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所有的亡国君主中,恐怕再也没有比明崇祯帝朱由检更能博得后人那样无限同情了。“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连大明帝国的掘墓者李闯王都如许评价他的对手。魏忠贤气焰何等嚣张,爪牙遍布内外,亲信森然满朝,权倾天下,史无论矣,而崇祯以雷霆手段除灭之,当时崇祯十七岁,登基只有三月;除掉魏阉之后,就立即起用早前被罢免的袁崇焕为蓟辽督师,整顿边防,在接见袁的同时,赐上方宝剑,谕之曰:辽事悉付卿,朕不遥度,不从者此剑斩之。对袁的恩典,终明之世无出其右。观崇祯之器识,真一英主也!其兴国之决心,何等强烈!然崇祯即位十七年后,京师陷,社稷沦,宗庙不血食,子孙俱死,以一代帝王披发投缳,何其惨烈、凄凉。
“内外诸臣误我”,崇祯临死前哀叹,听起来,似乎颇有道理。崇祯用周延儒整顿吏治,延儒却专务营私;用熊文灿剿匪,文灿却任意纵寇;用洪承酬拒清,承酬却甘心降虏。任内臣则内臣叛,任外将则外将降。到京城被围,最信任的内官曹化淳也背叛了他,献城投降,死的时候,身边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侍驾,及闯王进京,崇祯尸骨未寒,被他刚刚提拔的大学士魏藻德和他岳父周逵就迫不及待地向紫禁城的新主人献媚,奉上了劝进表,内有“比尧、舜而多武功,迈汤、武而无惭德”之语,寡廉鲜耻到了非人的程度!
锐意中兴的君主,为何却落得如此下场,誓死效忠的臣子,为何却叛降得如此之快!这一切都是谁之错!忠诚与背叛这个千古不变的话题,不知道崇祯在大势已去,人之将死时,到底有没有想过它。
诸臣为什么会选择背叛?仅仅是诸臣公毫无廉耻,自甘下贱吗?崇祯任命杨嗣昌剿匪,杨刚开始屡获胜绩,后来因骄傲稍失利,即诏杨下狱,免其职;陕西总兵贺人龙,骁勇善战,闯王亦惧之,然而在襄城一役中,贺军大溃,败兵沿途杀掠,崇祯竟下诏斩贺;陈新甲主张与清议和,深入虏廷,终于有成,然而却因议和事泄被杀。诸臣皆人,不能无过,将领作战,胜败常事,奈何刑戮至此。不错,杨嗣昌心胸狭窄,贺人龙狂暴好杀,陈新甲倨傲不羁,然而他们都是栋梁之才,崇祯却因瑕疵而毁之。如此苛责臣子,使天下之干才皆因畏死而不敢当任,海内之良谋皆因惧诛而不能上陈,英雄豪杰只能另觅他地,这和自毁山河又有什么区别。也许崇祯是依照律例处置他们,但是朝内大臣、外任诸将又何以心安。张献忠败逃巴、峡,濒临绝境,然而当他致书明将左良玉时说:“皇上今天器重你,是因为有我存在,我若死,你将怎么存活呢?”左良玉竟纵其逃跑,若不是崇祯苛责太甚,左良玉又怎会因一语而活献忠!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既能臣亦奸雄也。明廷诸臣亦不如是乎!洪承酬智略过人,吴三桂勇冠六军,周延儒名满天下,魏藻德有龙蛇之笔,此四人者,皆有所长也,倘若崇祯真正重用他们,能优容他们小的过失,听取他们的意见,何愁四人不为佐命功臣,然而崇祯却没这样做:任命洪为督师,统军解锦州之围,却不用他的意见,终于兵败松山,洪投降了清廷,成了遗臭万年的汉奸,从此关外皆虏地;任命良将孙传庭对付闯王,却不从其谋,强令他解开封之围,结果孙兵败身死,关中、中原诸道兵尽覆,天下倾矣!而他杀袁崇焕则给后世留下了最痛的最深的遗憾:
崇祯三年,清军绕过袁崇焕防区,从遵化、北谷口进军,打到北京城下,崇祯拒绝诸臣弃城的建议,下诏勤王,袁崇焕赴援。这时崇祯听信了清军的假情报,中皇太极的反间计,诏袁入京城并杀掉了他。袁固专擅(矫诏杀东江巡抚毛文龙并私卖粮与清军)却不一定会有逆谋(所谓与清皇密约瓜分天下),但即使辽蓟督帅的袁可能谋逆,变生腑腋,祸将不测,对于崇祯来说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诏其入京城,然后罢其兵柄授以高官(如首辅大学士)佯示优容,然后派人暗中查访其反迹,不属实,再命其拒清;即使属实,也不应该杀他,袁经营边关多年,旧部半于军中,杀他,其旧部心必不安,何以御寇,剥夺了他的兵权,难道不一样可以消除隐患吗?须知这样一个人头落地,会是多么大的损失,会有多么大的后果(袁死后,军中大乱,祖大寿部哗变)。袁死,辽东长城从此为朽土矣!
崇祯厌恶宦官,却委于重任;崇祯欣赏良将,又从不信任。用他厌恶的宦官监视他从不信任的将领,宦官、将领皆怨之,上下互猜,左右疑贰,于是剿内匪则寇氛愈轵,御外敌则虏势益强,内外丧乱,直至不可收拾。
崇祯十七年,闯王困京师,所有人都背叛了崇祯,绝望的他杀其后妃,戮其女儿。怀着无限的不甘,带着无比的愤恨,明思宗朱由检在煤山寿皇亭,自缢身死,死前他用指血,倾尽他所有的怨怒写下了他的最后一道诏书: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此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观其遗诏,何感伤也,十七岁少年登基,面对内忧外患,勇挑大任,披肝沥胆,夙夜兴寐。经营天下十七年,杜嬉乐,却女色,勤勉自励,未敢有一日懈怠。衣无珍巧之修,器无金银之饰,何俭朴哉;批阅奏章经理国家,宵衣待旦,何忧勤哉;当社稷将亡,则慨然殉之,又何壮烈哉!然他到死犹向天控诉“此皆诸臣误朕”,殊不知:误君者,君也,非诸臣也;亡君者,君也,亦非天下也。此种道理奈何终其一生犹不悟,不悟,亡国破家,不亦宜乎!
屈大钧有一首诗:
先帝宵衣久,忧勤为万方;捐躯酬赤子,披发见高皇。
风雨迷神路,山河尽国殇;御袍留血诏,哀痛何能忘!
不知为什么,每当看到此诗,心中总会泛起隐隐的深深的痛,敬崇祯之志,惜崇祯之才,悲崇祯之时,怜崇祯之痴。
?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