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就是申论文章的窗口,考生依据材料总结概括出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就是申论文章的精神实质,是申论写作的依据;申论的考试要求是对论证的限制,尤其是在申论考试中对考试要求的审题更是重要。所以一定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审题,否则就会出现跑题、偏题、宽题、狭题的现象。一旦如此,将无法弥补。
审题立意的具体过程:
1.读。包括读材料和读考试要求。读材料就是通过阅读找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这在前面概括内容、提出对策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读考试要求的过程中,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审出文题类型方式,即要审清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任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演讲稿,还是写一份建议、报告,或者是其他形式。命题类型不同,写作要求也就不同,写法也不一样,忽略命题类型和形式的要求的文章,就不可能符合考试的要求,导致文与题不符。
第二、审出限制条件,(1)审清对论述的内容是否有限制。例如:2003年申论考试第一题是要求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这个考试要求是就该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而任何的对策建议都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在对问题原因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可以得出该考试要求限制的内容是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的对策。是要求考生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及提出保障安全的对策;(2)审出是否有“虚拟身份的设定”。例如,2003年申论考试第二题是要求为设定的发言人拟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在做这篇文章的时候,考生就必须以考试设定的人的身份来作这篇文章,也就是说考生在作这篇文章时的身份必须是给定的“虚拟身份”;(3)审清字数限制。即考生必须在申论考试给定的字数范围内论述,字数过少或超过限定字数都会影响得分。
2.析。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不同观点。针对同一个问题,因为分析的角度不同,可以写出完全不同的文章。例如,可以就问题本身的表现形式、原因、办法、意义、条件等等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分析;如下面这则材料:
据报道,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查获不满18岁的刑事作案成员约15万人,其中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占一半以上,不满14岁的作案成员1万人左右,1993年,全国查获的学生(主要是中学生)犯罪人数84868人,其中抢劫、伤害性抢劫等暴力案件,亦时有所闻。
对这个材料进行分析:为什么会产生如何之多的校园暴力事件?校园暴力来自何处?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我们的教育是否过于重视对孩子的能力培养,而乎视了对他们的健康心理的培养?面对这种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现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经过多种分析,就可以得出不同的观点。如:校园暴力来自何处、孩子的教育应侧重于健康的心理培养、早期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加强学校教育等等。
3.立。从上面分析得出的不同观点,选取最佳者确立为论点:对得出不同观点进行分析,选取有现实意义、有新意的、自己认识最深刻的、又有材料可写的、不大不小的一个,作为论点写成议论文。
1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