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识记与积累】
1. 下列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万仞( ) 穷匮( ) 孀妻( )
B. 智叟( ) 始龀( ) 惩罚( )
C. 迂回( ) 负荷( ) 阻塞( )
2.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
B. 河曲智叟亡以应。
C.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 翻译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解读·感悟探究】
读下面文段,完成5-8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有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5. 解释文中加“____”的词。
曾:________ 穷匮:________
6. 这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人物各自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找出下列句中加线的字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 )
例: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A.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B. 甚矣,汝之不惠。
C.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 请翻译“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创新】
世间本没有神,但本课作者却以神话结尾,这有什么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三则》
【识记与积累】
1. 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罕( ) 蒙袂( ) 嗟( )
B. 黔敖( ) 子罕( ) 啖( )
C. 蒙袂( ) 食之( ) 嗟( )
D. 黔敖( ) 辑屦( ) 啖( )
2. 下列加线字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献诸子罕 之于
B. 吾心独无主乎 难道
C. 从而谢焉 推辞
D. 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危险
3. 翻译句子
①以示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解读·感悟探究】
读《许仲平义不苟取》,完成4~6题。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4. 写出加线字的读音。
尝( ) 啖( )
5. 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 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B. 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C. 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D. 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6. 翻译句子。
①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愚公移山》
1. B 2. C 3. B
4. (1)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险阻。
(2)甚至连魁父那座小山丘都平不了。
(3)还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5. 竟然 穷尽
6. 语言描写 突出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的性格。
7. D
8. 你太不聪明了。
9.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12. 思路提示:此题可以从当时的生产力状态及人们的想法来谈。也可以从文章的结构等方面来谈。如: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作者采用这样的结尾,就让故事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否则,愚公挖山究意怎样,人们就不得而知。如影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结尾是“化蝶”;这样就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这样比较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理。
《故事三则》
1. C 2. D
3. ①把它给琢玉的人看。
②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
③只有许衡一个人正襟危坐于树下,安然如常,毫不动心。
4.
5. C
6. ①不是自己的东西而吃它,是不能这样做的。
②梨可以没有主人,难道我心里也没有主人吗?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
语文试题 | 数学试题 | 英语试题 | 政治试题 | 物理试题 | 化学试题 | 历史试题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