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基石
──中国核工业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 罗华明
核能,即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自从爱因斯坦发现了它的巨大威力之后,核总是与战争和毁灭联系在一起。1945年,投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造成了10多万人的死亡,也改变了战争的进程。20世纪50年代初,身处冷战中的前苏联开始了核能发电试验。1954年,全球第一个核电站开始运行,从此掌握了核技术的国家纷纷展开了核能开发,兴建核电站成为一些国家替代能源的重要方式。经过50年的发展,目前,全球有约440座核电站正在进行。核能提供了全人类16%的电能,在法国、立陶宛等几个国家核能发电比例达到了80%。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中国的老百姓第一次体会到能源短缺的苦恼。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困局,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核能源,尽管建核电站投资巨大,工程建设浩大复杂,但是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内陆省份却依旧积极争取。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核科技人员只有10多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原子能研究所前身)成立一年后,也仅聚集了30多人。1955年1月,当中央做出创建核工业的战略决策时,碰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缺乏人才。
为解决人才难题,当时国家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继续吸收在国外的中国留学人员回国;二是抽调一批专业相近、水平较高的科技人员,改行加入核科学研究;三是让一批大学生改学核科学与核工程专业,充实核工业研究力量。这些年轻人加上近代物理所的研究人员,构成了我国核工业创建初期的科技力量。
时至今日,我国已建立起包括铀地质、矿冶、核燃料、核电、核科学研究等在内的完整核工业体系。50年来,我国核工业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从1955年到1978年,我国核工业进人创业时期,这一阶段,以服务国防建设为主,我国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并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核工业进人了第二个发展时期,军民结合、保军转民、和平利用核电,核电站建设成功起步,核燃料循环产业等取得长足发展,并初步形成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精干高效的新型核科技工业体系。
从我国发现了第一块铀矿石,到铀浓缩厂建成投产,从一大批著名专家和大批高、中级科技人才加入核工业研制阶段,到我国科学家经过9次反复计算,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第一颗原子弹始终是全国大协作的产物。围绕第一颗原子弹的攻关项目,当时全国26个部委和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00多家工厂、院校、科研单位展开了空前规模的大会战。
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举国欢腾。
从此喜讯不断。在原子弹试验后两年零八个月,我国于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空爆试验。19711年9月,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下水。"两弹一艇"伟业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是空前的创举,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核大国的行列,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并在一些原属空白的重要科技领域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人世界科技前沿。继"两弹一艇"之后,中国核事业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我国用比沙巴体育官网:和前苏联少得多的经济投入,在核武器技术领域达到或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
经过第一次创业,我国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一同建立起来的还有"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在茫茫戈壁、深山峡谷中,成千上万名职工隐姓埋名,风餐露宿,不辞劳苦,甘心奉献。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中心工作全面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大规模削减军费和裁军后,核电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建设核电站时,世界各国的核电站已具相当规模,法国的核发电量已占总发电量的70%。考虑到中国能源的有限储量和21世纪的战略储存,中国的决策者果断决定发展核电。
1983年,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动工兴建,这座30万千瓦核电站只引进了部分关键技术,其余均为中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制造。接着,主要引进法国设备的大亚湾核电站也开始建设。
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相继于20世纪90年代建成,并投入安全运营。此后,大亚湾核电基地又续建新的一组100万千瓦双堆核电站;秦山核电基地也续建二期、三期工程。在江苏连云港,引进俄罗斯技术的田湾核电站正在施工之中。辽宁、山东、福建、海南、江西、湖南等省也在积极筹建核电站。
中国现在的核电站有11座,9座已投入运营。按照现在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提出的计划,到2020年,我们能够有4000万千瓦核电,由现在的核电占总发电量的2%以上升到4%。如果从核电机组上来讲,那时我国大约有40个核电机组,所以,还有30个核电机组寄希望能够在2020年以前建成。
中国在发展核电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出口。中国于1984年正式加人国际原子能机构,并先后同10多个国家签订了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协定,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核技术方面的合作与经贸往来。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间防止核扩散的行动,在核出口中,中国一贯坚持用于和平目的,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监督。中国的做法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
专家认为,我国核电的经济性也会优于煤电。一是核电的投资成本将会随我国核电国产化而大幅度降低;二是煤电的环境排放的外部成本高,煤电价格随着开采困难和运输压力增大将大幅上升,煤电的发电成本将会相应大幅提高;三是按照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和评价,当我国贴现率取值5%时,核电的经济性优于煤电;当贴现率取值10%时,我国核电则没有经济优势。而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率或基准利率已连续多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核电是安全的能源,这已是世界能源界一致公认的结论。自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世界核电18年来无一例类似核事故发生。这种高度安全的运行纪录,在能源工业发展史上,包括常规电厂、煤矿、油井、水坝等,是绝无仅有的。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为解决油气资源枯竭和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科学家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和水力发电等替代能源。
为了全面把握核电的价值,专家们曾细致地考察水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结论是,水电对2020年以后能源结构优化很难再做出实质性的贡献,而除水电外的其他可再生能源中,如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这些资源虽然可再生,但再生资源数量有限,不可能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并最终解决能源的需求问题。我国如果能逐步提高核电在电力中的比重,特别要在经济发达但常规能源短缺的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核电,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