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测评】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1.对人礼貌往往意味着对他人的尊重。( )
2.是否文明礼貌虽然只是个人私事,但决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 )
3.举止端庄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高雅气质,但无法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 )
4.现代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
5.礼仪是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
6.为了表示对女性的尊重,与女性握手时,男性应主动先伸出手来。( )
7.传统礼仪过于繁琐,我们应全部摒弃。( )
8.不讲礼仪的人虽然对自己有益,但可能会伤害别人。( )
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填在括号内。)
9.下列被视作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现形式的是( )
A.礼貌和礼仪 B.学历和知识 C.身材和打扮 D.态度和涵养
10.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是一位普通的营业员,他接待顾客用语文明,对不同顾客使用不同的语言,使每位顾客都十分满意,被誉为“柜台语言学家”。这说明( )
A.张秉贵文学功底深厚
B.能说会道的人都很有礼貌
C.营业员比其他职业的人更懂文明礼貌
D.与不同的人交往要注意使用得体的礼貌用语
11.在一次宴会上,张三对李四说“久仰,久仰”。这说明他俩是( )
A.初次见面 B.许久不见 C.短期不见 D.第二次见面
12.下列不属于最常用的合乎礼仪的姿态是( )
A.站如松 B.坐如钟 C.行如风 D.卧如弓
13.宿舍的灯管坏了,小王找到电工师傅就说:“喂,电工,我们宿舍的电灯坏了,你快去修理呀。”对方很干脆地说:“没时间。”后来,小李去了,非常客气地说:“师傅,很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宿舍的电灯坏了,麻烦你抽点儿时间帮我们修理一下,好吗?”电工师傅很快就帮他们修好了。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
①语言有明显的美丑之别,它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也有天壤之别
②遇事要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
③语言得体、态度亲和能使我们增添交往的魅力
④使用了礼貌用语,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著名文学家、戏剧学家夏衍临终前,秘书看他非常难受,就说:“我去叫大夫。”当他开门出去时,夏衍艰难地说:“不是叫,而是请。”随后就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不是叫,而是请”竟成了夏衍临终遗言。这一事例说明( )
①夏衍讲话太较真,“叫”和“请”其实没什么差别
②“不是叫,而是请”说明了夏衍是一个非常注重礼貌和礼仪的人
③夏衍是文学家,所以才会这么注意词藻
④礼貌是尊重的具体体现,从中可见夏衍的道德修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5.对右图漫画《出国旅游先习礼》的认识不正确是( )
![](https://szhygdLed.com/2012/1101/20121101051839694.jpg)
?
出国旅游先习礼
A.世界各国的礼仪不尽相同,我们要尊重他国人民的礼仪习俗
B.这是旅行社故弄玄虚,想多赚客人的钱
C.出国旅游时要入乡随俗,不能违反他国或民族的禁忌
D.到国外旅游要十分注意讲究礼仪,因为礼仪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16.某高校举行社交礼仪讲座时,礼仪老师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男女相见,谁该先伸手与对方握手?结果有很多人说不知道。在随机调查的八人中,也只有两位女生的答案是正确的。于是有人感叹现在有些大学生是长知识却不长礼仪。大学生礼仪缺失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 )
①这主要是大学里没有开设礼仪课程造成的,所以当务之急是马上开设礼仪课
②这些大学生在小学或中学的时候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礼仪习惯
③掌握社交礼仪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和思考
④社会生活中存在着重“文”轻“礼”的问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7.“心扉如同门户,小小的钥匙便可打开它,别忘了钥匙有这样两把──‘谢谢’和‘劳驾’。”下列与上述名言所表达的寓意不符合的是( )
A.善用“谢谢”和“劳驾”,能使人际交往更和谐
B.文明用语会产生无穷魅力
C.世界上只有两把钥匙可以打开心扉之门
D.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使用文明用语
18.关于礼仪,下列做法和态度错误的是( )
A.礼仪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注意日积月累
B.要科学对待传统礼仪,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礼仪仅仅是一种形式,没有必要太注重
D.对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
19.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毕业晚会,下列是这次晚会上一些同学的仪表情况,不符合文明礼貌要求的是( )
①男生甲留着一头长发
②女生乙浓妆艳抹,穿着一条超短裙
③男生丙穿着一双拖鞋
④女生丁穿着一件虽旧但整洁的T恤和牛仔裤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0.中国古人见面时的常用礼仪是( )
①握手②作揖③跪拜④拥抱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1.小安的爸爸由于工作出色,获得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同事都到他家祝贺。以下是小安准备选用的几种不同的待客方式,最合乎礼仪的是( )
A.悄悄告诉爸爸自己还要写作业,让爸爸的同事早点走
B.不理会他们,因为爸爸的同事与自己无关
C.先看看是否有自己认识的人,认识的就打个招呼
D.向他们问好,并以小主人的身份热情接待
22.握手是现代社会人们最常用的礼节,但简单的握手却也大有讲究。通常是主人应主动向客人伸手,职位高的先向职位低的伸手。握手时要先脱手套,与女子或年长者握手要轻,握手时间不宜过长等。握手的礼仪告诉我们( )
A.礼仪是一门学问,每一种礼仪都有特定的要求
B.按礼仪要求去做,我们一定会受到所有人的欢迎
C.社交礼仪太复杂了,很难形成一种习惯
D.社交礼仪是自然形成的,不必刻意去学习
23.下列关于礼貌、礼仪的说法,恰当的是( )
①礼节是通行四方的推荐书
②礼貌和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最前沿
③知识水平越高,讲礼貌和礼仪的程度就越高
④彬彬有礼是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辨别分析(辨别下列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24.有人认为:“讲究仪表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破坏自己的形象也就是破坏公众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原因。
四、阅读思考(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5.学者王先生以礼多出名。他见人必先打招呼问好,招呼必先鞠躬,对朋友如此,对学生也是如此。他说话轻而和气,笑容可掬。你到他家或办公室,他必请你坐下;你不坐,他始终站着。无论是谁,与王先生接触,如饮醇酒,无不心醉,所以他人缘儿特别好。凡是他的学生,一见他来,立即鞠躬,让立一旁,等他过去。这不是怕他,而是敬他,敬他完全是由于他的重礼。
阅读王先生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王先生待人有礼貌体现在哪些方面?
(2)从王先生的重礼到学生的敬他,给我们什么启示?
26.一天,甲好不容易挤上一辆公交车,不小心踩了乙一脚。乙对甲怒目而视,大声斥责:“瞎了你的狗眼,踩得疼死我了!”甲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狗脚站的不是地方,有钱就别来坐公交车。”乙怒火中烧,抬脚狠狠地踩了甲,甲也不甘示弱,一拳打在乙的脸上。此时,车上大乱。在众人的劝说下,他俩才平静下来。
(1)甲、乙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
(2)甲、乙的行为有什么不良影响?
(3)为避免上述不文明现象的发生,请你告诉甲、乙该怎么做。
27.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习俗源远流长。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三字经》中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的名言。
(1)“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段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2)在当代社会如果不学礼,会不会就“无以立”?为什么?
(3)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我们该怎样对待?
28.某公司招聘一名职员,最后只剩下五人。公司通知他们回去等候消息。几天后,其中的一位收到一封电子信件,内容是:“经过公司研究决定,你落聘了,但是我们很欣赏你的学识和气质,因名额所限,实是割爱之举。公司以后若有招聘名额,必会优先录用你。另外,为感谢你对本公司的信任,寄去本公司产品的优惠券一份。祝你开心。”这位应聘者在收到信件的那一刻,知道自己落聘了,非常伤心,但又为公司的诚意所感动,于是回了一封感谢信。两个星期后,她收到了被公司正式录用的信件。其实那封电子邮件正是公司最后一道考题。
(1)公司的最后一道考题考查了应聘者什么?
(2)请从公司和应聘者自身的角度,分析这位应聘者能最后胜出的原因。
五、探究体验
29.亲爱的同学,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明白了懂礼貌、讲礼仪的重要性了吧,你还学会了不少礼貌、礼仪知识。那么,你是否问过自己:“我是一个对人有礼貌、讲究礼仪的人吗?”
(1)试着反思自己:在礼貌、礼仪上,我有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需要改进。
![](https://szhygdLed.com/2012/1101/20121101051841142.jpg)
?
![](https://szhygdLed.com/2012/1101/20121101051841340.jpg)
?
(2)掌握社交礼仪需要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和思考。从现在开始,为自己制订一个“礼仪素养提升计划”,努力按计划要求去做,你就会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
礼仪素养提升计划
提升目标:
具体做法:
A
B
C
D
30.礼仪是一门学问,有特定的要求。它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假如你遇到下列情况,怎么做才是符合礼仪要求的?
(1)在剧院看电影(2)清明节班级组织祭扫革命烈士墓
(3)大街上看见打扮奇特的外国人
(4)老师到你家访问
(5)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
?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