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天坛祈年殿、圜丘的各层组排,均是以天阳之数“九”及其倍数呈扇环形展开的,即由内层至外层分别为九、一十八、三十六……这个天阳之数“九”来源于《易经》乾卦的“九”,如《易经·乾》“上九,亢龙有悔”,即言“九”为阳数之极,此为阳之亢极。神圣的祈年大殿用“九”及其倍数排列,寓含着崇尚天阳的信息,这是《易经》符号学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古代建筑体现着功用、审美的特点
B.我国古代建筑蕴藏着一种数字符号信息
C.《易经》与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符号信息
D.我国建筑艺术的最高境界暗含符号信息
2.今天,人们往往以为老虎一直都生活在山上,并不知道它们从平原退出的历史。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中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华南虎彻底退出平原地区。之后出现的“调虎离山”、“放虎归山”、“坐山观虎斗”等成语,表明当时人们已经误认为老虎是山地物种,并不知道老虎是因为人类活动侵犯而“被逼上山”的。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描述老虎随人类活动退向山区的历史
B.澄清人们对老虎生活区域的认识误区
C.说明了老虎“被逼上山”的时代背景
D.分析人类活动对老虎生存环境的影响
3.周庄旅游收入已经连续多年超亿元大关。在苏南,与周庄媲美的文化古镇虽不在少数,但旅游收入却只能望周庄而兴叹。当地的一位老人说,上世纪70年代陈逸飞画了这里的双桥,此画在沙巴体育官网:展出时获奖并被石油大亨哈默斥巨资收藏。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哈默将此画增给他,并说这是中国上海附近的一个小镇。如今,游览江南古镇,周庄已成为首选。
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文化传播可以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契机
B.旅游是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C.文化交流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
D.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4.近年来,全球纸价持续上涨。据分析,纸浆的价格会越来越高,而出于环保的原因,全球的纸浆生产能力却在减弱。油价的上涨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糕,而据预测,这一上涨趋势并不会在短期内逆转。当纸价上涨到一定程度,必然反映到书价上。即使不考虑买书人会因为额外支出而减少购买,增加的占用资金也会令书店的经营风险增加。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说明书价必然上涨的诸多原因
B.分析未来图书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C.揭示能源问题与图书行业的关系
D.预测图书零售业将面临经营困扰
5.西方学者提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从其产生的客观基础而论,它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物质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人们日益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过渡的前提下而出现的一种理论对现实的回应。这种回应的出现,一方面是客观现实对理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西方哲学、美学及文学艺术理论发展的必然规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
A.出现的时代背景及理论基础 B.已获得了各方面的广泛认可
C.主要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D.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liuxue86.com/gongwuyuan//)解析 题目或解析有误,我要纠错。
2.A。【解析】本段文字主要阐述了老虎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一直生活在山上,而是由于特定历史时期里,由人们的活动所引发,从平原退向山上的。由文段的第一句“人们往往以为老虎一直都生活在山上,并不知道他们平原推出的历史”可知,这段文字将主要论述老虎是如果从平原退出的。因此本题选A。人们对老虎生活区域的错误认识,只是这段文字的引子,不是讲述的主要内容,故B项错误;文段说明的是老虎“被逼上山”的原因,而不是时代背景,故C项错误;文段只论述了在老虎上山的过程中人类的作用,并没有描述人类活动和老虎生存环境的关系,故D项错误。
3. 【答案】A。【解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周庄在与周围的文化古镇环境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却通过陈逸飞的画作声名远播,旅游收入居高不下,说明了文化传播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选项A恰为主旨的同义替换。B项与材料要表达的内容相反,因为同样是旅游业的发展其他文化古镇就没有周庄价值大;文化交流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可以通过周庄旅游业的发展,窥其一斑,但并不是文段说明的关键所在,故C、D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4.D。【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纸价上涨对图书行业可能造成的影响。文段首先阐述了纸价上涨的原因,随后说明了导致纸价上涨的能源因素,最后推出纸价上涨对图书销售业的影响,意在说明图书零售业将面临的经营困境。故本题选择D。书价上涨只是导致书店经营风险增加的其中一环,因此A项不够全面;B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没有论述图书行业的发展趋势;C项只是文段内容的一部分,不全面,排除。
5.A。【解析】这段文字主要从客观基础和理论要求论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产生的原因,故本题选择A。B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只论述了西方学者提出这一理论的现实和理论基础,并没有论述这一理论的推广度;C项只提出了理论产生的一个基础,不全面;D项表述错误,“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满足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精神需求,与日常生活没有直接关系,更不能说密切,所以排除。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