!为了表现西藏高原的美,课文中哪些好词佳句立下了大功?请你快把它们找出来欣赏吧!”
生找,师建议、补充,展示自己积累的词句和学生交流,提醒学生,将想要积累的词句摘抄到语言积累本上,并要经常翻翻语言积累本看看这些词句,适时运用。
六、实践活动
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其中一至二项完成。
1、进一步查找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当一名“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西藏高原。介绍时,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个“西藏高原在我心中”图片展。搜集来的图片要配上简要的说明。
注意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3、搜集一些有关西藏高原的歌曲,利用班里的电教设备播放给同学们听或自己唱给同学听,也可以把歌词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和同学交流感受。
4、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为你喜欢的一处景点写一段解说词,当一回“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