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每课要点--27郭沫若诗两首
第一部分
《天上的街市》
街市,人人都熟悉,有的繁华,有的比较冷清,但从未见过天上的街市。你曾想过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吗?好,我们来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诗。
关于作者:
郭沫若同志不仅是革命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革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在科学文化方面作出的贡献,在革命实践中立下的功绩,赢得了全世界人民和世界进步人士的尊敬。
著有诗集《女神》、《星空》、《新华颂》、《长春集》等;历史剧《屈原》、《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历史论文《甲申三百年祭》等;杂文集《天地玄黄》等。《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当时的中国,虽然经受“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洗礼,但仍处于北洋军阀们的统治之下。
关于诗歌:
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要求以高度精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具体讲,诗歌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概括性。(二)形象性。(三)抒情性。(四)音乐性。
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诗歌可以分为许多类。从表达方式上分,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从体裁上分,有旧体诗和新诗。按题材分,有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等。
诗歌是有史以来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中外文学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诗歌,无论对于锤炼字句还是丰富想象,陶冶情操,扩大视野,都有着重要意义。
初读全诗,首先要把生字、生词划出,参见注释或查工具书注音解词。
一、字
1、给加红字注音:
灯笼( ) 缥缈( )( ) 隔着( )
2、区别形似字:
┍笼 ┍缥 ┍缈 ┍街 ┍郎
┕茏 ┕漂 ┕渺 ┕衔 ┕朗
二、词
1、解释词语: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逛。
珍奇:稀有而珍贵。
2、积累:
珍奇 缥缈 牛郎织女
三、朗读全诗,理解诗的层次结构。全诗内容由实到虚,由眼前的所见,通过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引出对天上街市美丽幻景的描绘,表达作品的主题,衔接自然紧密,结构完整。
思考:
1、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来实写夜景的?
抓住“街灯”和“明星”两个侧面来实写夜景。先写地上——“街灯”,这是作者所能最直观地看到的。在联想中,以点点闪烁的繁星作比。紧接着,又把读者的视线由地上引到空中——写“明星”,并在丰富想象的基础上,以空中似乎也有街市,也点着无数明亮的街灯设喻,把我们带进一个奇妙的梦幻世界。
2、街灯与明星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
同是在黑夜间,同是远远近近星星点点的无数光亮,仅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而已。诗人是以“街灯”想到“明星”,想到“天上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物品,想到天河,再由这些景物想到人:牛郎、织女,更进一步由“流星”想到他们提着灯笼在天上闲游……这些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想:天上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一切痛苦,天上是幸福的。从对天上乐园的赞美和吟咏,反衬出人间的黑暗和痛苦,表达了对旧社会的不满。
3、天上本是缥缈的,诗中却把天街想象得那么繁华美丽,牛郎织女本是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化身,生活是痛苦的,诗人把牛郎织女的生活想象得那么自由幸福,有什么意义?
作者渴望出现一个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诗人所想象的天上,也正是他所追求的人间,这种生活在当时反动统治下是不可能的,赞美天上的光明和幸福,就反衬出人间的黑暗和悲惨,这对当时的人民是有鼓舞作用的。
4、归纳本诗的主题: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向往光明、追求幸福、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感情,通过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激起了人们为实现美好理想而斗争的勇气。
5、这首诗歌在语言运用上有哪些特点?
这首诗歌在语言运用上,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简洁、明快和富有节奏感。
《静夜》
这首小诗共两节。
第一节,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这是诗人站在地上写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的那一片松树;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短短四句,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把人带进一个超现实的梦的世界。这为诗人下面展开联想营造了氛围。
第二节,写天上鲛人的故事。诗人展开想像的翅膀,飞向那茫茫的星空,描述了一个凄婉的故事。诗人抬眼看到的是一条海雾蒙蒙的天河,由这令古今多少人引发无穷联想的天河,诗人又想到了传说故事。可诗人这一次所写的不再是牛郎织女,而是传说中的鲛人。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能家喻户晓,鲛人流珠的传说人们也许就比较陌生。面对茫茫的天河,诗人并不能真正看见什么,只是凭想像,猜测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是一个非常凄美的场面。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想到天上的鲛人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深思。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在这样凄清的月色之下,化作了诗行,这也可视为诗人的“流珠”吧。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时期,其中包含了个人对于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歌写得清幽、典雅,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
第二部分
《静夜》要点精讲
1.结构和题旨
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像。无论写实还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第二小节开头的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像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海雾,想像着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留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像。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2.写景与想象
读完这首诗就会发现,诗人的想像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的,可以设想:如果只写景不想像,就不会有画龙点睛之妙;如果没有写景就直接地想像,就会显得突兀,不自然,似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二者相互融合,才能成为一个艺术整体,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且,这也符合人的认识过程,只有对所见所闻有所触动,才能有所感想并进一步产生广泛深入的联想和想像,因此写作中总是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激活自己的想像,才能写出非凡的、美妙的文章。
3.“笼罩”、“漏”、“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
欣赏第一小节的诗句,可扣住写景的细腻形象,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欣赏第二小节的诗句要注意“天河何处”,这是诗人跳动的思绪,由普通的乡间夜景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广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但紧接的“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飞的心绪往回收拢,模糊的海雾中有什么 使人想到什么 自然引出下文。而后两句则又把思维转换到想像的角度,为什么流珠 喜极而泣 伤心落泪 抑或无穷思念 ……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4.鲛人在岸,为何对月流珠
“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 抑或是无穷的思念 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诗,这就是郭沫若的诗!这就是想像,这就是郭沫若的想像!如果没有后一节的想像,前文的景是呆板的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景,有了后一节的想像,才使得司空见惯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5.《静夜》与《天上的街市》结构比较
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像的。
?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