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考点
根据课标与教材对汉语拼音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2009年中考语音试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能给词语、成语或句子中的加点字注上汉语拼音;能根据拼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准确地写出汉字;能根据词语、成语或句子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读多音字;能辨认常用汉字的习惯性错读。
题型主要是选择题与填写题。复习时可对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形似字进行排查,尤其要关注注释中常用的注音字和“读一读,写一写”中的易错字。
典型例题透视
例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漫步钱江源头,你会感受到山川之灵秀,民风之淳pǔ ;步入南孔圣地,你会领lüè 到文风之昌盛,儒风之浩荡;翻阅古城历史,你会看到江山代有才人出,赵 、毛滂著作丰——人与自然和xié 相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城衢州,正散发着她独特的mèi 力!
(2009年浙江衢州市中考试题)
答案:朴 略 谐 魅
透视:这是一道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的试题。试题材料为反映当地人文历史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根据四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读懂这段文字,体会文段中流露出的对家乡自豪的情感,然后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
常见失误分析
例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阴霾( ) 粗糙( )
提防( ) 隽永( )
(200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试题)
答案:máicāo dījuàn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难易适中。答案分别为:阴霾(mái),粗糙(cāo),提(dī)防,隽(juàn)永。本题所给的四个读音中,虽无生僻字,但如果不细心分辨,也容易失分。这四个加点字中,“霾”和“隽”较为难认,容易读错;“提”是多音字,理解词义才能准确标注;而“糙”与其声旁“造”读音不同,可能因此读错。这都需要考生平时多加积累。、
能力提升练习
Ⅰ中考试题精编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菜畦(qí) 炫耀(xuàn) 绽放(zhàn) 忍俊不禁(jìn)
B。恣睢(suī) 绮丽(qí) 蜿蜒(wān) 潜移默化(qián)
C。亘古(gèn) 追溯(shuò) 惺忪(xīng) 繁花嫩叶(nèn)
D。氛围(fēn) 木讷(nè) 契合(qì) 祸不单行(huò)
(2009年陕西省中考试题)
2.下列词语的音、形、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寒噤(jìn) 根深蒂固 讪笑(不好意思)
B。峥嵘(zhēng) 粼次栉比 哽咽(声气阻塞)
C。倏忽(shū) 张皇失措 不逊(谦虚)
D。嗔视(zhēn) 吹毛求疵 酬和(应和)
(2009年青海省中考试题)
3.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帖(tiě) 心弦(xián) 看(kān)护妇 深恶(wù)痛绝
B。纤(xiān)细 烙(lào)印 卡(qiǎ)脖子 参差(cī)不齐
C。调(diào)换 酣(hān)睡 畜(xù)牧业 刚劲(jìng)有力
D。哄(hōng)笑 分(fēn)外 超负荷(hè) 捕(pū)风捉影
(2009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憔悴 粉碎 猝不及防
B。锤炼 唾弃 捶胸顿足
C。小憩 迄今 同仇敌忾
D。显赫 唱和 沟壑纵横
(2009年贵州铜仁地区中考试题)
5.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点缀( ) 鲜为人知( )宽shù( ) qiè( )而不舍
(2009年江苏南京市中考试题)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只有两个不正确,请找出并改正。
嘹(liáo)亮 十拿九稳(wěn) 锲(qiè)而不舍咀(jǔ)嚼 抑扬顿挫(cuò) 叱咤(chà)风云惬(qiè)意 重蹈覆辙(zhé) 广袤(mào)无垠沉吟(yín) 相得益彰(zhāng) 鹤(hè)立鸡群歉疚(jiū) 史无前例(lì) 千锤(chuí)百炼
改为 改为
(2009年山西省中考试题)
7.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90年前,五四运动的爆发,像一道闪电,撕裂了令人zhì息的黑暗;像一点星燧,引燃了燎原的烈焰。直到今天,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光芒仍灼灼其华,烛照神州,激励青年为国奋斗。
①zhì ②灼
(2009年山东德州市中考试题)
8.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⑤⑥小题只填序号)
①和xù( )②cè( )隐 ③kè( )尽职守
④鳞次zhì( )比 ⑤根深蒂(A.dìB.tì)固( )
⑥相形见绌(A.chuòB.chù)( )
(2009年湖北十堰市中考试题)
9.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拼音分别填在方格内。
乌镇是中国江南的封面,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yáo、bīn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gèn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随着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出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
?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