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还未到30岁的李祺,在港中学毕业后始前往沙巴体育官网:升学,现为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生,
2010年起他便跟随导师于CERN的粒子对撞实验室参与研究分析。近日回港的他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透视CERN内的科研生活,及相关的粒子物理观测工作。 分析粒子 重组对撞状态李祺介绍指,是次发现的希格斯玻色子来自粒子物理学
“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理论,亦为其中最后一种被发现的粒子,对了解物质之源至关重要。根据标准模型,物质由62种最基础的超微小粒子组成,除希格斯玻色子外,上一次成功证实的新粒子已追溯至1995年,就是李祺正主力分析的顶夸克(Top Quark),“我的工作就是分析粒子数据,去了解其性质,在实验由硬件变成软件之后,去重组粒子对撞的状态”。科学界认为,顶夸克的存在,某程度上为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提供理论上的可能性。 千人共同研究 规模巨大探究粒子物理之源为CERN
的主要工作,其研究规模之大从李祺的生活中可见一斑,每名科研人员都像是大机器中的小齿轮,负责自己微小的部分,再建构出重大成果,每个项目会牵涉到数千人一同进行,“一篇论文上,可能单是研究人员的名单已长达10页”。那么他的名字会否出现在希格斯玻色子的论文上呢?他立刻挠挠头,笑言:“可能会吧,其实我也不知道。”科研工作不绝
前路未明CERN成功找到标准模型最后一块拼图,可望成为探究宇宙物质之源的里程碑,但李祺强调,科学界的工作绝不会就此结束,未来CERN
的科研团队还要继续作数据分析,了解希格斯玻色子的特性;另一方面,研究团队亦会继续找寻其他可能存在的粒子,追求新发现及理论。至于他自己,预料于一两年后才博士毕业,虽然未知前路如何,但很珍惜在CERN研究的机会,希望能继续与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性格、不同文化的粒子物理学专家,破解标准模型中未知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