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为汉高祖刘邦建立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前期定都长安,又称西汉、前汉;后期定都洛阳,又称东汉、后汉。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强盛、富饶的王朝,它继承和巩固了秦朝开始的统一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西汉共传十四帝,前后经历210年。
秦末年,项羽、刘邦拥立楚怀王与秦朝抗争。经过几年的征战,刘项军夺取天下,项羽废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土地于王侯数十人,其中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南郑。但刘邦并不甘心居于项羽之下,在谋士张良、萧何,大将军韩信等人的帮助下,与项羽开展了长达四年多的「楚汉战争」。到前202年,在垓下之战时取得了对项羽的决定性胜利后,登临帝位,国号汉,定都长安,是为汉高帝。
汉朝各种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但鉴于秦朝速亡,汉高祖废秦苛法,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减轻租赋徭役,令军吏士卒及流民各归本土,给予田宅。有军功的给予食邑封赏。又抑制富商大贾,限制商人对农民的兼并。这样使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重新得到稳定,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为强大的汉朝盛世奠定基础。公元前195年,高祖薨,传位惠帝刘盈,但此时政权实际已掌握在汉高皇后吕雉的手中。 吕后前后共掌权16年,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统治者之一。前183年,刘恒即位,是为文帝,他与景帝(文帝之子,前156—前143年在位)刘启都继续执行高祖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减轻人民赋税,使汉帝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大增强,史家称这一阶段为“文景之治”。由于汉初大封诸侯王,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大大削弱,中央集权制也加强了。汉初至文帝、景帝的六十多年内,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期间经济繁荣、府库充实。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中国主要边患,武帝起用卫青、霍去病等人发动了三次打击匈奴的战争,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大大促进了陆道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武帝还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当时又建立国家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事业发展。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经济继续发展,但已潜伏危机,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外戚更加得势,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化,农民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家财亿万。哀帝时,西汉王朝在农民起义威胁下摇摇欲坠,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排除异己,树立党羽,收揽民心,笼络儒生,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死,孺子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
西汉的农业比前代更加发达,普遍应用牛耕和铁农具,使用耧车播种,一天能播一顷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西汉的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冶铁业的规模很大,已经开始用煤来作燃料。纺织业已经使用提花机,这是纺织技术的一大进步。另外,汉朝的艺术水平也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从近年来汉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来,其做工之精细,工艺之考究,并不亚于今日。如四川广汉出土的执锄陶俑及广州出土的汉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细,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西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各民族的核心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战国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西汉时中华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趋于统一,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从此中华地区的各族就出现了统一的汉族。汉族和周边各少数族都是汉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成员。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