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比较课件”是我们为大家的细心搜集,如果有时间可以读一读本文希望你喜欢。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讲义是课堂教学必要的辅助材料。
比较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比较方法,会比较数的大小。
2、注重比较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值的实际意义。
3、指导学生学会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比较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整理知识框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及自我复习的能力,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比较。
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具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比较、判断、分析中落实教学目标;在探究的方式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发现数的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在生成中突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快乐起航
师:同学们,今天小猴给大家带来四个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你们还记得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数的大小”的比较。让我们和这几个好朋友快乐起航吧。
二、快乐畅游
第一站:整数、小数的大小比较
比一比,谁是记忆小明星。
1、谁能说一说怎样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2、学生汇报。
3、师:(出示课件),回顾比较方法。
4、课件出示训练题目,学生尝试解决。
第二站:分数的大小比较
赛一赛,谁是合作小能手
1、分组练习: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2、小组汇报,总结方法。
3、教师出示课件,指名读课件内容。
4、练一练: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比较方法,集体订正。
第三站: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大小比较
拼一拼,谁是智慧小精灵
师:单独比较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方法大家掌握了,那么,如果一个题里既有分数、小数,又有百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出示例题:比较72.5、0.7255和0.755的大小)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比比谁的做法好。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比较方法。
三、快乐拾贝
四、闯关我最棒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满载而归。在回来的路上,小猴子还想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闯关吗?
第一关:挑战自我(出示课件)
第二关:战胜自我(出示课件)
第三关:勇敢面对。(出示课件)
第四关:突破极限。(出示课件)
五、评价激励
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小猴子也很佩服你们,还要向你们学习呢。希望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比较课件 篇2
一、自主活动,感受数的顺序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请同桌同学相互从1数到100,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生:同桌同学相互从1数到100。
师:同学们翻开书第33页,请做例7。
生:认真填表,思考题中所提的问题。(同时,老师准备好例7挂图,请一位同学把挂图中的表填好。)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填得对不对。
生:共同反馈,加强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记忆。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例7中的三个问题。
生:同学们讨论。
师:从表里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有趣的排列?
生1:第一列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1,十位上的数字从第二位起,分别是1、2、3、4、5、6、7、8、9。每个数都比它上边的数大10。
生2:最后一列上的数分别是10、20、30、40、50、60、70、80、90、100,每个数都比它上一行的数大10。
……
师: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例7。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拍手掌,从100数到1:“100、99……”。
二、小组活动,探索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与老师出示的75相邻的两个数都是75的好朋友,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找出来,写在你手中的纸卡上。
生:全班同学们在纸卡上写数字。
师:请同学们把75、74、76这三个数按照数的顺序写出来。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谁大,谁小,谁最大,谁最小,为什么?并且用不等号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生:同学们写出三个数的顺序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对三个数大小的见解。
师:请小组派代表汇报你们组的结论。
生:全班学生反馈。76比75大l,75比74大l,76最大,74最小。
师:48、40、49谁大?谁小?为什么?谁来说说。
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74、75、76与40、48、49这两组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怎样比较这样一组数的大小?请小组讨论。
生:讨论出这两组数的共同特点是:十位上的数相同,即有相同的几十个。因此,比较大小时,只要比较个位上的数字的大小即可。得出:比较十位上数字相同的数的大小,只要比较个位上的数字的大小,个位上数字大的数大。
师:老师出示数30,比它小的整数十数都是它的好朋友,请同学们在纸卡上帮助老师写出它的好朋友。
生:写出数10、20。
师:请同学们把30、10、20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说这三个数谁大,谁小,谁
最大,谁最小,为什么?
生:写出数的顺序,并在小组内交流10、2O、30大小关系。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10、20、30大小的关系。
生:因为两个10的和是20,所以20大于10;又因为20加10得30,所以30大于20,大于10。30最大,谁最小。
师:请同学们在纸卡上写出比50大的整十数。并在小组内说说谁比谁大几十,谁比谁小几十。
生:小组活动,完成老师提出的要求。
师:请同学们把黑板上的小人手中的卡片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生:学生填卡片,然后师生再共同反馈。
师:同学们做得都挺好,但38
生:小组议论。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38小于45
生1:38比40小2,而40比45小5,因此38比45小。
生2:38是三十多个,而45是四十多个,四十多个比三十多个大。所以38小于45。
生3:拨计数器,也可以得出38比45小。边拨计数器边说。
生4:……
师:请同学们在○中填上“”号。
28○9642○3837○84
生:解答。
师:这三组数有什么特点?怎么比较这样数的大小,小组内讨论。
生:它们的十位上的数字不同,比较这样数的大小,只看十位上的数字,哪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大,这个数就大。
师:请同学们做书上第34页的“做一做”。
比较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请学生猜测,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2、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为什么这么想。(师可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性)
3、交流讨论,比较不同的方法,选择操作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4、生实践操作后汇报结果。(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比较水多多少
1、师:现在我们已知2号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预设1:生可能会直接说用有刻度的杯子,师需追问: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假如没有有刻度的杯子,该怎么办?
预设2:生可能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
预设3(可接预设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帮助测量,师可追问:用小杯子量了,还多出半杯怎么办?如果想知道得更精确,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2)生实践:自制的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
测量的结果相同吗?
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
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三、认识并使用量筒
1、师介绍量筒,并提示“测量要求”,问:
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和我们自制的刻度比较,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量筒要平放?
为什么视线要与液面保持水平?
2、请学生用量筒测量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量筒,或上课时间不够,可采用教师演示方式进行)
3、师:你们知道这样一瓶矿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吗?(出示食物或照片)这个数值就表示了一瓶矿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体积了。
4、师:5毫升水大概是多少呢?
比较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有关现象,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用此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什么娱乐节目?
生:非常6+1幸运52
师:今天就让幸运带给我们五年级二班每个人好吗?在幸运52的幸运擂台挑战之前要知道我们班的课堂比赛规则:(wWw.zUOweN101.COm )
A、把我们班分成四大组,如果哪一组回答问题出色,或者回答问题积极相应加上两颗星。
B、如果哪一组不听人家的回答则倒扣一颗星。
C、最后看哪一组胜利相应进行奖励。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些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板书:分数大小比较)
(二)小组探究互帮释疑
师:(出示学校的平面图,上面标出操场、教学楼的面积分别占学校总面积2/9与1/4。)谁能说说是操作的占地面积大?还是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大?
生: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大。
生:操场的占地面积大。
师:同学们可以通过折纸、画图、想象、语言表达等方法,来验证自己刚才的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
(三)、汇报讨论,教师解惑
师:谁来说一说,2/9与1/4哪个分数大?
生1:我们这组用的是折纸法,把二张同样大小的纸,一张平均分成9份,取这样的2份;另一张平均分成4份,都取这样的1份,从纸上可以看出
1/4>2/9
......
生2:以前我们学过怎样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和分子相同的分数,经我们组的一致讨论,将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或分子相同的分数就便于比较了。
师:那么大家试一试吧
(学生试做,汇报)
生3:可以先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1/4=9/362/9=8/36所以1/4>2/9
生4:可以先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1/4=2/82/8>2/9所以1/4>2/9
师(小结):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就是通分。
幸运挑战
比较5/6和7/8,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生5:可以用5、7的公倍数35做分子,依据分数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变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后再比较
生6:可以用6、9的公倍数54做分母,依据分数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通分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后再比较
生7:可以用6、9的最小公倍数18做分母依据分数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通分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后再比较
师:同学们思考生6和生7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通分的方法?为什么?
生8:生7的方法好,因为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比较简便。
生9: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这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各不相同,不能直接比较大小按通分的方法我觉得麻烦,由于这两个分数都与1接近,可先用1分别减去以上两个分数,再比较所得差的大小,然后再判断原分数的大小。
因为1—5/6=1/61—7/8=1/81/6>1/8
所以5/6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多种方法的得到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今后我们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就不需要画图、折纸等方法了,那么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怎样比较?谁来完整的说一次。
生10: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异分母分数通分后按分母相同的分数或分子相同的分数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
(四)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幸运擂台
1、把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3、师徒二人安装同一种机床,师傅安装3台用4小时,徒弟安装5台用6小时。谁安装的快?
4、在1/6>1/()>1/8中,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整数?
[设计说明:课堂上安排一些巩固性练习,十分必要,这样做就能使学生不但明其理,而且成其能,把双基真正落到实处。]
(五)回顾总结,学习评价
1、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
比较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订正时,老师板书)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板书:
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
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单位:厘米
(由学生口答,老师写在投影片上)
投影演示,把上面两个图形,抽拉成下图.
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积相同,周长不同)
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课后作业
1.填表.
图 形
边 长
周 长
面 积
长方形
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方形
长7米,宽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2.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容易混淆.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进行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弄清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时,出示例题的图形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面积与周长的3点不同.为加深学生理解面积与周长的3点不同,老师又提出了如果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是不是也存在这三点不同呢?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加深认识.
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探究活动
拼图形
活动目的
使学生通过拼摆图形,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
活动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四张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活动过程
1.学生用四张纸片任意拼摆图形,每摆成一个就在白纸上描出来.
2.小组讨论(1)哪个图形的线段总长最长?有多长?
(2)哪个图形的线段总长最短?有多长?
3.全班交流:从上面的讨论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
有多种多样的拼法,下列各图是其中的一部分.
讨论会:最短的路线
讨论目的
1.进一步熟悉周长的意义.
2.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精神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题目
从下图左上角的房子出发,要经过每个圆圈,最后回到房子.哪条路线最短?有多长?
讨论过程
1.教师投影出示讨论题目.
2.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选出一条最短路线.
3.每组选派代表演示最短路线,并说出多长.
4.全班选出一条最短路线.
比较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
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不信,你们看:
(教学设想:通过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导入 ,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下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E、认识 “=”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 4 =4 读作:4等于4
等号
③指导书写“=”
(教学设想: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让他们自己写,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2)认识“>”、“
①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怎么比?
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2)、认识“>”、“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的名字叫什么?(大于号)
这个式子怎么读? 3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有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教学设想:记住“>”、“”、“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 3 ○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4 ○ 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 最少
(5)填一填:
7 ○ 3 4 ○ 9 3 ○ 3 5 ○ 8 10 ○ 1
2 〉 □ 6 〉□ 6 =□ □ =8 □〈 9
总结:(略)
教学设想: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