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官网_新沙巴体育投注【app平台登录】

图片
出国留学网

目录

毫米的认识教案6篇

字典 |

2023-09-02 20:52

|

【 liuxue86.com - 实用资料 】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经历毫米产生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明确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

  2.结合实际测量和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毫米和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课件、厘米尺、学生尺、1分硬币、身份证、2张长度不同的金箍棒纸条(5厘米7毫米、1分米)、米尺、高度约为1分米的纸杯。

  学具准备:

  厘米尺、学生尺、1分硬币、身份证、2张长度不同的金箍棒纸条(10厘米、5厘米7毫米、1分米)、高度约为10厘米的物体2个。

  教学过程:

  聊天:你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猴年)

  说道猴年,你想到了哪个神话人物呢?(孙悟空)

  孙悟空有个宝贝金箍棒。

  一、情境导入

  看,陈老师今天跟大圣借了这个宝贝,(看表演),这根金箍棒大约多长?(1米)板书(米)

  米是我们的一个老朋友了,这是一把长度为1米的米尺,通常我们用它来测量长一点的物体长度,

  当金箍棒缩小后,我们测量时就要用厘米来作为单位。板书(厘米)

  二、你说我讲

  1.认识分米

  (1)认识1分米

  师:看,现在金箍棒变到小朋友的桌上了。根据你们的经验能测量出它有多长吗?快从红包里拿出1号金箍棒纸条和这把尺子(厘米尺)量量吧。

  学生测量出这根金箍棒纸条的长度正好是10厘米。

  课件出示图1,呈现出学生测量的结果。

  师:这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10厘米。分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用dm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米,(板书)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分米,这1分米也就是多长?(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一起来读一读。

  师:拿出你的尺子,找出1分米,指给同桌看看。

  你是怎么找到的?

  学生回答:在直尺上从0刻度线到10是1分米。你还能找出其他的1分米吗?

  (2)感受1分米

  比一比

  师:大家都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了,你能用手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给老师看看吗?

  学生比划。

  师:你们比划的长度是1分米吗?小组之间用尺子量一量看谁比划出的1分米更准确,然后调整一下。

  学生用尺子测量、调整。

  找一找

  师:大家都认识了1分米,看一看、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1分米?

  学生可能会想到:纸杯的高度大约是1分米;铅笔盒的宽度大约是1分米

  老师这里也带来了一些长度为1分米的物体。

  画一画

  现在大家已经能够准确的比划出1分米了,你能画出1分米的线段吗?画在作业纸上。

  学生动手画,画完同桌互换,看看他画的准不准。

  (3)利用1分米估测

  看来大家对1分米已经有了准确的认识,你能用这样的感觉去估测一下桌面的长度吗?

  师: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你的估测结果和方法?

  学生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手长或桌上的纸杯进行估测,桌面的长大约6分米。

  师:我们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愿意来亲自量一量?

  学生到黑板前用米尺进行测量,汇报测量结果。

  师:咱们同学真的很厉害哦!它的长度正好是6分米。

  (4)明确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我们知道10厘米也就是1分米,分米和米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老师把1米放大到屏幕上,你能找到1分米吗?(课件动)这就是1分米。

  那么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呢?

  学生可能会想到: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

  让我们再数一次,发现1米=10分米。

  教师板书:1米=10分米

  2.认识毫米

  (1)经历毫米产生的过程

  师:看,孙悟空的金箍棒变短了,现在有多长?拿出2号金箍棒纸条,用这把尺子(厘米尺)你能又快又准量出它有多长吗?

  课件出示图2

  学生可能出现的测量结果:①5厘米多一点;②大约6厘米;③5.7厘米。

  师:5厘米多,不到6厘米,这可不是一个准确的结果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可能想到:①这根金箍棒不是整厘米长;②5厘米多,多了多少用这把只有厘米刻度的尺子量不出来。

  师:多出来的这一部分不够一厘米,看来用这把只有厘米的尺子不能准确的量出这张金箍棒纸条到底有多长,那多出来的这一部分到底怎样表示呢?各小组一起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同学们的想法虽然不太一样,但是都想到了小格。王老师的这把尺子也能分出许多小格,你们相信吗?仔细看,看到什么了?

  教师在实物展台前演示变尺子的过程(如图3),把原来只有厘米的尺子,变成有毫米的尺子。

  (2)初步建立毫米概念

  师:为了方便观察,我们把它放大,(课件出示图4),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毫米(板书:补充课题)

  师:你们的尺子也会变,想不想试试?

  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变尺子的过程。

  师:看来咱们同学和孙悟空有得一拼了,把这把只有厘米的尺子变得和我们平常用的尺子一模一样了。在尺子上多找几个1毫米,指给同桌看看。

  学生在尺子上找1毫米,并指给同桌看。

  师: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老师现在想把1毫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板书:1毫米)

  教师拿着学生尺,在黑板上画1毫米,学生观察发现1毫米实在太短了,不容易画出来。

  师:是啊,1毫米真的太短了,但在生活中还是随处可见,仔细找一找,看一看你能不能找到1毫米。

  学生能在准备的学具中找到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引导学生测量。课件出示图5.

  师:这么一量,我们就知道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数一数

  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它的厚度也是1毫米。

  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1毫米吧,像老师这样: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1分硬币或身份证,两个手指不要动,用另一只手慢慢的把硬币或身份证抽出来,现在你两个指缝之间的长度就是1毫米了。你感觉到了吗?你想对1毫米说点什么?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感受1毫米,能想到:1毫米太短了。

  (3)明确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师:我们知道尺子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认真观察尺子,想想厘米和毫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同位互相观察尺子,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根据课件演示一起数,教师小结并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

  (4)借助毫米准确测量

  师: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知道了1厘米=10毫米,现在你能准确的测量出这根金箍棒到底有多长了吗?课件出示图6

  学生操作,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师追问:怎么知道是5厘米7毫米?

  学生能想到:5厘米多了7个1毫米,所以是5厘米7毫米。5厘米7毫米也可以写成57毫米。

  师:1毫米虽然很短,但是在准确测量中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练习:(2)你能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3.建立长度单位间的联系

  师: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这样的联系:(指黑板)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齐读)

  课件演示

  师小结:我们再来看一看,为了便于观察,这是老师放大的1米,这里是1分米,1米=10分米,

  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现在你知道这根金箍棒的长度还可以怎么表示吗?

  100毫米10厘米1分米

  师:同一根金箍棒,却有这么多种表示方法,是因为我们用的单位都不一样。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这些单位吧!

  三、自主练习

  1.基本练习

  (1)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毫米、厘米、分米、米,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与同桌交流。

  有了这样的感受,你能想象出下面各个物体的长度吗?

  综合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真的很丰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世界之最吧!

  2、读一读

  (指名读)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能想到

  (1)认识了毫米和分米,知道了1毫米和1分米有多长;

  (2)知道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1毫米、手长大约1分米;

  (3)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4)会用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进行测量

  师:孙悟空的金箍棒还能变得更长,直插到天上去,要测量这个高度,就要用到比米更高级的长度单位,比如:千米;金箍棒也能变得更短,变得像一张纸的厚度,变得肉眼几乎都看不到,要测量这个长度,就要用到比毫米更低级的长度单位,比如:微米,纳米。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研究。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准备:学生(尺子、一张大约3厘米长的小纸条);教师(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上个学期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

  生:厘米和米。

  小朋友们还记得哪些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大家一起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二、认识毫米

  1、认识1毫米

  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比1厘米还要短呢?

  生:眉毛、眼睫毛、蚂蚁、硬币的厚度......

  这些东西都不够1厘米长,我们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表示长度呢?

  生:毫米。

  对!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小朋友猜猜看,1毫米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让学生说一说1毫米在尺子上到底有多长?教师引导说出:直尺上1厘米之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请小朋友在尺子上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呢?让学生说一说

  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猜一猜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学生说并说明是怎样想的?可以引导学生数一数尺子上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板书:1厘米=10毫米)用铅笔尖指出从0刻度开始5毫米的刻度线。比一比,谁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线;8毫米呢?

  3、估一估,量一量

  (1)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有多厚呢?先让学生用眼睛估测,再小朋友

  自己动手测量,学生量出是6毫米。(板书:毫米)。

  (2)先估测再测量桌上小纸条的长度,引导说出小纸条长度为3厘米4毫米或34毫米并追问3厘米4毫米是怎样换算为34毫米的,理由是什么?

  三、认识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刚才我们认识了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小朋友再想一想,有没有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对!分米。(板书:分米)

  老师手上有个盒子,它的边长正好是1分米,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个盒子边长要是用厘米表示,大约是多少厘米呢?

  先请学生猜一猜,再请人上台量一量是10厘米,问学生这说明了厘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说明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长度

  请学生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的长度

  生:(0~10、15~25......)

  怎样从尺子上找最快?引导说出找0~10最快。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引导说出插座的边长、软盘的边长、粉笔的长度、学具盒的长、文具盒的宽等。)

  3、画一分米的长度

  每位同学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集体反馈你是怎么画的?(课件演示画一分米的动画)

  4、比划一分米的长度

  学生用手指比画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验证。

  5、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再说出或者展示验证的办法。(老师可以展示米尺,让学生一起数一数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6、估一估,量一量

  (1)数学书的边有多长?先估一估长度,再量一量。引导说出书长为2分米多4厘米、大约2分米、24厘米。

  (2)同桌学生不用尺子,估测课桌和椅子的高度大约是多少分米,并交流方法。老师记录学生估测的数据。然后请同桌合作分别实际量一量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并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确。

  四、练习

  1、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课件出示)一张床长大约2()、一根黄瓜长大约2()、一颗牙齿长大约4()、一块黑板长大约40()、一枝铅笔长大约1()5()。

  2、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

  老师家的房子要装修,我要计算客厅的长度,选择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请学生说出自己选用单位的理由。让学生意识到可以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来选用合适的单位。

  3思考题:

  辨一辨

  我们来读一读一个小朋友写的一篇数学日记。

  (课件出示)

  今天,我系好了一条长大约6厘米的红领巾,和老师同学们坐了一辆长大约6毫米的公共汽车去春游。我在一棵大约8米高的树边吃了一大约2分米长的面包。然后捉了一只大约6分米长的蚂蚁。

  (学生可能会笑,让学生说说笑的理由,并帮忙改一改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比画一下这些物体的实际长度来帮助学生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米和毫米,加上原来的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你能将它们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一下吗?(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同桌之间用手势比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

  课外活动。

  (课件出示问题)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国际上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3】

  教学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的: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2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 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建立毫米,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方法:直观操作法,启发式谈话法。

  学法指导:教给学生操作方法。

  教具准备:直尺(1米),课件,纸条(40),一分硬币40枚,棋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找一生与师同站,其他学生发现“师生”之间有何不同,由高度引入。

  2 复习厘米,米

  〈1〉 生用手表示1厘米,1米的长度。

  〈2〉 师: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常用(厘米)作单位。

  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常用(米)作单位。

  3 出示一分硬币引入

  师:以厘米为单位测量一分硬币的厚度,如何?为什么?

  一分硬币的厚不够1厘米,而我们又想比较准确地知道它的厚度,怎么办?

  二:新授

  〈一〉 毫米

  1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一分硬币的厚度,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来测量。(板书课题)

  2 认识毫米

  师:观察直尺上除了较长的厘米刻度线外,还能发现什么?

  师: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小格的长度就是(2)毫米。 你还知道几毫米?

  3 1厘米=10毫米

  师: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小格?是几毫米?

  同样的方法数3—4之间有多少小格?几毫米?

  自选1厘米数小格,汇报。讨论发现了什么?(1厘米=10毫米)

  师:验证:课件演示数小格。

  4 量硬币,感受1毫米

  师:量一般物体的方法是什么? 生口答,师小结。

  生测一分硬币的厚度,汇报。

  师:指导学生借助1分硬币表示1毫米。

  5 练习

  〈1〉 测量棋子任一条边长,汇报。

  〈2〉 课件出示练习题。

  6 小节: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要求量的比较精确,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二〉 分米

  1 测桌面的宽用毫米作单位,怎么样?

  可以用厘米,也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板书:1分米)

  2 认识,感受1分米

  师:在尺子上从0刻度起,1厘米1厘米的数出10厘米,指出:10厘米也叫1分米。

  师;1分米和10厘米同样长,说明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从刻度2到刻度几是1分米?

  师:用手势表示1分米大约有多长。

  3 分米条制作及应用

  师:2人一张纸条,一人测出1分米,并在最后画一条竖线,同桌用尺子测量检查。如果不正确,另测;正确,沿线折叠。 师巡视指导。

  师:用分米条测量桌子宽大约是几分米?多的部分用什么单位表示?

  4 教学1米=10分米

  同桌之间提问用手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师贴分米条)

  师:共几个分米条?10个分米条是几分米? 和学过的多长很相似?为什么?

  指名提问,师小结。

  验证:用1米长尺子测量得出 1米=10分米

  三:练习

  课件出示。(巩固新知)

  四:1 小节: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 作业:以毫米,分米为单位,测量家中物体长度,做一个记录。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米,认识表示长度单位的符号“m”。初步建立 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在实际测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

  理解1米=100厘米。(调整为:建立1米的正确认知)

  教师准备:

  1支7cm长铅笔、12把米尺、学生尺、1根长绳、1根1米长绳子、双面胶、剪刀。

  学生准备:

  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测量所得数据要用什么作单位?

  2.用厘米尺测量老师手中铅笔的长度。

  (学生在投影上演示,教师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左端。)

  二、设计意图: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既复习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又 为接下来的测量黑板的长度打下基础。

  教后思考:通过对厘米和厘米尺的复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认知,另一方面可以为新课学习做铺垫,达到“教结构用结构”的作用。这两节课的教学结构基本上都是:情境导入——认识工具(米尺或厘米尺)——认识米(或厘米)——通过测量充分感知1米(或1厘米)有多长,进而建立1米(或1厘米)的实际观念。

  三、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小动画:量黑板的长度。(先是用厘米尺量,后改用米尺量)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厘米量较长物体的不便利,从而产生困惑,积极主动认识米。

  教后思考:这个环节原打算让一个学生来讲台上实际操作,但在上课之前又觉得有点费事儿,于是改成了观看动画。相比之下觉得改变后虽然节约了2分钟左右时间,但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象不足够深刻。根据研讨中小组其他成员的建议,若改成师生比赛或是两个学生比赛,应该可以更高效一些。

  2.点明课题

  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米 用米量”。(板书:认识米 用米量)

  四、探究新知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并贴上标签)。

  教后思考:这个环节耗时很长,而且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应该是以下几点:一是铺垫不足,要求不够明确,以至于一开始孩子们根本不知道我的意图何在;二是老师的身高对孩子们来说是陌生的,1米65厘米看似是一个估测的依据,但实际上孩子们并不知道如何去使用这个数据,于是就干脆不用;三是这一环节中孩子们更多的是关注于贴在老师身上的彩色纸条,而忽视了问题多本质——一米有多高。这一环节如果能够从孩子们自己的身高入手,这样的话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那怎么才知道谁估的最接近呢?

  (生:用尺子量。)

  师:用哪把尺子呢?是大家手中的厘米尺吗?

  (生:不是,应该用米尺。)

  师:好,那接下来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米尺”。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中的1米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教后思考:整个环节孩子们确实挺活跃的,但是由于操作不当(演示时大部分学生看不到;活动组织不严谨导致有的孩子趁机开小差),导致部分孩子无法完全参与进来,进而转移注意力。结合小组研讨中各成员的建议以及自己的思考,这个环节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设计:

  设计一:先让孩子们报自己的身高,再根据自己的身高估测1米的高度,然后引入测量工具——米尺,之后再利用米尺准确测量,明确1米的高度,最后寻找身边的1米(如1庹,窗户高度、电棒管的长度等等)。这种设计大致思路基本上和我原有设计相同,是先估测,再认识米尺,最后准确测量,再联系生活寻找1米,只是主体由“我的身高”换成了孩子们自己的身高,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应该效果会好些。

  设计二:在认识米尺之后,直接用米尺准确量出自己身高中1米的位置,建构1米的认知表象,最后寻找身边的1米(如1庹,窗户高度、电棒管的长度等等)。这种设计的确有助于较好的建立1米的认知表象,而且会更高效,但是缺少了估测的环节,原本孩子们就缺乏“估测意识”,估测能力的培养应通过不断地渗透,一点点培养起来。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每个小组的桌上有1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厘米尺,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数字相同,都是从0开始,从小到大排列;刻度线相同,两根长刻度线之间相距1厘米,两根长刻度线之间有9跟短刻度线,其中正中间一根稍微长一点。不同之处就是厘米尺较短,数字较少,而米尺较长,数字也较多。)

  (2)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个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后思考:通过对 米尺和厘米尺的对比观察,孩子们对米尺和厘米尺基本上都有了较清楚的认识。

  3、用米尺量。

  (1)提问:到底老师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呢,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直。(课件演示)

  (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自己身上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呢?先看一下老师身上的1米的标签,自己估一估,然后再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高?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

  (3)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同桌合作量一量。

  (4)交流。现在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再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之后,全班交流。

  (6)估一估,量一量:黑板大约长几米?

  (7)小结: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较长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后思考:整个设计应该和“估计1米是多少”部分融合起来,可以采用前面提到的“设计一”或“设计二”。

  五、活动巩固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带来了一卷绸带,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当学生喊停后剪下,贴到黑板上。指着黑板上的丝带问: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

  方法一:直接量黑板上的丝带,长或者短了,再追问:那1米到底有多长?再剪一根1米长的丝带贴上去,对比。

  方法二:再剪一根刚好1米的丝带贴上去,直接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剪丝带的游戏进一步感知1米有多长,进一步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六、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排大约有3人。再实际排一排)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教后思考:“剪丝带”和“1米大约有几步”这两个活动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

  3.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概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1米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后思考:由于前面少了“剪丝带”、“1米大约有几步”这两个环节,孩子们脑子中的1米还停留在“比自己的身高矮一些”和“比一庹短一些”这样的“身体”的层面,无法降落到地面,所以最初在站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另外这个活动只能少数十几个学生参与,学生参与面不是很高。如果这样修改一下:每3个小组为一大组,请一位同学先站好,听口令其他同学站到距他1米的位置。这样每个孩子都可以参与进去,学生积极性会更高,而且每个同学都能建立1米在地面上的长度这一认知。

  七、梳理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张开双臂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还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品,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八、课堂检测

  A卷: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1)量一把牙刷的长,用()做单位。

  (2) 量篮球场的长,用()做单位。

  (3) 从直尺的0—1是()厘米;从直尺的0—5是()厘米。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9()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课桌长50()

  B卷:

  1、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 厘米

  铅笔长18() 一棵大树高10() 一张床长2() 教室长10()

  桌子高90() 操场长200() 一个杯子高10() 桌子长100()或是1()

  2、判断:

  (1)小红身高是145米。()

  (2)操场上的跑道长300米。()

  (3)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

  (4)因为 1米=100厘米,所以长度单位厘米大于米。()

  (5)一根跳绳长3厘米。()

  (6)一枝铅笔长13米。()

  (7)有三条带子,第一根长6米,第二根长6厘米,第三根长60厘米,哪根最短?()

  教后思考:课堂检测部分分了两个层次,这是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有针对性的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这份练习题课堂上没来得及做,留作了看下作业。

  九、布置作业。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1—3题,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小学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教科书第3页 “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

  ①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

  ②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中的习题。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练习一的第1、2、3题。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 ) 跳绳长2( )

  桌高7( ) 粉笔长75( )

  钢笔长14( ) 小明的身高是140( )

  一块橡皮厚12( ) 旗杆高9( )

  3量出20毫米和3分米的丝带。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

  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课外完成)

  蒜叶生长情况记录

  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 、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 “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不到 21 厘米,差 2 个小格。 宽:不到 15 厘米,差 2 个小格。 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2、学习 1 厘米10 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 1 厘米的长度,数数在 1 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个小格,长是 1 毫米。1 厘米10 毫米。

  老师板书:1 厘米10 毫米

  3、深刻感悟 1 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 1 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你说的对不对。 (硬币、超市会员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得对不对。

  三、巩固练习

  1、第 3 页做一做

  2、第 5 页练习一第 1、2 题及第 3 题的前 2 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想了解更多实用资料网的新沙巴体育投注,请访问: 实用资料

本文来源:/a/5126154.html
延伸阅读
祝你的平安夜充满温馨,有爱的陪伴,愿你开心快乐每一天。圣诞节常常会有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祝福语在这一天必不可少。经过系统性的资料搜集小编整理出了与送给孩子的平安夜说说相关的素材,
2023-09-02
愿柳芽绿丝,细雨凉满春池,谁能许我愿,也愿我的世界万天疯狂,东风不懂春的含义,人情冷暖季节,愿五一前的梦想化作诗篇,晴空万里。祝你五一快乐,旅游潇洒!~~你好,要不要转发类似的句子
2023-09-02
好的感言可以让人深思和启发,当我们参加生日聚会或者公司年会的时候。是时候写篇感言了,把自己目前的状态铭刻下来,感言让每一次回忆都更加甜蜜,一篇优秀的感言究竟该怎么写呢?小编在网络中
2023-09-02
美好的生活需要自己争取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实现梦想,人生中总有一段路是要自己走,我们通常会给别人送去一条励志的话语。哪些励志的句子阐述了人生的哲理呢?编辑为您准备了有关“激励人生的励志
2023-09-02
写给教师节的祝福语怎么写?老师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亲爱的老师,您的谆谆教诲让学生受益终生,教师节到,祝福送上;愿你老师,快乐健康,关于“祝老师节日快乐的句子”的谜
2023-09-02
最新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
2023-04-13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教案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智力和思想教育。大部分教师的教案体现了教师对教学技能的追求,怎么把课堂节奏和教案节奏同步?我们的栏目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毫米
2022-12-18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指引。以下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如何写或者是您在寻找的内容,敬请您阅读本文!毫米、分米的
2023-04-04
基于您的需求,编辑为您整理一篇《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学生要想适应当前的学习模式,写教案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来进行研究和分析。欢迎阅读,希
2023-03-12
每位教师在授课前都要预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因此需要老师们下足心思来设计。教案是教学成果的重要证明,因此老师们必须要学会如何制作精美的教案和课件。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毫米分米教案
202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