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2年,孙刘两方爆发了夷陵之战,原本势不可当的蜀军因为陆逊的火烧连营使得战争发生转折。蜀军被迫撤退,刘备退居白帝城,召来了诸葛亮托孤。
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而这段记载应当说的是如果刘禅能力不足,诸葛亮可以自己当蜀国君,主持内政。但事实上,诸葛亮并没有这么做。于是就有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诸葛亮不接受“君可自取”?
2、刘备为什么要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
一、对于诸葛亮为何不接受刘备所说,我个人认为,他是不可能答应的。因为诸葛亮若接任蜀君,于民于国于己都是百害而无一利。首先诸葛亮若在刘备死后接任蜀君,这对于他是个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假设刘禅能力不足,那么亮就可以自立为君王,但如果他这么做了,他与曹丕有什么区别呢。此时,有人会说,这不是刘备要诸葛亮这么做吗?对于此事,刘备准备不足。因为他若要诸葛亮自己取君王,史书上并未记载,他有写任何一道诏书给诸葛亮证明他可以“君可自取”。若非如此,诸葛亮的登基就名不正言不顺,整个国家都会对他产生怀疑,毕竟刘备死后死无对证,到那时诸葛亮亦百口莫辩。国内政局不稳定,这岂不害国。诸葛亮当了蜀君是得不到民心的。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弇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於是即帝位。
出师表中也记载: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从诸葛亮引用耿纯的话与出师表中的记载说明,蜀国众臣忠心的是刘氏父子,并非诸葛亮。诸葛亮在先帝死前,并未立过什么大功劳,如他自立为君,有没什么证据可以说明先帝对他说过“君可自取”,众人多数是不会为诸葛亮效力的更不会服气,可能还会有人以篡位的罪名加于他。换个角度,若诸葛亮自立为君,那么蜀国就不是“汉”了,不就非汉了吗?这岂不与刘备的“兴复汉室”的口号相矛盾吗?而这恰恰有是刘备的立国之本,所以才有人杰刘备,而出师表与隆中对中都记载着:兴复汉室。可见“兴复汉室”是必要的,但失去了这张王牌,无谓失去了人心,忠于蜀汉的百姓变很难接受诸葛亮,因此便失去了人和。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失去了最有利的人和,焉能兴复汉室。由当时的历史情况可知,势力中是世袭制,若非世袭君王,就算是君主愿意禅位于他人,人民也很难接受。诸葛亮也难以得到军心。
㈠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由此看看出,诸葛亮在托孤之前的权力是不大的,所以自然到了刘禅即位后才能开府治事,就更不会永有兵权的。所以如若他自立为君,不管怎样,为了刘备出生入死的将领们是对诸葛亮这个没什么功劳的人是不服气的,又诸葛亮又当了蜀君,若诸葛亮有得不到证明可以自立为君,这些大将不就难以为他效力了吗?毕竟蜀汉是用武力从他人手中取得,功劳自然不言而喻,所以众人对诸葛亮是不会尽心的。若他们忠于诸葛亮则好,若不忠,诸葛亮有怎样发展国家呢?有怎能复兴汉室呢?
所以,我认为,诸葛亮是不能也不可能接受“君可自取”,若取了君的困难诸葛亮也是会知道的,所以诸葛亮对于刘备的目的是十分清楚的,但刘备说“君可自取”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二、我个人认为,刘备是根本没有让诸葛亮继承君王的意思。因为身为蜀君的他怎会不知叫别姓当君王的困难。而于情于理,也不可能让别人当君王。他的目的应当是为了进一步收拢诸葛亮。若他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聪明的诸葛亮会看不出这是假的吗?而刘备就挖了个坑,而诸葛亮就自愿跳到坑里去。刘备的话只是说给诸葛亮听,让他感到惊讶:刘备为了国家竟然会把话说的这份上,身为臣子的诸葛亮就算不做君王也应当尽力。从而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充分信任,让诸葛亮吃下定心药,又让诸葛亮感到压力,使得诸葛亮为了蜀汉尽全力。刘备如此看重诸葛亮,诸葛亮安有不忠之理,刘备便可使得诸葛亮全心全力辅佐后主,这样国事就可放心一些。而刘备自己可也向世人炫耀一下自己的贤达,进一步笼络人心。让百姓感到刘备一生都是在为了兴复汉室而努力,让人民更加忠心蜀汉,使军臣更加鞠躬尽瘁,令诸葛亮为了蜀汉全心全力的努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刘备言“君可自取是假,令诸葛亮忠心是真,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下未深入研究,漏洞颇多,望大家见谅,请多讨论交流,提出错误)
转载自苍茫历史论坛
?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