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官网_新沙巴体育投注【app平台登录】

图片
出国留学网

目录

李清照课件(模板10篇)

字典 |

2023-08-23 11:15

|

推荐访问

李清照课件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制定好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核心素养之一。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对“李清照课件”进行了编辑,我们的网站致力于为您提供更多优质的信息!

李清照课件(篇1)

  《武陵春》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对联导入,让学生猜猜讲的是什么人物。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去万个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这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所作。其时,丈夫赵明诚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已经53岁了,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二、教学新课

  1、读一读

  (1)听读,注意语气、语调、语速。

  (2)跟读,注意读准词的节奏。

  (3)自由朗读,体会词人在词中流淌的情。(愁)

  (4)请一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愁情。

  (5)请学生以4人一小组用最能表现愁情的方式来演绎这首词。

  2、品一品(品味词的意境和体会作者的感情)

  (1)提问: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文眼)

  学生回答:愁

  (2)提问: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作者是怎样写愁的?

  学生回答:①“风住尘香花已尽”:风儿停了,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己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又是春意阑珊的季节。这句交待季节特征——暮春时节。

  ②“日晚倦梳头”:此句是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通过妇女特有的生活细节——倦于晨妆,反映了词人的满怀愁绪。

  (3)提问:“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闻说”、“也拟”’只恐’表达词人一种什么心理?

  学生回答:“闻说”、“也拟”、“只恐”欲抑先扬,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4)提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比喻。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化虚为实。

  3、说一说。

  李清照的生活状况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中晚期,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李清照的愁情诗在其诗中占绝大多数。

  4、赏一赏:

  拓展迁移赏析《如梦令》、《醉花阴》

  其离愁表达的是一个卓异女性在封建时代满腹愁怨的生存状态;表现家国之愁的词倾吐的是一个女性对国破家亡的生命体验.

  5、理一理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唱一唱歌曲:武陵春

  演唱:王笑微

  三、结束语

  《是你》教师作品

  备用资料:《如梦令》资料: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

  《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不久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武陵春》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二、教学新课

  1、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

  2、合作探究:

  ⑴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意境。

  ⑵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词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⑶“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⑷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个别进行辅导,然后集体交流。

  3、重点解读:

  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

  学生自主考虑,寻找“美点”,集体交流。

  4、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搜集古人写“愁”的句子。

  三、总结

  这首词与《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四、类文阅读

  李清照的《醉花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

  2、练习第一二题。

李清照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3)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

  (4) 了解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

  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

  资料链接

  -----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

  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 〈〈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引导: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感悟词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

  引导: 联系作者生平遭遇

  思考---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两首词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呢?

  提示: 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谈自己的感悟,既可以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

  教师小结并板书:《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附板书:

  愁 《醉花阴》-------离别相思-----苦

  〈〈声声慢〉〉------国破家亡夫丧------痛

  拓展理解,深入体会

  引导:其实,愁是李清照词中常见的字眼,老师从李清照词中选取了几句给大家,请同学们读一读,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咀嚼品味,进一步体会李清照词中浓郁的愁绪

  资料链接:怎一个“愁”字了得!

  1、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3、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4、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活动:学生诵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谈体会

  再读诗词,赏析艺术特色

  引导:李的一生,尤其是后半生,几乎过着与愁苦相伴的日子,她是个多愁善感之人,更是个写愁高手,现在就让我们再回到这两首词中,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愁的,两首词在写法上是否也有所不同?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讨论这个问题

  提示: 可以从词的语言、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活动1、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上面的问题

  活动2、师生互动交流,欣赏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活动3、学生结合自己读过的李清照,简单概括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特点

  教师小结: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的特点,李前期词真实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 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词风清丽明快,语言婉转含蓄

  后期主要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词风凄凉低沉,语言深沉凝重。

  附板书:

  语言 意境 表现手法

  《醉花阴》含蓄凝重 清新宁静 借景(意象)抒情借生活片段表达内心情感

  〈〈声声慢〉〉率真自然 凄惨悲凉 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倾听歌曲,拓展练习

  资料链接:学生欣赏〈〈一剪梅〉〉歌曲,完成练习

  问题:(1)〈〈一剪梅〉〉是作者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请说明理由

  (2)借景(意象)抒情,借生活片断表达内心的情感,是李的主要艺术手法,试结合这首词中的具体词句分析这一特色

  学生总结

  教师布置作业

  搜集李的作品加以赏析

  教学反思

  《醉花阴》和〈〈声声慢〉〉分别是作者前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因而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所以,我设计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这两首词。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鉴赏的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能感受形象,品位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和情感世界,因此,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认真审读,整体感知、感受形象,体味意境、咀嚼玩味,品味语言、立足主旨,赏析技巧。

  本课侧重于教给学生欣赏诗词的方法,学习诗词重在诵读,在读中赶,在读中悟,在读中品,所以整堂课的教学是按着“读-悟-品”这条主线展开的。听读、自由诵读、个别诵读等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充分朗读,从而为后面的感悟、品味作铺垫。此外,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生平经历理解词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情感,教会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欣赏诗词。

  在整个教学预案中几乎找不到问题的答案,那么答案在哪里?答案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答案产生在学生的读-悟-品的过程中,我们的任务并不是为学生提供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解决,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所以,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悟与见解,我只是给予评价和引导,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能力!个人觉得欠缺的是在拓展练习结束后,学生进行总结,那么老师我应该也要做个总结,不能因时间紧而草草收尾,留下遗憾!

李清照课件(篇3)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词人展转于杭州,越州(今绍兴),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但她一直关心国家大事,也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

  李清照擅长写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的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的深沉伤感,她的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严肃而深刻的描绘,于委婉细腻中一洗以往词作的妩媚不实的'气氛,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词文赏析:

  1.“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疏”字应解为“疏狂”,侧重于“狂”字。

  2.结合杜甫《三绝句》诗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3.尽管饮酒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狂风骤雨,现在怎么样了。

  4.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5.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却道”有丰富的内涵,请同学们说说看。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

  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7.“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

  “绿” 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8.词人为什么这么惜花?

  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三.板书设计:

  雨疏风骤→借酒消愁→怕见落花→绿肥红瘦。

李清照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你知道她是谁吗?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

  走近李清照:

  1、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词》。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2、李清照大事记: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18—42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42岁: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3、代表作品:

  (1)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后期代表作:《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李清照和“闺怨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三、诗歌赏析对比鉴赏,“愁”之不同

  下面我们就来走近《李清照词两首》,来感受一下这两首词分别写出了什么情感?这情感有没有异同点?

  (一)找出词眼:这两首词都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试在词中找出表达情感的词眼。(愁)。

  这两首诗词都写“愁”,究竟愁情有何不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

  (二)走进《醉花阴》

  1、美读诗歌。

  (1)听朗诵作品: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学生朗诵展示。

  2、思考: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愁?

  3、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写作此词的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调官异地。深闺寂寞,她深深地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她便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赵明诚。

  《醉花阴》这首词写于北宋末年,当时丈夫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极度思念之下而写成此词。

  《醉花阴》佳节重阳孤寂思夫(相思思念丈夫,南渡前,寂寞无聊之愁。)

  4、词人是从哪些方面写相思之愁的呢?

  5、上阕中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点出了愁的长久。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

  “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

  “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透”点出了秋寒心冷,辗转反侧。

  6、问题探究:这首词的意境是怎样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概括上下片内容。

  凄凉寂寥的意境思念丈夫的情感寂寞忧郁的基调

  上片重阳思亲(写愁)下片饮酒赏菊(写瘦)

  本词通过多方渲染烘托,刻画了一个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

  (三)走进《声声慢》

  如果说《醉花阴》抒写的是早年相思之愁、甜蜜的愁、离愁、闲愁,是闺愁;那么这一首词抒写的是怎样一种“愁”情?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1、美读诗歌:

  (1)听朗诵作品:

  (2)学生朗诵展示。

  同学们已经体会到《声声慢》的愁情了,那么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

  2、请同学们找出直抒胸臆的词句。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动作若有所失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环境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心理感受沉痛凄厉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

  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的愁,具体指哪些愁。本课是自主学习课程,下面就请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结合写作背景和诗句赏析这愁包含了哪些情感?

  3、学生合作探究,赏析“愁”

  A、学生小组讨论(5分钟)

  B、学生展示(展示中老师点拨总结)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并非酒淡,而是愁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又让诗人意绪全无。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愁肠愁更愁。一个“淡”字突出作者晚年的凄凉,心境的凄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天大雁由北往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故觉得大雁是旧相识,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从而抒发对家乡的怀念。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诗人任凭黄花盛开,此时也无心攀摘,甚至让菊花在枝头堆积,直至凋落。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来赏花,而今谁又有这兴趣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凄凉的心境与残秋败花融为一体,更是愁上加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好不容易到黄昏,偏巧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诗人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那颗破碎的心上。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这些愁都源自国破之悲。

  C、在分析鉴赏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起再诵读这首词,深入地体味李清照无限愁情。

   四、合作探究,拓展研究,品味意象

  1、那么李清照是怎样表现这种愁情的呢?她是借什么来营造这种氛围的?

  找出本词出现的经典意象:

  淡酒、秋风、大雁

  黄花、梧桐、细雨

  2、分组讨论整理含有这些意象的诗句,总结常见意象的象征义。

  (1)有关酒的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师生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雁”意象的诗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3)“黄花”意象的句子: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征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4)有关“梧桐”意象的诗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之物

  (5)有关“秋风”意象的诗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之物

  (6)有关“雨丝”意象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结论:雨丝,即愁丝。

   五、对比鉴赏

  《醉花阴》闺怨之愁(离别、相思)

  《声声慢》家国之愁(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六、课堂小结

  易安体与其他宋词名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充满一种纯净而高雅的女性意识。唐宋词诸多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男性词人塑造的,而在易安体中,女性成了抒情主体,词中的女性形象就是女词人自己。她向整个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欢乐、忧愁、痛苦和追求,描绘自己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步履艰难的一生。李清照的词的主调就是一个“愁”字。这种愁是她心灵的展示,真情的喷涌,表现出一种对生命价值的内醒和感悟。

   七、赏析音乐,深刻体会李清照诗词之美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体会李词的诗情画意的氛围,让生更深刻地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八、课后作业

  1、整理总结这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2、背诵,默写

  3、查找总结李清照的相关知识

李清照课件(篇5)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qī)。乍暖还寒⑴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无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李清照课件(篇6)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课件(篇7)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宋词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大家都知道,宋词有哪两大派?(生齐答:婉约派、豪放派)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社会里,却出现了著名的女词人,她是──(李清照)。

  生介绍李清照的情况,师展示屏幕总结。

  我们还记得学过她的什么作品?(《如梦令》《醉花阴》)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她的另一晚期作品《武陵春》,

  二、明确目标(屏幕展示)

  目标:

  1、反复诵读,熟能成诵。

  2、把握感情,领会意境。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热爱古文化的感情

  重点:

  反复诵读,把握情感。

  难点:

  意境的领会。

  三、学习新课

  1、先请同学将这首词放声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总结强调个别字:“拟”nǐ,打算的意思,“舴艋”zé měng形似舴艋的小船。

  “载”zài装载(多音字)

  2、整体感知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

  3、精读赏析:

  探究交流活动一:

  师:听得出来,刚才大声读这首词的时候,情绪高涨,兴致很高。那么读了以后,你觉得这首词中的哪一句你最喜欢?

  (生思考、交流。)

  (教师灵活总结。)

  师:接下来,大家可以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再来体会一下作者表达之情。

  (生:朗读。)

  探究交流活动二: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首词作者抒发的是作者心中无边的哀愁,下面请大家结合这首词,展开讨论:作者为何有这么多愁呢?

  (生:讨论。举手,回答)

  师:好,我们在注解中可以看到这首词写作于金兵南侵之后,这时词人的丈夫已亡故,自己孤身一人漂泊于人生地不熟的金华,此时此景,怎不让人顿生“物是人非”之感。

  作者是如何排遣这种“物是人非”之愁的呢?

  生:(讨论)答: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作者打算去赏春(游春)。

  师:哪位同学能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呢?

  (生答。)

  作者最终成行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大家从哪一句看出作者最终没有成行呢?

  生(齐答):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探究交流活动三:

  这首词开头两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好像与后文没有什么关系,应怎样理解?请大家展开联想,讨论一下这几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讨论交流。)

  师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亲人已逝,自己虽然容颜依旧,却已再无人欣赏。看着满地落花,人心中又怎能不哀伤、凄凉?

  4、活动四:(反复朗读课文,体现本节可的重点)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将作者内心的愁绪表现出来。

  (生自由朗读)

  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表演朗读,好不好?

  (指名读生评论。)

  师:好,下面我们一齐来读一遍这首词,加深对她的理解。

  (生齐读。)

  师;谁能试背一下全文?

  四、练习巩固与拓展活动

  1、课内巩固练习见《学案》一。

  2、拓展练习见《学案》二。

  上课前,我们已讲过,李清照虽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但她的词风前后期有很大的不同,这里我们把本文与她早期的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做一比较,看看有何不同,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女词人。先请同学们将这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齐读两遍。

  (生齐读。)

  积累带“愁”的诗词。

  课堂小结

  1、总结学习诗词的方法。

  2、渗透思想教育、爱我们辉煌灿烂的文化、爱国。

  五、音乐欣赏

  放松与巩固。

  六、布置作业

  把学生描写自己心情的文字形成书面,上交。

李清照课件(篇8)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来表现心境方法

  秋天伴随着片片飘零的黄叶来临,萧瑟的秋风、西坠的斜阳、兼有梧桐的细雨共同铺成一张凄楚迷离的画卷,忧伤而令人神往我在每一个季节仰望秋天,我在每一个秋天沉醉怀想我总情不自禁地把李清照与秋天连在一起,与愁绪连在一起,或许她本来就是愁绪的化身吧,她的生命因有了愁绪和残缺而有了令人心悸的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剪梅》,穿越历史的尘烟陪同这位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一起咀嚼她的愁情

  词人闲来心绪不宁,于是想到解闷的办法,看书、喝酒或者绣花等等,但总是进不了状态,不知道为什么,她心里清楚为什么可是没有办法说出来,也没有办法从中解脱出来于是她想到了一个办法,到荷花塘中走(可以联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等句子加深学生的理解)

  深秋荷花塘,荷叶渐渐凋零,会不会引发美人迟暮的感觉呢?也有可能坐在船上,想到自己心上人与自己同游荷花塘的快乐与温馨,可现在呢?自己孤独一人!一个“独”字值得品味啊:以前她和丈夫月夜泛舟,借酒啸歌的情景,那种甜美,那种依赖,那种轻松的感觉会从她内心缓缓流过;眼前寒风过去,偶尔听到几声水鸟的扑棱声,夜晚显得如此沉寂的清冷至此,一种对夫君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而且会越来越浓,心也随之越来越冷,于是,她安慰自己:还是默默走开,回家休息吧

  回家后,她躺在锦罗帐里,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她还是难以入梦,眼前总是浮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干脆起来吧!”,她站到窗前,如水而又清凉的月色洒在院里,也照在她的身上,她的心也随着圆月远去:他在哪?过得怎样?什么时候回家呢?种种牵挂都涌上了心头,“为什么不写信告诉我一声呢,好狠心的人啊!”埋怨,责备,再是狠狠地痛骂,但这样生气又何用呢?要是有他的一封信多好啊?可是“过尽千雁皆不是,斜晖脉脉风悠悠”失望之中,她想“这个狠心的人!不想我,我干嘛想着他呢”

  通过这种联想与想象,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这种情境之中,那种落寞中思念等待,思念等待中失望与怨恨都表现出来从这里看,李清照很像不成熟的生气的少女!

  尽管夜已经很深了,她还是难耐心头的寂寞,走下高楼,来到庭院打发无聊时光,“花自飘零水自流”,这种细微的声音都能够听出来,夜晚多么的静试想,一个人在如此深的夜晚不睡觉却出来散步,女子当中也只有很浪漫的李清照有这种闲情逸致也许,在如此安宁的夜晚,她更能听到自己心灵的声音,好像也只有在这种宁静中听到夫君的声音所以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总结:经过想象联想,同学们对《一剪梅》内容有了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点出文章的情感之美:思念,惆怅,担心,孤独,怨恨和关切都有,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并不会让人感到冰冷和绝望,相反只会让人觉得情真意切,甜美无限,这就是这首词的动人之处

  一般诗词的学习过程总是先从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的背景资料引入,然后同学们再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于诗词进行鉴赏,这似乎成了学习古典诗词的固定模式了当然这样做有助于同学们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更好领会古典诗词的内涵

  那么今天我们这堂课对李清照的《一剪梅》和《声声慢》的比较阅读课就做个尝试,搞个实验,我们反其道而行,从对两首词的细致品读,看看我们能不能凭着已有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两首词的赏析去领会词内外的意蕴

  明确:同:①风格上:都是婉约词,细腻婉转(李清照艺术主张:诗庄词媚,诗如《夏日绝句》)

  2、两篇中都写“愁”绪,乍一看十分相近的,而细细品味,我们便可发现这“愁”的内涵是不同的,正所谓“一般愁字别样情”细品两诗,体会两者之愁有何区别?

  (1)在这两首词中,作者都用了直抒胸臆和融情于景两种抒情方式,我们先来看看浸染词人愁情的景(意象)有何不同?

  花:

  《一剪梅》――“红藕香残”、“花自飘零水自流”

  “红藕香残”从色彩上、气味上写出了荷花的清丽,即使飘零水上,仍是一幅轻盈雅致的图画

  《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然满院盛开,可由于自己憔悴瘦损,也没有心情去摘花赏花花向来喻女子,此处菊花愁损容颜,也指词人如今孤独寂寞,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守护,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

  《一》中,花已过盛期,正自飘零,由花逝,可推知“惜花更惜己”之意,含怨夫婿不归之情;而《声》中“满地黄花堆积”,正是盛时,本该去赏去摘,却因“憔悴损”而失此心,比起前者,此时的词人更显得没有生活的意趣了

  雁:

  《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说“谁寄”,即是无人寄也――相思之情

  《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雁”未必相识,却说是“旧时相识”,这里寄寓着作者两层感情:雁足传书为古诗词中常用之典,此指夫亡之痛;秋雁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雁:《一》中的雁是“回”,与“去”相对,且能使人联想到词人“目送去,目迎来”,对“鸿雁传书”有着深深期盼,只是盼后又是失落:“云中谁寄”之“谁”当然指赵明诚,而又分明指“无人”但这种“失望”程度与《声》一比就轻多了:此时雁并非“回”,而是“过”,便如过客,与词人似不相干,可见词人早断了心中所盼,而“却是旧时相识”一句,竟是有了“避之不及”之意,从有期盼到欲逃避,心情已从“失望”到“伤心不过”了

  ②《一剪梅》和《声声慢》中还有哪些意象传达了词人这种凄苦的心境?

  “三杯两盏淡酒”――喝酒的不经意;喝酒毫无心绪;所以感觉无味;借酒浇愁愁更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一叶而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细雨绵密不断,而愁苦也就络绎不绝

  小结:所有意象,无一不是生愁、牵愁、助愁的,可以说是触处成愁:薄酒浇愁,淡而无味;晚风劲吹,心境凄冷;征雁南飞,离人伤逝;黄花憔悴,飘零沦落;独守窗儿,度日如年;雨打梧桐,更添愁苦通篇写“愁”,而除结句点明之外,全用所见抽感意象来渲染愁情,有“一重未了一重添”之势

  (此情: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这是一种甜蜜的相思之愁)

  离别纵然是苦的,但这种苦是以相思作底蕴的苦,是恋爱中的李清照心甘情愿吞噬的苦,它是爱情的养分,实则是外苦内甜的苦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四字劈空而来,反映了内心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丢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可能是椿萱在堂的幸福,也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溃、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担承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如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然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四字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一种沉痛乃至凄厉的感情氛围已笼罩全诗这三句十四字,实分三层,由浅入深,文情并茂,被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心绪从《一》到《声》,其实是由“幽怨”到“凄苦”的流变幽怨,尚有人事可寄托相思,而凄苦,则人事无处寻觅了,因此可说是从相思无限到了相思无地

  总结:《一剪梅》和《声声慢》虽然都是李清照写愁的名篇,然而我们从对比中可以发现,两者“愁”的内涵是不同的《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生离之愁,其时词人锦衣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声声慢》之愁绪却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这是融合了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泣血之作由此也可看出李清照前后两期诗风的不同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诗穷而后工”,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这些苦难经历像重物压在李清照艺术生命的弹簧上,只要不令弹簧承受不了,那么,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一剪梅》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大约写于词人新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求学之时,词中十分细腻地写出了她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金人南侵后,女词人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这是作者创作的分水岭,相信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两首词的信息整合后能有所体味前期的幸福生活:家庭背景及其所受的教育、美满的婚姻生活(“赌书消得泼茶香”、“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后期的悲惨遭遇: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再婚又离婚、超越时空的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

  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艾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秋天,太多堆积的黄花和残留的叶片,让人产生浓得化不开的清照情结,每个秋天我都会深深地想念她,想她冰清玉洁的性格,凄冷哀怜的命运,还有那美妙绝伦的诗词

李清照课件(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二)过程与方法

  1、熟读背诵全词。

  2、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的意境美,体味词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词

  2、品味叠词的作用。

  3、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教学方法:导读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学习《醉花阴》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但作为一个才华出众、情感丰富的女子难免对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态度,所以尽管生活是满足的,李清照也常常会感到一种惆怅。这种惆怅是来自社会对女子的压抑还是由于她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不能实现,就不得而知。只是这种惆怅常常出现她前期的词中,与温馨、喜悦相互交织。她的两首《如梦令》似乎正好反映出这种复杂的情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表现了无忧无虑、开朗活泼的性格,后一首则流露了她对年华变迁的怅惘,似乎青春也在这暮春的风雨中被摧残而消失。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又如《醉花阴》

  但其后不久,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汴京失守,南宋建立这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笔调回忆了她与赵明诚烹茶赌胜、赏玩金石的欢乐,叙述了南渡后辗转流离、坎坷不尽的经历,抒发心中郁积的哀恸。由于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如今的情怀正如《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作李清照居金华时。久经飘泊,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的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触景生情,越发感到愁苦。在李清照的这一类词中没有正面描写民族灾难的场景,也没有直接呼唤英雄主义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在她心灵深处刻下抹不去的伤痕。她的词中这样写道: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

  明确: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词人,山东济南人。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父李格非,著名学者,“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乱世中的美神”。

  其夫赵明诚 ,为吏部侍郎赵挺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其住所为“易安堂”,李清照也故自封为易安居士。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

  1、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造语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哀凄苦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二、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三、赏析词文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

  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

  3、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4、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重阳佳节,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偏偏丈夫游玩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总结: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这是下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5、下片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中间作者本人的形象在内,说说词中作者是怎样的形象。

  多愁善感、孤寂无聊、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妇形象。

  6、烘云托月的手法。

  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7、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

  A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B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C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四、美读涵咏

  1、请一个同学有感情朗诵。

  2、对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诵,你觉得哪些地方可以读得更妥当完美些?

  3、放录音,听名家的示范朗诵。

  4、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读。

  5、背诵全词。

  布置作业:完成“名师伴你行”。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生归纳婉约词的特点:

  1、景:多写闺阁庭院(李清照的大部分词都在此范围之内;晏殊《浣溪沙》“小园香径独徘徊。”)喜欢描写纤细柔美的景物(杨柳、晓风、细雨、花朵等)

  2、情:多写相思离别,伤春悲秋,闺怨之情。情感细腻缠绵,哀伤凄婉。

  相比之下,婉约派作品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豪放词则把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大量写入词中。从这点上说豪放词高于婉约词。

  二、背景导读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这首词的“词眼”

  明确:愁

  四、赏析词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连用十四个叠字,叠字可以增强作品表达情感的效果。“寻寻觅觅”反映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无可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爱情,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这一句把她由于敌人入侵,流离的经历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显示出来。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仍然只有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四字既指环境,也暗指内心。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

  教师:

  ①寻寻觅觅

  (老师点拨: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在寻觅什么呢?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

  板书:动作——茫然 (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

  ②冷冷清清:

  (老师点拨:寻觅无果,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板书:环境——清冷 (应是轻读、降调。)

  ③凄凄惨惨戚戚

  板书:心理——凄厉 (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

  开篇奠定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归纳要点:①增强音乐美 ②曲尽思妇之情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

  五、赏析词文

  1、背诵全词

  2、赏析全词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都归于天气之“乍暖还寒”;“三杯”句,本应说借酒浇愁,而愁仍难遣,然而这里也不明说此意,而但言淡酒不足以敌急风,可见情之含蓄。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中国人看到之后,往往会引发思乡的感情。多少人曾经描写过啊,比如归雁,断雁等等。这里运用的很巧,“似是旧时相识”,词人想起少年时多少事,用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表述的清清楚楚了。从“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到“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再到如今,国破,家亡,“物是人非事事休。”不由“感慨系之矣”。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菊花。菊花给人以幽静清瘦之感,颜色比较朴素,这里人与菊有一种应合。“满地堆积”“无人摘”写的是花的凋谢,而“憔悴”的不只是花还有人,作者在这里把外界的环境与内心的感受打成一片了。婉约词里经常用到“落花”这个意象,花是植物美丽的部分,花在一个春天完成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周期,提示着四季循环,暗示着时光流逝,这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给诗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婉约词中,落花意象由于它的柔美纤细而染上更多个人化、女性化的色彩。李清照的《一剪梅》第一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就为相思怀人设置了一个凄艳哀婉的场景:色彩鲜艳、气味芳香的红色荷花已经凋零殆尽。此外还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乌夜啼》)“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孤独的词人,一个人伴着空窗,寂寞的长夜,却怎生度过?此时她对这空窗,可能浮想联翩,李清照在文章里说她与赵明诚晚上休息时往往烹一壶好茶,提出一句典故,一起猜典故出自和书何册,甚至于哪一页。赢的人喝一杯茶。李清照自己说,她的记忆力比赵明诚好,赢了往往大笑,茶都洒在身上了。想必那时的夜晚是很好过的吧。但是越甜美的回忆,在这个时候越是显得苦涩。“黑”字正是此时黯淡心情的写照吧。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词字字写愁,层层写愁,却不露一“愁”字,末尾始画龙点晴,以“愁”归结,而又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愁”还不足以概括个人处境,推进一层,愁情之重,实无法估量。满纸呜咽,撼人心弦。

  六、比较两首词

  导读:

  1、 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明确:两首词抒发的都是愁绪。《醉花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声声慢则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2、两首词选取的意象有什么异同?

  明确:两首词都选取了酒、黄花、风、黄昏三个意象。

  《醉》词中还选取了瑞脑、重阳两个意象,《慢》词中还选取了雁、梧桐、雨等意象。

  这些意象都是能够烘托愁绪典型意象。

  《醉》词中的意象够组成的画面是:白天漫长,气候变凉,夜里寒凉,西风不断吹卷窗帘,菊花正放的典型秋季自然现象突出秋的节令特点,含蓄表达自己的愁情。

  《慢》词中的意象组成的画面是:风急欺人,酒淡难敌寒意,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梧桐落叶,细雨霏霏,伤心人更遇凄凉景,涩景苦情交融在一起。

  《醉》词中的黄花,取其外形上雅淡,清秀义,与消瘦的体态相近,品格上酷似作者清高、淡泊、高雅的精神。《慢》词中的黄花取其衰败之像,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之义。

  《醉》词中的酒取其借酒浇愁之意,《慢》词中得酒除此意外还有御寒之意。两词中都有风,然而意境则不尽同,《慢》词中的风较《醉》词中的风更为紧急,猛烈,并且是晚上的风。相比之下,《醉》词中的风多了几分闲情。

  3、两首词的意境有什么异同?

  明确:《醉花阴》呈现的是一种青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声声慢》词中则营造的是晚风送寒,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意境。

  4、两首词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什么异同?

  明确:《醉花阴》表达感情用的是情景交融的写法,多白描。

  《声声慢》中除了融情于景的写法外,还有直接抒情的。

  分析: 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晚年的“愁”则是在经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醉花阴》

  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

  上片与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

  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声声慢》

  开篇的“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 ,紧接着写词人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正是此时,一群征雁掠过高空,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摔了。梧桐叶落,秋色愁人,细雨靡靡,更添愁绪。)最后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深愁在。

李清照课件(篇10)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吟诵词,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体会词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以“沉醉”为切入点,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体会李清照的词作特色。

   四、教学方法

  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再用比较的方法,提供另外一首李清照的词作,了解词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风格。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适当加以指导,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大家还记得《夏日绝句》吗?(齐背)

  2、说说你了解的李清照的相关情况。

  3、 出示幻灯,简介李清照

  补充:古代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却被称为“一代词宗”,词史地位好比诗中李白。我们今天要学的《如梦令》(板书齐读),就是她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写的。

  3、今天我们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

  4、同时呈现诗与词:轻轻地读,你发现词与诗在表现形式上哪儿不一样?

  5、简介词的特点

  词起与唐,盛于宋。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每一句的字数、节拍,包括演唱的旋律都是靠词牌来规定。这里的词牌就是(如梦令)。很多词没有题目,我们往往用第一句来当它的题目。所以这首词的.题目也可以叫(常记溪亭日暮)数数它有几行?

  (6)再数数每一行有几个字(教师手势引导,学生读一行报一行数字665646)?所有的如梦令,都是这样的结构。

  引读,男生读《夏日绝句》;女生读《如梦令》,(节奏要特别有变化:平长仄短)。

   二、 初读全词,理解诗意

  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自由读,指名读读,齐读

  3、默读思考,圈画出不懂的词语,想一想词的大意。

  同桌交流

  4、 交流词语的意思。

  常记:经常想起。

  溪亭:小溪边的凉亭。

  日暮:太阳快要下山,时间不早了。

  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归路:回来的路。

  兴尽:兴致得到满足。

  5、 明确词语解释,先想一想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然后再自己说一说。 全词的大意:

  经常回忆起在溪边凉亭游玩饮宴的情景,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别不出来了。一直到兴致完了,天已经黑了,才掉转船头回去。结果却搞错了方向,船行到了藕花深处。

  奋力地划啊,奋力地划啊,把栖息在沙洲上的水鸟惊得全都飞起来了。

  6、朗读体会全词的意思。

   三、 美读全词,领悟意境

  1、请大家细细读几遍完成以下的问题。

  (1)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教学“藕”字)

  (2)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3)为什么会误入?

  (4)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

  2、其实整首诗就围绕着两个字来写,哪两个字?(板书:沉醉)

  3、词人因何而醉?(板书:美酒)

  词中强调喝酒的地点是(溪亭),所以要读重音。

  词中强调喝酒的时间是(日暮),所以要读重音。

  词中强调喝酒后的状态是(沉醉),所以要读重音。

  师强调:读重音不是单纯的加重读音,而是用它把前后的词语意思都凝聚起来 (个人读,齐读)

  4、作者喝着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醉到哪种程度呢?

  5、让作者沉醉的仅仅是酒吗?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中告诉了你答案。 默读在词中找一找,想一想,批注一下

  (视觉上,余霞、荷叶、荷花、鸥鹭。关注色彩:绿、红、白、金黄 )

  (听觉上,你的耳边萦绕着(鸥鹭扑棱声、鸣叫声;水声,惊叫声、划桨声) (嗅觉上,深深地闻一闻,沁入心脾的荷花淡淡的清香)

  6、哪你说让作者沉醉的除了美酒还有什么?(板书:美景)

  作者喝着美酒,欣赏着美景,心底弥漫着一种什么情绪?(欢乐的,轻松的,愉悦的,美好的,沉醉的

  美酒加美景,给了她美好的心情,这种心情,让我们读着 ,看着,也跟着陶醉了。(板书:美好的心情)

  7、再读,感悟词人不仅“沉醉”于酒,“沉醉”于“景”,还“沉醉”于“情”。

   四、对比赏读读,延伸拓展

  对照比读两首《如梦令》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对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新沙巴体育投注,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a/5106971.html
延伸阅读
你知道哪些优秀的报告的范文吗?为了更加具体地去陈述一些数据,往往需要写报告。报告要一事一报,切忌在同一专题报告中反映几件各不相干的事项和问题,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您精心准备了“执法检
2023-08-23
大班解放军教案【篇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能分辨海、陆、空三军,知道他们的任务是保卫祖国。2、激发幼儿热爱解放军的情感。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
2023-08-23
尝一颗糖,生活甜蜜;听着颂歌,幸福生活;看烟花,为生活而闪耀;咬一口苹果,一生平安;收到祝福,一生幸福;平安夜祝你,平安一生,幸福一生!~~网上传播较多的类似句子还有哪些呢?由此,
2023-08-23
秋季开学工作汇报可以评估工作进展,发现问题和困难,促进交流和合作,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导,确保秋季开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季开学工作汇报(精选8篇),一起来看看吧!篇一
2023-08-23
工作述职报告工人(篇1)管理教育工作,事关全局性的基础工作,是维护部队集中统一,保持正规秩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主要保证。在部队管理教育工作中,大队严格按照部
2023-08-23
本文整理了一些跟“李清照课件”相关的资料,供您参考。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编写教案及课件,这需要花费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教案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感兴趣的同学一定不
2023-06-04
本文是栏目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的《西瓜船课件》,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设计优秀的课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造
2023-04-27
教案课件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和细心设计教案课件。在设计教案时,需要注重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的提高,例如可以注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明确、教学与
2023-05-26
国画课件(篇1)一、欣赏水墨画1、出示国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这些画是什么材料画出来的?2、引导幼儿分析国画绘画过程中的运笔和颜料的使用国画需
2023-05-22
每位教师都需要认真准备他们课前的教案课件,而这些课件的内容需要经过老师精心的设计和完善。好的教案能够为教师的授课注入新的灵感和力量,因此写好教案课件非常重要。在撰写教案课件时,有哪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