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急湍(tuǎn) 飞漱(sù) B.竹柏(bó) 青荇(xìnɡ)
C.京尹(yī) 百舸(ɡě) D.痕(hén)迹 荒秽(huì)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B.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具绝。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清荣峻茂(树茂盛) 晓雾将歇(消散)
B.欣然起行(走) 仅如银线(只有)
C.乘骑弄旗(马) 江干上下(岸边)
D.上下一白(全) 带月荷锄(扛着)
4.提炼出下面诗中关于“民俗”的信息。(4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体味下面的句子,写出两三句鉴赏性的话。(4分)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文言文阅读(53分)
(一)(18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①,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②;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③作响;好鸟相鸣,嘤嘤④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⑤飞戾⑥天者,望峰息心;经纶⑦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注释〗①缥碧(piǎobì):青白色。 ②轩邈(xuāunmiǎo):争高争远。 ③泠泠(línglíng):形容水声的清越。 ④嘤嘤(yīngyīng):鸟鸣声。 ⑤鸢(yuān):一种猛禽 ⑥戾(lì):至、达到。 ⑦经纶(jīnglún):筹划、治理。
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6分)
①天下独绝( ) ②急湍甚箭( )
③猛浪若奔( ) ④负势竞上( )
⑤蝉则千转不穷( ) ⑥窥谷忘反( )
7.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两则短文都从视觉和听觉写景。试从文中各摘出一组(不少于2个小句)相关的句子。(4分)
【甲】文 从视觉写:
从听觉写:
【乙】文 从视觉写:
从听觉写:
9.两文都运用了以静写动、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两文中各摘出一组运用这种写法的句子。(2分)
【甲】文:
【乙】文:
10.两文都以写景为主,也有抒情的点睛之笔。摘出两文中的抒情句子。(2分)
吴文:
陶文:
(二)使至塞上(4分)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1.颔联用“征蓬”“归雁”自喻,暗示了诗人政治生涯的 。(2分)
12.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2分)
(三)暮江吟注(8分)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13.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分)
14.诗人通过对“露”和“月”的描写,创造出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2分)
1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四)题破山寺后禅院(6分)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6.对这首诗中有关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高林”指的是山上高高的树林。
B.“曲径通幽”四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清幽的景色,常被后人借来题写山水景点。
C.“潭影空人心”的意思是“潭水十分清澈,倒影其中,觉得心中杂念被洗涤一空。”
D.“万籁”泛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1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内容上说,本诗写了破山寺后禅院的深幽、寂静,赞美的是佛境摆脱尘俗、怡悦无忧的境界。
B.尾联用钟磬音反衬静,亦深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妙,所以此联在本诗中最为人们所欣赏。
C.本诗构思巧妙,以叙写事,以情布景,绘形绘声,写事写物超出象外,让人领略到景致之外的神髓。
D.本诗造意工致,透过视觉的、听觉的、透视的、比衬的种种意象,使人如置身于它的时空之中,受到感官的、精神的感染,有难言之妙。
(五)西 湖(17分)
袁宏道
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8.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突兀( ) 即棹( )小舟入湖
已不觉目酣( )神醉 波纹如绫( )
19.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
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
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
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②已不觉目酣神醉。
21.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3分)
22.按下面的提示,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2分)
①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 。
②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 。
23.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4分)
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三、写作(30分)
24.以“我好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补全题目,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50字。
第六单元B卷
一、1.D(A.tuān,shù;B.bǎi;C.yǐn) 2.B(祯,俱) 3.B(几乎,将近) 4.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的萧鼓声中来来往往。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公(土地神),乞求丰收 5.示例:①一早一晚,一静一动,一空中一水面,一鸣一跃,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立体的流动的画面 ②作者从视觉的错觉角度,通过写积水的清澈与透明,写出了月光之清,月华之美
二、(一)6.①独一无二 ②超过,比……更快 ③奔驰的马 ④依凭 ⑤通“啭”,呜叫 ⑥ 通“返”,回来。 7.①树枝纵横交错向上延伸,遮住了天空,虽是白天,林间仍显得昏暗。 ②傍晚,夕阳将要落山,原先沉入水底的鱼儿,争着跃出水面。 8.【甲】文 视觉: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听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乙】文 视觉: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听觉: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9.【甲】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乙】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0.【甲】文: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11.漂浮不定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三)13.“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或:“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14.和谐 宁静 15.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或: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四)16.A(“高林”指树林的高处) 17.B
(五)18.wù;zhào;hān;línɡ 19.B(形容非常爱看。酣,喝足酒) 20.①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了西湖。②已经不知不觉让人看得如醉如痴了。 21.从武林门出西行,到昭庆,然后棹小舟入湖。 22.①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②不觉目酣神醉,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23.略
三、24.略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
语文试卷 | 数学试卷 | 英语试卷 | 政治试卷 | 物理试卷 | 化学试卷 | 历史试卷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