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国多地都出现了洪涝灾害,给受灾人民带来了非常大的威胁和生活上的困难,灾后很容易出现卫生灾害,该如何预防呢?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了“洪涝卫生灾害预防措施”,一起来看看吧。
洪涝卫生灾害预防措施
近日,我国华北、东北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国家疾控局发布《洪涝灾区环境卫生处置与预防性消毒指引(2023版)》,为各地有效做好公共卫生灾害预防工作作出指引。
用水:家庭用水优先选择瓶装水,取水容器及输水管道全面消毒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公布信息显示,洪涝灾害发生后容易增加公共卫生灾害发生概率。洪水将大量人畜粪便、垃圾、动物尸体等冲入水中,可能造成致病微生物污染,使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暴发风险增加。
指引明确,家庭用水应优先选择饮用瓶装水。如无瓶装水,则应煮沸后饮用。储水和取水容器以及输水管道,在使用或重新启用前应进行全面冲洗和消毒。
洪涝灾害受损严重地区卫生部门及疾控机构已组织各级卫生监督队伍,对灾区受污染饮用水实施全覆盖式巡查。水利部门加快修复被损毁供水设施,加强对重点风险水质指标监测和临时应急供水保障。
灾区群众要注意不喝生水,不喝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群众优先选择饮用瓶装水,如无瓶装水则应完全煮沸后饮用。
在非直接饮用的生活用水方面,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消毒中心主任沈瑾提醒,家庭如果使用缸(桶)水或手压井水,一定要对水做好消毒处理。
若取回的水较清澈,可直接消毒处理后使用。若很混浊,可经自然澄清或用明矾混凝沉淀后再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为漂白精片或含氯泡腾片,按加氯量4至8毫克每升投药。
清污:及时清理淤泥和垃圾粪便,不食用被洪水浸泡过的食品
指引明确,各地根据灾情及当地传染病发生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及时开展环境卫生清理与消毒工作。应及时清理淤泥、动物尸体、垃圾和粪便,做好无害化处理。清污所产生的大量垃圾应及时清运,严禁倾倒河中。
洪水过后留下的淤泥和积水容易导致媒介生物滋生。受灾群众要及时清除庭院和居室内的淤泥和积水。地下室的水如果积存较多,需根据情况分批抽出,避免短时间全部抽出导致结构损坏、墙体坍塌。
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煮沸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灾后个人住宅室内环境和物品也应进行充分消毒。墙壁、地面可采用有效氯500毫克每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家具、卫生洁具等生活用品清洁后,也要用含氯消毒剂溶液冲洗、擦拭或浸泡。
灾区群众不应食用任何被洪水浸泡过的食品,可蒸煮食品要充分加热后食用。同时,要加强手卫生和个人健康监测。如饭前便后、哺乳前、护理病人前后、接触动物或动物尸体后等情况下,均需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接触洪水后若出现腹泻、呕吐、发烧或腹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消毒:选择对人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方法,防止过度消毒
根据指引,工作人员要了解各种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尽可能选择消毒效果可靠,简便易行,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友好的消毒方法,正确实施消毒措施。一般情况下,外环境以清污为主,重点区域清污后再进行消毒处理。不应对无消毒指征的灾区环境、交通道路、路面、帐篷等进行喷洒消毒,防止过度消毒现象的发生。
为做好重点区域消毒工作,疾控中心已成立防疫指导组,指导受灾地区做好涉水路面、农户庭院、厕所消杀等工作。疾控中心发布汛期健康提示,指导洪涝灾区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清洁卫生与预防性消毒工作。
受灾群众安置点、医院、学校、幼儿园、集贸市场等与人们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场所是灾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的重点区域。这些重点场所清污消毒后,要开门开窗加大室内空气对流,及时通风。群众使用清洁剂和消毒剂时,应仔细阅读并遵循产品标签上的使用说明,不要混合使用。对受淹厕所、牲畜养殖场所等也应进行全面消毒。
洪涝灾害的定义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中国气象上规定, 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5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种。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洪水不但淹没房屋,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们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建设的破坏。
洪涝灾害预防措施
提高对暴雨的预报准确率
暴雨可以直接成灾,而持续性大暴雨或者是连续的数场暴雨更可以造成洪涝灾害。因此,准确预报暴雨的地点、范围、强度等,以及准确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对于更好地做防汛准备工作,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还要提高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完善灾害应急响应系统。对于大暴雨这类灾害性天气,强降水过程多从中尺度天气系统中产生。
因此,为了更好地防灾减灾,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科学研究,提高对暴雨、大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和业务监测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小尺度监测基地的建设和改造,以便更好地发挥作用。
暴雨洪涝灾害一旦发生,发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及突发气象灾害防御指南。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门要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级气象灾害相关管理部门及时将灾害预报警报信息及防御建议发布到负责气象灾害防御的实施机构,使居民及时了解气象灾害信息及防御措施。在应急机构组织指导下,有效防御、合理避灾防灾,安全撤离人员,将气象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洪水来时避险第一
当有洪水发生时,一定要先进行避险,这样可以使损失降到最低。
洪水来临时,要关闭电源、煤气,尽快撤到楼顶避险,立即发出求救信号。为防止洪水涌入室内,最好用装满沙子、泥土和碎石的沙袋堵住大门下面的所有空隙。如预料洪水还要上涨,窗台外也要堆上沙袋。
如洪水持续上涨,应注意在自己暂时栖身的地方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和烧水用具。
如水灾严重,所在之处已不安全,应考虑自制木筏逃生。床板、门板、箱子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划桨也必不可少。也可考虑使用一些废弃轮胎的内胎制成简易救生圈。逃生前要多收集些食物、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颜色鲜艳的旗帜或床单等)。
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雨天汽车在低洼处抛锚,千万不要在车中等候,要及时离开汽车到高处等待求援。
如洪水没有漫过头顶,且周边树木比较密集,可考虑用绳子逃生。找一根比较结实且足够长的绳子(也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替代),先把绳子的一端拴在屋内较牢固的地方,然后牵着绳子走向最近的一棵树,把绳子在树上绕若干圈后再走向下一棵树,如此重复,逐渐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离。
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
离开房屋逃生前,多吃些高热量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点等,并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注意关掉煤气阀、电源总开关。如时间允许,可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藏在柜子里。出门时关好房门,以免家产随水漂走。
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等待救援。
居住在山洪易发区的居民,平时应尽可能学习了解一些山洪灾害防治知识,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随时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晚上更应十分警觉,随时加强监测,一有异常,应立即脱离现场。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专家提醒,这可作为防洪的基本思路,首先要选择登高避难的方式,并利用各种通讯设备发出求救信号。
在山区丘陵环境下被洪水围困时,只有固守在高地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被洪水困于低洼地带情况危急时,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同时要寻找各种较大的漂浮物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