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北大失去自主招生阅卷权的消息终被确认,自主招生的语文考试已经越来越与高考语文趋同。自从2010年清华大学组织五校联盟、并将命题权与阅卷权移交给考试院起,“华约”的语文题就再也没有了千把字的文学批评与读后感写作,也没有了多少能够看出一些“自招”努力的四大篇现代文阅读和名词解释。直到今年,考试院又成为了“北约”语文的阅卷方,即便官方一再澄清这不会带来多少影响,我们也必须承认:有些题目,只有北大中文系的师生才能知晓个中深意、也只有北大中文系的师生才能够最精准地把握其背后的评判维度。这样的题目,今年是一定无法再出现在“北约”的语文试卷中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那些熟稔高考评判尺度和相关流程的考试院老师更为适应的“准高考题”。
先说作文。2011年华约考“忧患意识”,导语第一段明确要求结合中国现阶段发展状况;先前的2010年考“电击网瘾”,2011年自主招生夏令营考“傍老族”,时评色彩更为强烈。今年考富兰克林关于理解与尊重的材料,仅要求“结合现实”。由“时事评论”到“结合现实”,华约过去自招语文就接近高考水准,现在连“接近”都可以省了。北约在2011年考的是“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2010年考的是林庚评价李白(也用来评价林先生自己,林先生欣然接受)的“少年精神,布衣情怀,盛唐气象,建安风骨”。2012年的“暖”,却仅只剩下点儿个人的小感动。没有了精神和风骨,也没有了气象和情怀,自主招生下落到高考水准,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今年的自主招生语文考试,基本坐实了其作为高考零模的预热性质。
?
高考招生 | 自主招生 | 招生计划 | 高考招生简章 | 高考保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